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不似之似--当代水墨展

            (1/6)展览海报

            (2/6)郝世明 大鸟 08. 绢本水墨 100X100CM 2009

            (3/6)南溪 红色挥手 设色纸本 140x70cm 2014

            (4/6)于彭 无题 纸本水墨 98.4cm×54.8cm 2000

            (5/6)张诠 为人民服务 纸本水墨 142cm×198cm 2014

            (6/6)曾梵志 无题 纸本水墨 27cmx87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不似之似--当代水墨展
            展览时间:2015/01/19~2015/03/28
            展览地点:[湖北]-武汉市西北湖路特1号花园道生活艺术区C112-(艺元空间)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郝世明、梁铨、南溪、于彭、张诠、曾梵志

             2015新年伊始,艺元空间策划了“不似之似——当代水墨展”,邀请了郝世明、梁铨、南溪、于彭、曾梵志、张诠六位艺术家参展。展览延续了艺元空间对于当代水墨发展向度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六个个案,试图从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层面,展现当代水墨的多元面向。

             静心默观,于彭以乖张的皴法、细密的墨线所勾勒的奇山怪川、虬枝异景无不令人叹服。他以清澈明净、浑然天成的笔墨所构筑的出世之境,虽不因袭古人,却古意盎然。这或许是他不娇柔、不粉饰的天性流露,抑或是大彻大悟后的超然洒脱——若一言以蔽之,亦可曰思无邪。反观梁铨的作品,则尽显静谧幽隐之气,深沉中暗藏执着与思辨。水墨的表现是否必然拘泥于基本的笔墨纸砚?以茶代墨的梁铨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其画作,墨迹的温润变化,线条的柔和渗透,色块的轻微碰撞,都恰到好处。日常生活的印记融入画间,如诗如歌,云淡风轻。如果说梁铨的作品探寻的是媒材、意义与内心世界的联系,那么张诠和南溪对笔墨自身的探讨则直接而纯粹。南溪的晕点,似乎是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下寻求控制的结果。笔与纸接触的瞬间立即显现出的墨晕看似随意、无序,但在其精心的经营下,却构成了令人惊叹的庞大的网式图像,图像的精确性和立体感与随机的墨点形成了巨大反差。语素与图像间的自由转换,愈发彰显出其对笔墨趣味的深层理解和敏锐把握。相较而言,以“一”入画的张诠,则更似营造了一个空观内化后的淳明世界,仿若蒙上了某种禅意。物象俱在,但细枝末节早已抛却,淡淡晕染的墨迹,层层叠加、若隐若现,犹如晨曦雾霭,迷迷蒙蒙,萦绕其中,又似天地氤氲,弥漫,却不消散。与南溪、张诠相反,传统水墨核心的“笔墨”之于郝世明却得以消解和重构。在其笔下,水墨的质感已经被改变。他通过松弛而强韧的笔触对物体的构形方式加以重新组织,使原本固化的形态代之以灵动、自如的笔迹游走。通过对“物”的参悟,弱化叙事的铺陈,以致回归本心,臻至物我同化之境。曾梵志的水墨开辟了另外一番天地,相互交织的墨线似乎暗涌着,自然的生机繁茂之感犹在尺幅之间簇簇攒动。其以习来的构成方式糅合到水墨的气韵中去,将看似散乱无序的线条经营得自在而生动。曾梵志的水墨作品更像是闲暇时的一种试验与玩味。笔墨交融间,不乏几分闲庭信步、信手拈来的轻松。

             诚如石涛所言:“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绘画即是绘者通过对现实的观照从而实现内在心性的物化与返璞。近来,有关当代水墨的展览纷纷繁繁、目不暇接。遗憾的是,对于当代水墨的关注却常常脱离了其视觉语系的根本,若非片面地强调当代水墨的观念性创造,就是主观地为其贴上“中国化使命”的文化标签,更有甚者,将市场和声名视作评判优劣的标准。这样离开画面空谈问题,反而忽视了水墨作为绘画本身的纯粹。艺元空间期望借以“不似之似”展现的,也不过是一种安静质朴的审美调性,一种寻求内向心性统一的美学体悟罢了。面对水墨,我们要做的,大概只是屏气凝神,靠近,注目,为其构图、动势、笔调、气氛所调动,进而体味画中真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80(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