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山水悟道—朱道平中国画展

            (1/8)山水悟道—朱道平中国画展

            (2/8)大三巴炮台丨140cm×70cm丨2014年

            (3/8)悠然天地宽丨49.5cm×29cm丨2002年

            (4/8)云山图 丨139cm×69cm丨2017年

            (5/8)寒雪晴峰 丨232cm×53cm丨2018年

            (6/8)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丨196cm×86cm丨2006年

            (7/8)三峡写生丨52.5cm×47cm丨1992年

            (8/8)杏花江南丨232cm×53cm 丨2018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山水悟道—朱道平中国画展
            展览时间:2018/09/15~2018/11/15
            展览地点:[江苏]-南京市秦淮区剪子巷50号(原南京色织厂内)-(金陵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画学会、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参展艺术家:朱道平

          开幕时间:9月15日   15:00

          君子之骄——朱道平的艺术人生

          (一)

          文雅、安静、谦和、宽容、担当、干净,这是朱道平予人的深刻印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夫子两千多年前的这段话,似乎专为道平先生所言。君子之誉是道平先生为人之品格,亦是其为艺之品格。大概因了这些时代稀缺的品格,引得人们对于他的艺术平添了无限想象。

          赏析朱道平山水艺术面貌,在高山流水显现的独特光彩之中,折射出君子和而不同的心象。评论家们说他以古人为师,他则说自己的老师是林散之、苏天赐、吴毅诸家。几次聚会,见到他对吴毅先生悉心照顾,那种相扶与对话、嘘寒和问暖,以及双方的一脸祥和,尽显师生之谊,令人感动。每提及吴毅,朱道平都说:“他是我的老师,对我影响太大了。”此情可感,此话真诚,无丝毫客套与虚伪。

          或师古人、或从今师,我们在朱氏山水里看到了古意,却无某一古人之符号、也无林散之等人之面目。风格易谈,风格难成,风格即品格,风格即人。一位画家有选择的自由,你可以重复自己,重复别人,轻松愉悦地描摹一生;也可以选择高山,翻山越岭,寻找不同,卓尔不群。朱道平当属勇者,亦是智者。

          艺术样式源于传统,创新与个性是一位优秀画家必须坚持的追求。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自“五四运动”后,便成了理不清剪还乱的话题。这个问题难吗?太难了。鲁迅先生当年 “讨厌牛屎一样的山水”,那是对毫无生气的八股反感。徐悲鸿则说:“我最恨八股式的山水”。然而如今的许多画家,不拒绝手机、轿车等现代生活方式,笔下却是陈八股、旧山石,以及从各类画谱中描摹来千篇一律的屋宇、人物、树木,与时代无关,与创造无涉。放眼望去,中国画画坛千人一面、万人趋同,让许多外国友人看一场所谓的大展总会误以为个人画展,贻笑大方。

          我们细心打量道平先生几十年来开垦的艺术园地,他营造空山幽谷、林泉飞壑,皆为精神家园、心灵驿站。富有弹性的长线贯穿画面,张力十足;灵动多变的墨点漫山遍野,有如大珠小珠,皆入玉盘,结构山石树木,融汇画面。这些层层叠叠、无以计数的点线已然成为朱氏皴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国画技法。

          道平先生作画,大笔辅墨,水色相融;小笔勾勒,丝丝入扣,千笔万点,繁复细密;构图开阔,场面宏大,千沟万壑,雄浑干裂,层林尽染;天地间万物和谐,一片生机盎然,一股天地正气。他并非天才,读书、行路、作画是真下了苦功夫,古今画谱、中外艺术皆入怀中。道平先生登高望远,俯察精微,反观自我,终于开了天眼,千点万划之间点染江山,找到自我。自己开路,自己架桥,自家点划、自家山水,发乎于情,干净而高贵。其艺术独树一帜,独一无二,无需辨识。


          (二)

          人们在评价道平先生的艺术成就时,往往忘记了他对南京艺术生态建设所尽责任。比如他任院长期间,引进诸多青年画家,园丁一般地为青年人提供园地与养份。西汉刘向曾说:“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道平先生用自己的水浇他人的田,让如饥似渴的青年得以灌溉,得以野蛮生长。几十年过去,如今他们散落在各地艺苑,纤细的青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作品有如树上的枝叶,摇曳着收获,炫目蓬勃,令观者唏嘘。

          道平先生有着与身材不相称的宽广胸怀,岂止为青年人着想,十数年前他曾两度破格引进与他年龄相仿的“大龄”画家,或不被认可或因出国丢了公职,皆为失意之人。道平先生念及人材难得,英雄相惺,费了时间与口舌,最终将他们揽入画院。良好的环境与宽松的学术氛围使然,几位终成大器。我特别好奇,当人们在回望他们艺术之时,是否记得道平先生之功?

          在偏于保守的南京艺术生态园中,既把自己的地耕耘得花繁叶茂、又替他者引水浇园者甚寡。惟其如此,对于他,我徒增敬意,愈觉得他的高大与威武。如今已退休多年的道平先生在画案前直腰休息片刻时,远望诸君绿油油的艺术园,也许是朝阳初开,或许是繁花似锦,草长莺飞,他会有何感慨?而以上诸君在收获季节里,又是否会念及这位和蔼的、没有一点架子的“小老头儿”呢?他们的成就,不也是道平先生的成就吗?

          如今中国之画坛喧嚣纷乱、怪象丛生。许多人为了名利常常突破文化人起码的底线,丢失尊严,甚至丧失自由。“与其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君子不争故无与之争”。朱道平谦和儒雅,犹如高山溪下一股清泉,令人凉爽,教人反省。

          每想及此,真的遗憾,没有机缘与他一起从艺。

          金陵美术馆馆长

          南京市艺术研究院院长

          策展人 刘春杰

          2018.8.27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5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