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木人老画师,画为天下知

        作者:陶怡霖2024-01-28 08:24: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农民、木匠、画家、诗人……齐白石身上似乎有着诸多标签。然而,我们发现再响亮的标签,都不及他的名字来得振聋发聩。2024年1月3日,齐白石诞辰160周年。人已去,业仍显,他留下的丰富“矿藏”令后世敬仰,更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传播、传承。

          齐白石小时候的名字叫齐纯芝,父母日常叫他“阿芝”,这便是那方石章“阿芝”的来源。他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城南百余里开外的小村庄——杏子坞,东头的星斗塘是一块并不大的池塘,里有鱼虾不少。在盛夏之时,满塘荷香四溢,飘进了住在塘边小茅屋的齐白石的心里,成为了多年后的美好回忆。15岁那年,齐白石拜了一位本家叔祖齐仙佑为师,学习大器木工活。后齐白石又跟随匠人周之美学习小器作木工,成为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雕花匠。20岁的齐白石在外出雕花时,在一位主顾家见到了一部《芥子园画传》,是乾隆年间翻刻的本子,五彩套印,中间缺一本。齐白石足足用了半年的时间,把这些画传全部勾影完毕,配上封面订成了16本,用以做雕花活儿的根据。这样,他雕出的花样层出不穷,奠定了齐白石学画的基础。27岁,齐白石拜师胡沁园学习画工笔花鸟草虫,拜师陈少蕃读书,二位老师为其起单名“璜”,又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自此,齐白石的艺术生涯中,几乎日日与画为伴,偶有不适未作画,亦会在此后补作。

          齐白石在38岁时靠一笔丰厚的润资得以典租梅公祠房屋,后又添盖一书屋,取名“借山吟馆”,在这里他得以安心画画读书,是一段难忘的宁静时光。齐白石在40岁以前没有出过远门,仅在湘潭县附近“转悠”,卖画养家。1902年,应友人夏午诒的邀请,齐白石有了第一次出行,目的地为西安。至1909年,齐白石相继出行5次,这便是齐白石艺术生涯中常提及的“五出五归”,他的足迹留在了陕西、河北、江西、广东、江苏,跋涉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华山、嵩山、庐山、桂林山水等,在远游中不仅领略了名山大川,还结识了樊樊山、李瑞清等友人,有幸观摩了他们的私藏作品。齐白石到晚年回忆“五出五归”,认为对他作画刻印风格的改进大有裨益。

          1919年,齐白石定居北京。初入京华画坛,卖画显得尤为艰难,又在挚友陈师曾的建议与劝告下,开启了变革之路。“衰年变法”是齐白石对定居北京后艺术变革的称谓,而这一经历直接奠定了齐白石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衰年变法”历经十载,即1919年至1928年。根据胡佩衡的回忆以及《白石老人自述》等材料均可相互印证:我的画,虽是追步八大山人,自谓颇得神似,但在北京,确是不很值钱的哩。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的话,自创红花墨叶一派。白石老人变法,主要针对花鸟画领域,首要追求是摆脱形似,进而追求“超凡之趣”。他吸取了吴昌硕的优点,仔细体味他的笔墨、构图、色彩等,吸取其概括力强、重点突出、大胆删减、力求精练的方法。在1927年前后,齐白石从擅长的工笔走向了自由地大笔挥洒、墨色强烈纯粹的大写意风格。花鸟画有变之外,齐白石的大写意山水画也与古今山水画拉开了差距,“从冷逸觅天趣”,平中见奇,强悍简练。总的来说,齐白石“衰年变法”创造了新风格的大写意花卉,山水、人物亦有变革,使得其艺术道路更为清晰,艺术风格意趣得到升华。“衰年变法”所展现出来的是齐白石惊人的勤奋与天赋,不论他学习谁,都不会丢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气质个性,想必这便是一位艺术家之所以杰出而需要具备的最为珍贵的品质。

          齐白石将陈师曾视为知己,在“衰年变法”期间的1922年,陈将齐白石的几幅花卉山水带去日本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主办的中国联合绘画展览会,以高价全部卖出,且引起了法国等观众的兴趣,法国人希望邀请齐白石去参加巴黎艺术展览会。经此一展,齐白石声名大噪,国内外买画者愈发多了起来,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一时间“海国都知老画家”。常言道,“人红是非多”,随着抗日战争来临,国土逐渐沦陷失守,在日本国已闻名的齐白石常遇到敌特的刁难,心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他决定锁门拒客。门虽设而常关,齐白石刻下“老岂作锣下猕猴”印章以表拳拳爱国之心。

          齐白石曾在70岁时评价自己的成就:刻印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后来他又重新排序:诗词第一,刻印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这样的排序不仅反映了齐白石的文艺观,同时也能见出齐白石艺术生涯中的着力之所在。齐白石涉猎的绘画题材广泛,包括花鸟、人物、山水等,尤其是虾、蟹、蝉、天牛等,以独特的视角和笔墨将平凡的景物表现得灵动活跃,他的艺术进一步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题材。“天趣”或可归纳齐白石艺术的本质,他艺术中的家乡情、童心童趣是其人生经历的真情流露,我们总能在其中发现他所喜好的民间题材和乡土趣味,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求一种世俗与文人的审美意趣。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虽年事已高,仍笔耕不辍。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齐白石全情投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在诗、书、画、印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们留下了全面且大量的艺术作品。1953年,齐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6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一九五五年度国际和平奖金”。这些成就是对齐白石毕生追求真善美的肯定,他对和平生活的热爱、追寻美好生活的愿望引起了共鸣。齐白石的作品曾在日本、德国、法国、匈牙利、捷克、美国等参加展览,被收藏于世界多国大型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中国文化与艺术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回看齐白石的一生,“拙诚”让他有机会浸润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无论身处何方何境,他热爱着充满天趣的生活,坚守在三分砚田里,辛勤地挥洒着墨与色,留下了一幅幅令后人反复观赏、学习、玩味的艺术经典,而他的勤奋与“拙诚”更是我们要传承下去的精神。

          (作者系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44(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