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鹤岗·哲学与生态学专家谈《大地之眼》——跨界跨学科研讨之一

        作者:admin2023-12-25 14:45:08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鹤岗大地之眼》


          矿坑上的云

          “与大地共生的艺术家”王刚,应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政府邀请,率创作团队参与煤城鹤岗的创新转型,在历经百年采掘形成的2.16平方公里大180米深的露天矿坑里,创作出宇宙生态艺术作品《鹤岗大地之眼》。以崭新的创作理念和综合艺术手段,将地球赤子归入宇宙母亲的怀抱,引导人们站在宇宙看地球,彰显鹤岗市由煤炭工业基地向生态养护基地转型的战略指向和审美高度。

          《鹤岗大地之眼》

          从宇宙视角创作出的《鹤岗大地之眼》,需借助航拍方可一览无余。其创作理念则通过3D动画及王刚的画外音向世人传递:“浩瀚宇宙中,地球是一粒微尘。地球上产生的人类最早进化的是眼睛。人们开采沉睡亿万年的鹤岗露天煤矿,让大地睁开了双眼。大地之眼不同于地球上80亿人的眼睛,它不平视地球上的万事万物,而是以从地心发散的角度看宇宙,宇宙中的南环星云酷似美丽的眼睛,大地之眼与宇宙之眼遥相对视。地球45亿年,从寒武纪、泥盆纪、侏罗纪、白垩纪,进入人类纪的工业时代,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鹤岗大地之眼见证了地球和人类的演进,审视着人类的现在和未来。这个眼2.5公里长,按比例幻化出脸长12公里、身高90公里的人。这个人,把伟大自然与卑微人类合为一体,连带山川河流隆隆立起,一步40公里,1002步绕地球一周,9600步到月球。他一生二二生三,生成445个,手拉手背护地球,以地球的名义重返宇宙家园,寻找生命本源;以艺术的名义回归自然母体,寻求生态平衡。”

          概念:由大地之眼幻化的脸长12公里、身高90公里的人连带山川河流站立行走

          作为这个宇宙生态艺术作品有机组成的“跨界、跨学科研讨会”,在鹤岗市新岭煤矿北矿坑的坑底——《鹤岗大地之眼》的“眼底”举行。来自国内外艺术批评、哲学、生态学、地理学、建筑设计学等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鲁枢元、里卡多罗齐、张子康、杨卫、王春辰、夏可君、何向阳、吴鸿、程原、刘礼宾、高山、张慨、杜学敏、严梦阳、谭琼琳、袁兴中、冯亚星、周尚意、孟垚等,出席研讨会。与会者围绕《鹤岗大地之眼》的学术地位、社会影响畅所欲言。本刊详细刊发其中6位生态、地理、哲学领域著名学者的发言:


          鲁枢元线上发言

          《鹤岗大地之眼》全景(广角)

          1、鲁枢元(联合国教科文“人与生物圈”计划专家咨委会委员、教授):

          我写过一篇评论把王刚定位是和大地共生的艺术家。这次他在鹤岗搞这个大地之眼,我还是从生态角度讲一讲。

          一、这个露天煤矿是工业时代的一个象征。工业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也就是把大自然看作是人们开采、掠取的对象,要从大自然获得,来为人类自己造福。这价值观把人类与自然看成对立的双方,一味的向自然索取,造成无边无际的生态灾难,是造成生态破坏的最根本原因。当然这种观念也是启蒙理性的一个观念。现在王刚把这个露天煤矿变作一个大地艺术,把人们原来在大地上造成的一个创伤、就跟人身上长个疮最后留下一个洞一样,把大地母亲的一个创孔,变成大地母亲的美瞳、美目。所以我觉得王刚“大地之眼”这个艺术品体现了一种时代的转换,就是从工业时代向生态时代转换。工业时代也叫现代,后现代也叫生态时代。


          著名画家迟连成写生《鹤岗大地之眼》

          二、我的这本书和王刚的大地之眼都是要对工业时代人类的行为进行反视和反思。“鹤岗大地之眼”要用艺术之眼来回头看一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我这本书就是《生态时代的文化反思》。这个反思能力,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或者说是唯一的标志。再加上人类拥有符号、语言、文字,可以把反思的结果记录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人类就有了历史文化。其他生物是没有的。所以人类要看重自己的反视和反思能力,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历史的进程。认为人类可以主宰一切,这是不对的。所以,王刚这个大地之眼,也是现代人的反视之眼。

          三、王刚发现宇宙间有一个星云叫南环星云,模样很像一个眼睛。他特别强调大地之眼和宇宙之眼的遥相对视,这个大地之眼也是人类之眼,宇宙和大地进化的最高端的还是人类,人类是宇宙进化的制高点。王刚强调大地之眼和宇宙之眼对视,我觉得这个画家,这个艺术家就具备了一种宇宙精神。过去的文艺理论强调反映现实、身边事,现在要把视野放到宇宙间,这对一个当代的画家艺术家,或者是从事人文领域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就是要有宇宙意识、宇宙精神。

          宇宙精神最初是法国思想家德日进提出来的。德日进的思想和生态哲学非常接近,而且他有宇宙意识,又特别重视精神因素。在他看来,宇宙一诞生就有生命,而且在宇宙进化当中起作用的是精神。他认为:宇宙、生命、人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生生不息的流动过程。宇宙精神同时也是审美的前提。宇宙精神和人类发觉自己面对着森林、大海、星辰的同一刻产生。自此以后,宇宙精神就出现在我们体验到的宏伟和无限的任何地方。这个宇宙精神,它是弥漫于整个宇宙空间之中的。这有点像我们老子讲的“道”。同时,宇宙精神,德日进说:也存在艺术里,在诗歌里,在宗教里。我们通过它,对世界整体做出反映,就如同我们在光线底下透过眼睛,对万物做出反映一样。我们有了这种宇宙精神,就多了一双眼睛,就是俗话说天眼开了,你就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很多日常感觉不到的东西。德日进说:我们的身体心灵同这个行星上的生命网络息息相关,这些全都在同一条生命的连环之内。生态的基本原理就是万物一体,而且万物是流动的。万物都有自己的价值,这个叫“万物有灵”。实际上德日进的这些思想,和中国古代思想,尤其和老庄的思想,和老子的宇宙观是非常一致的。庄子就讲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中国的古代先哲,和西方的像德日进这样的思想家,都为创建生态哲学、为创建生态文明,奠定了基础。

          我觉得从生态的意义上看,不管是时代的转换,从工业时代转向生态时代;还是人们意识的转换,从平时讲的人的意识到宇宙意识,王刚的这件艺术品大地之眼,都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我必须提醒参与大地之眼后期地表改造的开发商,要培育生态养护的善念,通过这项工程,为大地、为苍生多做一些好事。


          里卡多﹒罗齐线上发言


          生长在矿坑里的野草

          2、里卡多﹒罗齐(智利合恩角国际全球变化和生物文化保护中心主任、教授)

          艺术、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相互联系,确实可以为生态恢复、生物文化保护提供一种比艺术本身、生态学本身或哲学本身更完整的方法。这种整合是第一个里程碑。其次,“眼睛”是一个很好的观察隐喻,是将否定生命的道路重新定义为建设生命、以生命为中心、关注生命的道路。现在,邀请市民观察“鹤岗大地之眼”在与动物植物等生命群落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如何成为一门自然艺术,确实是一个将艺术与自然在本体论上融合的机会。生物的多样性最终将启动并引领“鹤岗大地之眼”的外观过程。

          宝拉-维扎尼是智利的一位年轻艺术家。她在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工作,与“鹤岗大地之眼”对采矿的恢复和补救异曲同工的是,宝拉-维扎尼致力于在破坏发生之前进行保护。我们可以看到宝拉-维扎尼的作品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鹤岗大地之眼”这一修复艺术作品之间的美妙对话。

          我认为艺术家在这里发出了邀请,或者说我会发出邀请,让大家像园丁一样行动起来。园丁关怀植物,为昆虫种植物,同时也关怀我们自身。如此一来,对城市、矿区的干预和修复,既是对大地的修复,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修复。我们培育我们自己。我们通过与大地互动,通过倾听,来获得智慧,锻造品格。生物有自己的流动,而我们作为有意识的、审慎的和负责任的公民,帮助生命的这种流动继续下去,滋养生命,让人们拥有更好的生活,使社会和整个生物、文化多样性之间更加和谐。


          高山现场发言

          《鹤岗大地之眼》平视

          3、高山(苏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自然-荒野与文明研究中心NWC发起人):

          此刻,站在矿坑里,见证王刚老师的鹤岗大地之眼艺术作品落地,内心很澎湃。我们庆祝王刚的大地艺术作品,不需要酒,因为精神已经迷醉。

          这个矿坑是一个意义之地。但这种意义,由于人类受到视觉、可到达性以及城市的同质化空间所塑造的自我局限,而被忽略了。王刚老师的作品为这个意义,建立起了里程碑般的迈进。它能连接两种根。每个人都在寻找心中的根,全世界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渴望。一种根就是文化带来的根。数十年矿工对家乡的记忆、错综复杂的情感、深深的爱,都集中在这个矿坑里边。这是一种深深的根。第二种,是我们文化基因里往往缺少的自然之根。矿坑里的石头,这里的植物、动物,事实上有根的相连。但我们对这种根,对原生的自然是缺少审美的。王刚老师的大地之眼艺术作品为人类发现这种意义,并且努力为保护这个意义之地,开启了审美启蒙的第一步。这个矿坑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大地的经典之书,我们身体的完全在场,对深入领略这部大地经典之书至关重要。这部经典之书中记载了鹤岗的矿坑工人与矿坑的土地深入互动所产生的命运交响曲,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漫长的地质时间中宏大的地球历史。这两种历史时空在矿坑中交织,塑造了人类精神深处的根。

          我在很多研究中都努力证明这些自然是有价值的是美的,它是比人间的艺术更高的艺术。我这个研究可能经过好多十年,要看上百上万本书。但王刚只用一件艺术作品就直观的呈现给人们。所以我觉得,这个大地艺术作品对自然的审美欣赏带来的启蒙力量是巨大的。这个艺术开启了一个新的价值观。关于这种意义还有他的阐释,会给鹤岗带来无限可能。最终挖掘的不是财富,而是智慧。

          如何把这些矿坑保护好,让精神深处的根能在土地上留住,而不是成为永久的遗憾,需要跨学科、跨界与跨国的合作来共同推动,在矿坑处建立永久的工业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地。王刚老师的大地艺术实践开启了推动这样的联盟的第一步。


          袁兴中线上发言


          鹤岗湿地


          鹤岗湿地

          4、袁兴中(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艺术家王刚融合生态与艺术,来以“鹤岗大地之眼”审视人类,探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此刻我在浙江温州三垟湿地,湿地面积11平方公里,它被城市包围,是一个生态乐园。鹤岗市作为传统的煤矿工业城市,在煤炭采空之后整个废弃地的修复重建当中,目标也一定是重建生灵乐栖、人民乐居、游客乐游的这么一个美丽的家园,美丽的、生命喧嚣的生态乐园。

          今天,艺术家、科学家、众多学者云集黑龙江鹤岗,探讨鹤岗露天矿采掘废弃地上生态修复的路径,探寻生态与艺术的融合,生态与艺术的交相辉映。我们知道人类从洪荒原野中走来,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在反思,我们在探寻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如何在废弃地上重建美丽的人类家园。我们也在探寻荒野这样一个概念,从生态学视野上来审视荒野。我们说荒野不仅仅是心灵的归宿,荒野也对我们人类未来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给予了众多的启示。

          我期待着王刚的鹤岗大地之眼的艺术作品架起生态与艺术的桥梁,也期待着这个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引发一场行动,关于生态与艺术融合,生态与艺术交相辉映的行动,让众多的鹤岗这样的露天采煤的采掘废弃地,成为新的美丽的家园。


          张慨现场发言


          矿坑里的野草

          5、张慨(上海大学艺术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矿坑是挖煤后形成的废墟,挖出的煤是人类赖以摆脱自然束缚的能源。回顾人类发展史,人前进的动力,是摆脱自然的束缚,但我们今天在倡导回归自然,这种错位就让“鹤岗大地之眼”形成了思考的张力、美的张力。矿坑这些大块的散乱不规则的石头是力量的象征,这种力量,帮助我们摆脱自然束缚,同时它也破坏了自然。这个作品的内涵,会引发我们更多思考。以往我们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只局限在地球表面,王刚这个作品考虑的都是人、地球、宇宙之间的关系。

          前天晚上新闻联播有一条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就是联合国秘书长有一个讲话,他说现在人类已经开启了地球的地狱模式。生态危机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非常大。

          作品显示了艺术和城市历史痕迹的一种连接,从这个角度上讲,艺术不仅仅是审美,它还是一种揭示关系的方法。同时它也提出了很多问题。艺术作品会赋予一个空间一种新的意义。这个公共艺术让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塑造了一种新的折叠的空间,也塑造了一种新的城市的精神气质。希望这个艺术作品“大地之眼”能够赋予鹤岗这个城市新的定义,或者赋予它一种新的气质。依托于这个矿坑,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今天社会的消费已经进入到一种情绪价值的消费,我认为艺术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情绪的价值,为城市的发展或者是转身赋予新的能量。


          研讨会的灯光


          谭琼琳现场发言

          6、谭琼琳(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为了践行仪式感,我们屏住呼吸静默一秒钟,然后往上看,你会发现这种灯柱一直通向遥远的宇宙。非常感谢王刚教授和他的团创作了这个鹤岗大地之眼宇宙生态艺术,用自然的文本,用自然的原材料,诠释了鹤岗的大地之眼与宇宙之眼的这一个对话。他创造的这个文本不仅仅是艺术文本,他是关于自然的文本,他用的是自然的材料,是来自于更新世时期全新世时期形成的煤层自然文本信息。我们说这个矿坑是一个文本,河流也是一个文本,但是这些文本,如果没有我们在座所有人的阐释它就不携带意义。关于自然,我个人认为,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物质世界。我们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文化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关爱这个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拥有一种自然山水的精神,有这种情怀,但是我们缺少一种荒野的精神。而今天我们应该感谢鹤岗市政府,感谢鹤岗向阳区的领导,是他们的支持,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鹤岗在打造这么一个自然文本,感受到鹤岗的人民会拥有一种荒野精神。在座学者的发言让我感受很深,我们要培养一种荒野精神,让我们的后代、当今的年轻人来到荒野之地感染自己。今天的意义,就是我们要重启荒野的身份,因为我们原本来自于荒野。我们谈荒野,实际上是在谈万物一体。我在这里呼吁大家:为了鹤岗,为了鹤岗大地之眼宇宙生态艺术,让我们在座所有的人利用自己的平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研讨会现场灯光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36(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