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透物见人”讲述年画背后故事

        作者:刘桂芳2022-02-15 07:18:13 来源:今晚报

          正在央视纪录频道每晚热播的纪录片《过年的画》(右图剧照),通过镜头展现出有着400多年发展历史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魅力,以及那一张张年画背后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这是杨柳青年画的画师们经过多年经验积累总结出来的绘制年画的诀窍。为了让观众从年画的故事中有更多收获,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者们也是巧用心思。

          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过年的画》的片头中,借助二维、三维分解技术等手段,一个个年画里的人物,从年画中“走”了出来。这样的处理,再加上由李亮节演唱的津味儿浓郁的片首曲,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当年轻观众看到这些卡通动画人物时,会发现“原来杨柳青年画中不仅仅只有抱着鱼的大胖娃娃,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人物”,从而引发观看的兴趣。

          总导演祖光介绍,片中采用动漫形式的处理,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我们在设计片头的时候,主导思想就是要让杨柳青年画动起来、活起来。杨柳青年画本身都是静态的,我们让年画活起来、动起来,就给人以新奇的视角。我们把杨柳青年画里最具特征的几幅精选出来,无论是古典的、具有文人画性质的,还是近代之风的,让活起来的年画人物传递喜庆欢乐、吉祥如意。这也是在体现‘年文化’、传递出我们片子一个重要的意义,呼唤年文化的回归。”

          片名具有启发意义

          在该片的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力求用更广阔的视野、更具启发的镜头语言,传达出创作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和发展等问题的思考。该片顾问陈雍认为,片名《过年的画》就带有启发意义,引发观众去发现问题、想问题。

          陈雍说:“这部片子看着是在讲年画,但透过画其实是在讲人。这里还传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物’。就像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本身不是非遗,制作它们的技术是非遗,年画同样如此。制作年画的非遗技艺,是通过那张纸来承载的。”

          这部纪录片讲了四个“一”

          陈雍还认为,作为一部人文纪录片,《过年的画》讲故事的方式,与其他作品不同。“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个非遗项目、专有名词,《过年的画》的片名把地域属性拿掉之后,赋予它一个社会属性。这就让年画有了社会功能,变成了人类学考察的样本。“该片一上来就是从人类学的视角说怎么看待杨柳青木版年画,这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样本,这就决定了这部纪录片的表达方式跟一般的片子不一样。之前我们看到的那些介绍民俗、非遗、民间艺术等的纪录片,大都是就事论事、就物论物的讲述方法。这部纪录片讲故事的手法是透物见人,用一组组画带出来一组组人,带出来一段段故事,表达了一段段思想和它的行为、情感。概括起来,这部片子讲了四个‘一’: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杨柳青古镇);一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津);一群精神家园的守望人。”

          今晚播出第四集《老城味道》。本集通过追本溯源杨柳青木版年画中“缸鱼年画”“戏出年画”、《俏皮话》等土特产,讲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历史文化特有的文化韵味,这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精神家园。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65(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