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张谷良:吴山明带我去采风

        作者:张谷良2021-04-14 07:38:54 来源:美术报

          采风,是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古往今来的绘画大家都以采风来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我的恩师吴山明先生同样一秉传统,极其重视采风,他经常背着画夹,走遍山山水水,用画笔记录风土人情。

          1987年正值清明时节,吴老师来电告诉我:“明天准备带他墨西哥留学生弗朗西斯科来海宁,让他看看中国乡村的春天风光,体会一番踏青尝春的感觉”。我非常高兴,第二天大清早,请朋友开车去杭州把他们俩接来,先到盐官吃个便饭,然后就在附近参观游览陈阁老宅、海神庙、王国维故居几个景点后,就漫步走向乡间。春天的田野里,绿悠悠的麦苗随风翻着波浪,金黄色的油菜花十分耀眼,粉红色的花草田相杂其间形成一片花海,小蜜蜂上下飞舞忙着采蜜,农人在田间忙碌备耕,我们尽情地享受着这江南乡村美景。弗朗西斯科用他不很熟练的中文连说“好美!好美”。吴老师朝我会心地笑笑,我感悟到吴老师带他出来的目的已达到。

          时将傍晚,回到硖石家中,天已黑,我妻安文做好一桌菜招待老师和家里来的第一个外国朋友。席间,吴老师说出一个让我非常期盼而又兴奋的消息:“明年暑期要带弗朗西斯科去云南采风,如果你想去,可一同前往”。这使我喜出望外。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既是我向往的地方,又能跟吴老师及其研究生一起去,岂不是又一次上学培训!真太好了,我亦成了编外研究生啦。

          1988年8月,吴老师带着我俩去云南采风。当时,他是副教授,可以买卧铺票,我们没有资格坐卧铺,只能买到硬座票,白天去他的卧铺车廂里,喝茶吃饭聊天,十分开心。一到晚上,就被列车员赶回座位。就这样在车上过了两夜,第三天下午才到达昆明。吴老师的老同学在车站接我们到旅馆,过了一宿,我们就急切地乘长途汽车赶往边陲瑞丽。那时候,昆明到瑞丽的长途汽车途中要过三个夜晚。窄窄的盘山公路蜿蜒盘旋、崎岖不平,一边总是显现深沟险壑,坐在车中颠簸跌荡,常常感觉惊心动魄不敢张望,深恐跌落深渊,葬送在荒山野郊。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又逢雨雾弥漫,松风萧萧,尽管窗外美景如画,而我只觉得胆颤心惊,第四天的下午终于到达瑞丽。漫步在街上,看到少数民族的服饰丰富多样,我们用相机不停地记录下所见种种,吴老师还时常掏出速写本画起来,这时候我才懂得他为什么不辞辛苦、不畏艰险,又一次来这里采风,就是为了让我们体味这南国风情。

          十年前,吴老师曾经带学生来过这里,这次他仍想寻找到原来的那户房东家。几经周折,终于找到。我去买些啤酒,中午就在老房东家喝酒聊天吃饭。老房东的家是个典型的傣家二层吊脚楼,木竹结构,楼下放着农具,楼上是客厅与卧室。主人见到吴老师分外亲切,语言交流虽然并不畅通,但情意却是热烈。对此情境,我体会到他为何喜找平凡人的心情。

          在瑞丽逼留了几天之后返回昆明,再从昆明坐车到西双版纳。这里是南国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片绿色的王国,山美水美树美人美,画家视为仙境的地方。而其中的橄榄坝尤为出色。传说“没去橄榄坝等于没到西双版纳”。吴老师上次已来过,这次为了我们再去。坐轮船沿澜沧江直上,沿途看不尽的山水美景。至橄榄坝,果如传言所说,到处布满美丽的傣族寨子和缅寺佛塔,除了看到色彩斑斓的傣家女外,景颇族、哈尼族等民族,男女皆常,或黑或白衣服为主调,配以大红大绿大藍点缀,另有手饰挂件相搭配,颇具水墨入画,真使我大开眼界。在逗留的时间里,我边拍照边速写,所摄照片竟达六百多张,真是收获满满。吴老师还不时对我进行指导,得益非浅。回来后请友人放印了两份,一份呈给吴老师,后来他的作品中有不少采用自这些照片。

          吴老师带我去采风的地方不少,其中印象特深的还有甘南。2011年秋,师母来电说:“与吴老师一起去兰州到甘南采风好吗?”我连说:好!好!好!数天后,从杭州机场一起出发,随行还有浙江电视台栏目组两位摄影师专题摄制此行一切。在兰州机场,吴老师的朋友李葆竹等接上了我们。在兰州小住了一天,趁着天气晴朗,第二天就赶往甘南夏河县。行程四个多小时高速公路,一到夏河出口迎宾门口,看到一群欢迎的人群,高举欢迎标语,唱着歌又献哈达又敬酒,藏民迎宾可真够热烈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驱车去桑科草原,进了村支部书记家的帐篷。帐篷里烧着炉子,烟雾缭绕的,别有风味。室外一片绿色的草原,牦牛、羊群黑白相间加之放牧的藏民,形成了美丽的草原风情画面。我们又使劲地“咔嚓咔嚓”,努力把美景尽收眼底。吴老师拍了一会照片以后,就走进帐篷席地而坐动笔画藏民了。一边画一边聊天,我明白他是要抓神态,从心底进一步读懂他们。所谓“以形写神”,“神”才是中国画高境界的追求。这天一共画了5张水墨人物,我坐在一旁,认真地看,心中揣摩着他的笔法,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吴老师到藏区采风多次,多在青藏川藏阿坝甘南为多,李葆竹说他曾接待来此6次。可见吴老师对藏地风情的喜欢。

          纵观吴老师的画,西藏、云南的少数民族和江南水乡人物可谓三大体系。据他说,他的宿墨画法,也是在藏区写生时没有了墨汁,在干盘里宿墨调水画出了偶然效果,才慢慢研究摸索体会出来的。吴老师常对我说他喜欢画平凡人、平凡事。他身体力行无数次地奔忙在这些平凡的地方。他就是这样认真地画他的平凡人、平凡事,形成了他“吴家样”独特的人物画。

          吴山明老师带我采风,让我看到了如何贴近生活,在生活的源头体会和发展传统笔墨功夫和创作以体现平凡人的作品。如今他虽已经离去,但他对我的谆谆教导则永铭我心。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96(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