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小幅作品走入大众生活

        作者:施涵予2023-02-21 08:06:01 来源:美术报

          “2022重庆当代小幅作品收藏推广计划”展览现场

          小幅美术作品的价值并不因其尺幅而减损。“重庆当代小幅作品收藏推广计划”是一个聚焦小幅美术作品的艺术文化项目,从2018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推广来自重庆乃至全国的小幅作品,让艺术收藏走进大众视野。项目发起人及策展人刘涛与本报分享了他关于小幅作品及其展览的想法。

          “重庆当代小幅作品收藏推广计划”的构想起源于四川美术学院的毕业季IP“开放的六月”,每年六月,川美的毕业作品展都会向社会公众开放,让毕业展与社会关联,也让更多人走近艺术创作、为重庆这座城市增添了青春活力的艺术氛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川美师生作品的市场价值,2018年,首届“重庆当代小幅作品推广收藏展”(次年更名为“重庆当代小幅作品收藏推广计划”)在重庆金山意库举办,将学生以及更多艺术家的作品带入市场,以作品展示为主,辅以艺术品交易,精准对标艺术收藏、文艺消费等专业圈层,普及大众视野。

          收藏推广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历经五年的强化,展览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作品的来源从四川美术学院,逐年扩大到全国主要的十所美术院校,并且邀请成渝地区乃至全国的艺术家参与,既有新锐作者、也有当代名家,升级为一个具备重庆地域特色、区域影响力的精品文化艺术IP。

          展览主要展出尺幅不大于120cm(作品单边尺寸)的小幅美术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摄影、潮玩手办、综合材料等多种类型,通过多个展厅的呈现,让大众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当代艺术的文化生态,广大文艺爱好者、收藏家、有艺术品消费的家庭群体及个人则有了收藏正品画作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城市的社会美育,促进艺术产业发展。

          为什么把展示和征集的作品定位于小幅作品?策展方有多个方面的考量。从作品自身特点来看,相较于大尺幅的艺术作品,小幅作品受材料和展示空间的约束更小,创作的状态更加轻松随性,也更具偶发性、实验性,常常成为艺术家拓展艺术语言与创作的意外收获,也是艺术家自然心迹的外化。许多大创作都会有从小到大、逐渐成熟的过程,例如参考的小稿、色稿,平日的速写、素描等习作,或是灵感的记录与尝试,小作品往往是艺术家着手创作的一个起点,承载了重要的思考和情感寄托,也能够呈现出他们创作思想不断升华的历程。因此刘涛认为,小幅作品还具有文献价值,让观众能够了解到更多艺术发生背后的东西。

          而从更为现实的角度出发,小幅作品更适于在人们当今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中收藏陈设,更适合普通人在家里、办公室等日常活动的环境里近距离接触、欣赏艺术。“挂在墙上的一张小画,桌上的一件小雕塑,也许就能让我们感到片刻放松,在如今充满不确定性紧张的社会中,艺术可以给我们带来某种层次的疗愈。”刘涛说。

          近年来,官方层面主办的小幅作品展览相对较少,许多展览在征集作品时就对尺幅有所要求。在刘涛看来,这是当下的一个趋势。一方面,大尺幅的作品通常“更出效果”,在创作上也往往更具难度;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城市中各类艺术场馆的数量和质量都逐渐增加,提供了更多能够容纳下大件作品的专业展陈空间,不仅观众期待在展馆看到平时见不到的大幅创作,更多的艺术家与策展方也青睐大尺幅作品的展出。而且,也有人担心在展览中,小幅作品容易被忽视。

          不过正如前文所言,小幅作品的独特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无论对于创作还是展览,不同尺幅的作品都是重要的存在。作为策展人,刘涛认为在展览中合理陈列大幅和小幅的作品,可以更好地呈现出艺术创作的完整过程,反映艺术家的思想与观念。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多少尺幅的作品、配合怎样的空间,还是需要根据展览主题来决定,为观众带来更完美的体验。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38(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