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又见炊烟——记山东美术馆馆藏年画、剪纸精品展

        作者:崔文涛 杨庆庭2017-11-26 13:27: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长坂坡(年画) 清末民初


          作为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大省,山东具备悠久的年画、剪纸艺术传统。年画、剪纸曾经是山东地域广大群众家居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寄寓美好期望、祝愿幸福安康——并因此而催生了繁荣的产地、杰出的艺人、璀璨的艺术。其发展、传承轨迹与儒学传统相互印证,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文化与山东风土人情相结合的艺术结晶,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


          自1977年建馆以来,山东美术馆就将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作品作为本土重点收藏美术门类。经过几代人的积累,陆续收藏了来自山东各地域的能够代表齐鲁民间美术最高水平的年画、剪纸作品。其中既有耳熟能详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也有别具风格和特点的吕村年画、郯城年画、清河年画、章丘年画、东昌年画、平度宗家庄年画等,以及来自福山、黄县、蓬莱、栖霞、掖县、昌邑、高密等地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最精华部分曾作为山东省文化交流的代表作品远赴海内外展出,勾起了海外同胞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


          2017年,在建馆40周年的重要年份,为更好地让馆藏作品活起来,服务广大群众,山东美术馆围绕馆藏作品精心挑选、周密策划,陆续推出了国画、年画、民间美术等一系列馆藏精品展览。其中,“又见炊烟——山东美术馆馆藏年画、剪纸精品展”以精彩的齐鲁民艺作品、扎实的研究梳理、敦厚的陈列展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迄今为止,展览已先后在山东美术馆举办了三期,展出的馆藏作品109组分别是年画78组(102件)、剪纸31组(36件)。从形式上看,这些作品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从内容上说,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从题材上看,有佛宗神像、神话传说,也有山水花鸟、戏剧人物。


          作为展览的主体,年画作品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带有宗教意味与祈福内涵的年画作品:民间传说或宗教传承中的神仙佛道有《门神》《宅神》《土地神》《灶神》《钟馗》《观音》;寓意吉祥、寄托美好祝愿的有《五子夺魁》《麒麟送子》《榴开百子》《金玉满堂》《狮童进门》《招财童子》等。其中的10组《门神》形态各异、精彩绝伦,构图或满或空、刀法或细或粗、用色或丰或简,在人物造型、器物搭配、周围环境塑造上均有独到之处。门神的胡须造型有八字须、三缕长髯、广口环髯等多种,分别对照门神的文、武身份,或文质彬彬,或威风凛凛,各有生动的细节表现。


          戏剧戏曲、风土人情意味的年画作品更是多姿多彩。戏剧戏曲故事既有民间美术作品中常见的三国、水浒、杨家将、西厢记故事题材,亦有山东地方戏如吕剧著名曲目《双生赶船》等题材的佳作。《男十忙》《亲事有成》《男女大吉》《打拳卖艺达亨通》《登坛跑马武艺通》《各处秤头歌》等反映风土人情的作品,如实再现了前工业时代山东地区百姓的农业及市井生活。这些作品反映的故事情节相对复杂,用色更为鲜亮富丽,人物和动物造型夸张可爱,充满了稚拙的天然真趣。为了弥补画面语言的不足或更好传达所表现的信息,作者们又多将所绘的形象用文字加以注解。


          精彩绝伦的年画搭配着美轮美奂的剪纸,展览就更足以勾起很多观众难忘的少年时代记忆了。作为兼具审美与实用的民间美术作品,剪纸是在确保实用的前提下逐渐被赋予审美观照的民间美术类型。此次展出的剪纸多为窗花作品,即主要功能是贴在窗户纸上美化家居环境。胶东剪纸是展览的主流:《老鼠娶亲》《老鼠搬家》《老鼠嫁女》充满奇诡的想象与诙谐的情节;《水漫金山》《狸猫换太子》《鲤鱼跳龙门》将民间传说化为具体形象,造型简练概括又生动华滋;《梅兰竹菊》《喜鹊登梅》《鱼龙变幻》充满文人的雅趣;《高跷》《会客》《杂技》又将市井气与艺术性完美统一……


          展览命名“又见炊烟”,取“炊烟袅袅、入户归家”之意。初春时节,多少位少年散学返乡,在袅袅的炊烟映照下步入村头,远远地便望见了新年时大门上与父亲一起贴的门神,或许时间久了,门神有些褪色,可精气神凛凛尚在。步到院内,母亲自灶房笑眯眯地迎出来,窗花尚在、尚红,颜色像极了枝头正怒开的红杏……


          的确,民间美术,本应就是充满了烟火气息的,本就应与婚丧嫁娶、柴米油盐相互依偎、相互浸润、相互辉映,是集礼仪、宗教、实用、美化等功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产物。它是艺术的,但首先是生活的。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这种孩提时代记忆里(或许根本无从记忆)前工业时代的生活和艺术遗迹越来越难以在具体生活中完美再现。但并不是说,民间美术的烟火气就此消弭,就此成为工业制成品潮流之下的可有可无之物。文化的传承和道统的延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们应当思索和追求的是:在新时期如何重铸民间美术的烟火气,让美的事物通过美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而不是祭奠那不可重返的过去。这是展览的深层次精神指向所在。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43(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