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俊彩星驰绘中华 | 马俊营

        作者:admin2023-11-19 16:35:17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俊彩星驰绘中华 | 马俊营

          马俊营, 河南南阳人,美术学博士。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委员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院长助理,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项目资助。

          创荣时代:新时代的青年,适逢建功立业的大好时节。面对突飞猛进的社会建设,青年艺术家大有可为。作为其中的一员,您是如何理解并描绘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马俊营:我出生于1980年,正赶上改革开放,可以说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放的胸怀,开放的视野,开放的交流,开放的互动,“开放”注定是融入我们这一代人灵魂的东西。所以,开放必然也是新时代中国最吸引我的要素,而开放的最终目标是向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表达新时代的中国内涵。

          马俊营《建构2020-1》

          160×120cm 2020  漆画


          创荣时代:在新时代的语境中,你本人从事艺术创作的着眼点在哪里?


          马俊营:在新时代,作为当代艺术家我们思考的核心是要如何用中国的艺术语言和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观念来表达当代人的所思所想,为人类文化贡献当代人的智慧。毫无疑问,中国漆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国漆艺术从大漆材料到大漆技艺都是当代表达的不二之选,近年来,我努力的方向在于进行漆艺术的当代性探索,从语言到观念,从材料到精神,从表象到内核,表现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愿,以大漆为媒介构建具有个体性的心象世界。

          马俊营《建构2020-2  》

          漆材料  160×120cm  2020年


          创荣时代:在你的作品中,你的所思所想是如何体现的?


          马俊营:以我在譬如青春—第十七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获得明园奖的作品《建构2020》为例。在我看来生命是一场不断升华和蝶变的修行,世间的万事万物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无论是人是物,自然乃至宇宙,既有其恒定的定律,又有其偶发的突破。不经意间的选择与苦思冥想的经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充满可能与未知,确定与迷茫,混沌与秩序的世界,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的守护本心。在精神和肉体,思想和灵活的深处以内观自省与反思为方法,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感悟修行过程中生命的蝶变与升华。


          那么《建构2020》系列作品,我是以观世之人,以中国传统大漆材料为载体,以当代漆艺术语言实验为着力点,以中国人特有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为视角,以城市化进程中人造景物和物化景物为对象,进行自我世界的建构。具体而言,首先,画面一分为二,一是中国人朴素的天地自然观,又通过压缩了天空,扩大地面的空间,也就是扩大人的活动场域,暗含着人定胜天的豪情。其次,通过画面仅存的印痕和似有似无的建筑景物,既是对自然之物和人造之物,在时间长河中的存在状态的呈现,也是在警醒作者和观者:人,终究是有局限的。一切风物都将回归自然和大地。第三,由于任何观念与思想均须有载体,方能呈现,所以在这件作品中,我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的大漆材料,采用堆灰,素髹,贴金等传统的漆工艺,在被压缩的三维空间中进行实验和探索,以期建构出我的心象世界。

          马俊营《建构2020-3》

          漆材料  160×120cm  2020年


          拥有七千余年历史的中国漆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淀了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和审美精神。从战国到秦汉,诸子百家、秦皇汉武都生活在漆艺的鼎盛发展时期,在漆器陪伴下,古代中国孕育了最富创造力的思想。而从战国至明清民国,数千年所形成的漆艺术文脉是我国艺术文化中的灵魂。在当代语境下,如何实现漆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正是我在漆艺教学与创作中反复思考的问题。当下,中国当代漆艺的发展有两种趋势值得关注:一是中国传统漆工艺在经历曾经的辉煌之后,从业者逐渐放弃对华丽和精美艺术效果的追求,开始回潮中国传统文脉中的雄浑、高古、豪放、疏野、荒寒等精神意象。在此基础上,很多艺术家开始对漆艺语言和形态进行探索、改进,漆朔、漆画、漆立体等新的漆艺形态便是体现。二是中国美术在经历“新中国美术”“85美术”等激进的艺术运动后,进入到后现代或当代艺术语境。在此情况下,艺术创作者的跨界实践促使各种艺术形态的互动趋于频繁,这也对漆艺的发展有所推动,进而使得中国漆艺创作题材、创作视角、创作理念、创作技法、作品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马俊营《建构2020-5》

          漆材料 160×120cm 2020年 


          正如著名策展人陈勤群所言,中国漆艺在上世纪下半叶掀起了史无前例的两大历史进程:一是漆艺从民间转移至高校成为一门学科,使文化资源得以转化为一种语言和价值体系,漆艺也成为当代艺术和当代设计的一种形式语言。二是漆艺从圈 子中走了出来,开始注重批判性,这使漆艺从工艺美术上升为一种当代表达方式。纵观中国当代漆艺的发展,在敢于进行大胆尝试的漆艺人群中,高校漆画创作者群体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一方面,高校的漆艺教师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掌握了较为成熟的漆艺创作技能,对材料的性能有了较深的理解。在此情况下,他们在挖掘漆艺的潜在价值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另一方面,高校漆艺教师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潮中既能够把握艺术的总体发展趋向,同时又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进而对当下人的生存和生命意义进行反思。不仅如此,高校漆艺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学生,从而对中国当代的漆艺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呈忠,中国美术学院唐明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程向君,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陈金华、汤志义,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吴嘉诠等人就是这一群体的代表, 他们的教学与实践都体现了这一趋势。某种程度上,我们生活在网络信息无处不在,知识爆炸式增长,时间被碎片化分割的时代,一切都显得杂乱无章,同时一切又似乎显得井然有序。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经历选择和被选择,建构和被建构,我们需要不断收集和整理铺天盖地向我们涌来的海量信息,从而确保我们自己不会迷失。在我的教学与创作中,我主张每一件作品要有明确的问题指向性,要强化语言的纯粹性。此外,我认为作品创作思想可以选取某一个角度或者某一个点展开,既不能赋予一件作品太过沉重而繁杂的内容,也不能只停留在描述性或叙述性层面的呈现,而是要言之有物。

          马俊营《建构2021-1》 

          120×160cm 漆材料 2021年 


          《建构系列》是我到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后的作品,这幅作品既是城市生活与我个人内心精神间交流的产物,也是城市景象在我记忆中留下的痕迹,是我对城市现状的反思。面对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高楼林立的环境、扑面而来的热浪、行色匆匆的人群、滚滚往来的车流、层层叠叠的高架路桥,作为个体是渺小的、无奈的,甚至是无助的。因为在这一庞大而又繁华城市的某些角落,我会发现各种光怪陆离的景象:孤立的烂尾楼与宏伟的商厦并立,高档跑车从桥洞下打盹的民工身旁快速掠过、陆家嘴金融街电子屏上跳动的信息与邻近马路边,正在制作煎饼果子的阿姨遥相呼应,马路牙子尚未凝固的表皮与不断挖开的缺口交相辉映。在宽敞与拥挤、富贵与平实、亮丽与朴素的各种矛盾中,作为个体的我时而迷失,时而清醒。作为生活在这里的人生过客,我目睹着这一切,感受着这一切。的确,人们大多关注都市里的富丽堂皇、光彩夺人的景象,对小弄堂里的喧闹和噪杂往往视而不见。而这两者其实是相互依存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时间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何将这些感受准确表达出来,我做过诸多尝试,却总无法完美地呈现我所看到的一切。最终,我先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对现实景物和环境进行拆解、分化、打破、转移,再按照结构主义的方法重新建构、组合各种要素,以营造出一个新的,能够准确表达出自我感受的画面。例如在画面中,会出现方形的格子、若隐若现的远山、斑斑点点的亮点、金光闪烁的体块。此外,在画面氛围营造上,我倾向于将大面积的金银色 与小面积的黑灰色组合在一起,以此扩充我表达的范围。如在《都市建构—印象》《建构—都市记忆》《建构—都市新象》《建构—围城》《建构系列—争锋》《都市建构系列—天问》等作品中我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马俊营《建构2021-2 》 

          120×160cm 漆材料 2021年 


          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创作这一系列作品, 是因为我觉得在当代多元化语境下,个体在解读作品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作品做解码式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弄懂作品的意义、作者的目的和意图上,还需要品读画面各部分之间所蕴含的各种或 显性或隐性的象征关系。为此,个体应该采取共时性分析方法对一幅西作定性研究,从而使我们的视知觉从长久以来的思想惯性当中摆脱出来,享受欣赏艺术作品的愉悦。实际上,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我们的视觉感受也能够在不经意间叩问我们的心灵,促使我们反思现状。漆艺不单是一种材料和造型方式,也是一种文化象征。我喜欢在作品中营造出黑、红、金、银等漆材料本身的色泽感和漆的自然龟裂纹理结构,以此呈现漆艺独特的风格,并传达出漆文化本身的含蓄、沉稳和朴实感。通过频繁使用漆艺中的麻胎裱布和髹涂工艺,我在反复堆高、反复研磨的制作过程中,凸显出漆艺顺应自然的艺术品质,以此反思我们当下人的生活状态。在我看来,所有这一切均与创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创作理念有着深刻关联。换言之,在创作时,艺术家应该要有所选择,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马俊营《建构2020-4 》

          漆材料 160×120cm 2020年 


          中国漆艺文化源远流长,如何在当代的文化氛围中坚持传承与创新,这些应该成为生活在当下的漆艺创作者、漆艺教学者努力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马俊营《建构2021-3》 

          120x160cm 漆材料 2021年


          尹呈忠(上海美协漆画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在马俊营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一种持续不断且行之有效的行动力。他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去获得真知,通过不断的试错来检验其艺术的表达是否有效。在形式生成道路上的孜孜以求正是落实在这具体而微琐的细节里面,这种锲而不舍的努力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支撑和理想的坚守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天道酬勤,正是在形式构成的大量实验中,在漆材料与其他综合媒材的反复操作中,他品味着形式的意味,寻找着自己的感觉,琢磨着自己的图式,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形式语言与技巧方法。这些技巧方法也许有些还不够精妙,但大都是生动鲜活并且具有发展的无数可能性。所以,马俊营绘画的未来是更值得期许的。

          马俊营《建构2021-4 》 

          120x160cm 漆材料 2021年


          马俊营《漆。语20190504-1》

          漆材料120×90cm 2019年 

          ●“中国表现”青年当代艺术提名展

          上海华泰顶层艺术社区

          ●惊蛰-2021上海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上海德荷当代艺术中心

          ●异向-2021年上海抽象画会春季展

          上海M50抽象艺术空间

          ●平行与交叉2020-2021当代艺术家提名展

          上海梧桐美术馆

          ●漆彩东方-上海市第四届漆画展

          上海中心展厅

          ●超当代-中国当代漆艺术邀请展

          上海市普陀区美术馆

          ●小康颂-第三届江苏美术奖作品展

          江苏省美术馆

          ●超链接——漆·艺对话

          江苏省美术馆

          ●移动-2020上海(长三角)青年艺术家第六回邀请展

          上海抱朴美术馆

          ●匠心之约 艺创生活-上海市民文化节手工艺作品展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物馆

          ●漆情画意-小洲第四届漆画艺术展

          广州小洲艺术区

          ●漆佑中华——线上漆艺作品邀请展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展

          厦门美术馆

          ●风起海上-华东师大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

          ●风起海上-华东师大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北京时代美术馆

          ●2019思想的形成状漆艺展

          上海全摄影画廊

          ●异动-2019中国当代艺术美国展

          美国旧金山卡梅尔Gallery Elite

          ●上海国际漆艺交流展

          上海大学美院美术馆

          ●形影无关-2019学术邀请展

          上海同普艺术中心

          ●2019三省(甘、陕、晋)漆画邀请展

          西北师大美术馆

          ●上海新抽象艺术作品展

          上海艺诺艺术空间

          ●2019粤海丝路漆画艺术作品展

          华南师大美术馆

          ●传承与多元-2019第五届全国师范大学教师作品展

          南昌美术馆

          ●第三届全国师范大学美院教师作品展

          南昌美术馆


          ●魅力红谷-首届全国小幅漆画展

          江西省美术馆

          ●异形2018上海抽象艺术宁波展

          宁波美术馆

          ●漆彩东方-第三届上海市漆画展

          上海市美协创作中心

          ●在水一方-上海当代漆画邀请展

          上海崇明美术馆

          ●坐标重置-上海当代艺术

          上海电信博物馆

          ●以漆为媒-华东师范大学漆艺术展

          上海龙现代艺术馆

          ●“移动上海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上海展览中心

          ●“风流—上海抽象艺术展”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

          ●融合-2017上海小幅油画展

          上海市美协创作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首届教师作品展

          宝龙艺术中心


          ●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

          中华艺术宫

          ●中国首届宁波北仑青年漆画展

          宁波美术馆

          ●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漆画提名展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馆

          ●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名师作品展

          宁波美术馆

          ●移动移动上海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上海青年艺博会

          ●破冰时代-中国漆画邀请展

          北京水立方

          ●漆彩东方—上海市第二届漆画展

          上海市美协创作中心

          ●第八届上海美术大展

          中华艺术宫

          ●“百年辉煌”上海美术作品展

          中华艺术宫

          ●第三届全国漆画展

          江苏美术馆

          ●厦门漆画展

          厦门美术馆

          ●第七届上海美术大展

          中华艺术宫

          ●“漆彩东方”上海首届漆画作品展

          上海美协创作中心

          ●上海小幅油画作品展

          上海美协创作中心


          ●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

          无锡博物馆

          ●光华百年—世界华人庆世博美术作品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第六届美术大展

          上海美术馆

          ●华东师大60周年校庆美术大展

          刘海粟美术馆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漆画展

          厦门美术馆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选送展暨上海美术大展

          上海美术馆

          ●2008造型艺术新人展

          中国美术馆

          ●迎奥运上海美术作品展

          上海美术馆

          ●厦门2007中国漆画展暨国际漆画邀请展

          厦门美术馆


          马俊营作品欣赏


          马俊营《丝路新生2018-6》 

          漆材料 120×90cm  2018年


           

          马俊营《丝路新生2019-1》

          大漆材料 150×160cm 2019


          马俊营《丝路新生2019-2》

          大漆材料 150×160cm 2019 


          马俊营《丝路新生2019-3》

          大漆材料 150×160cm  2019


          马俊营《丝路新生2019-4》

          大漆材料   150×160cm 2019


          ◆继承中华文化审美基因

          ◆坚守中国美术文化阵地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955(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