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玄中之境——长白散人谈姜平书法

        作者:王驰涛2014-07-03 10:35:54 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

            (1/4)姜平

            (2/4)姜平书法1

            (3/4)姜平书法2

            (4/4)姜平书法3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一本集子的出版,前面总有几行文字,似乎为了说点什么。其实对于姜平这本书画集,只要翻开它的人,便能感觉到其中的味道儿,无需多言。如果非要说几句话,那就说说姜平。

             我认识姜平,是先识其字,后识其人。长久以来,有这样一句话,叫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实这只是文人墨客的自我抚慰,我在文化圈中三十五年却未见几个“其人”。似乎那横行华夏的“隐文化”早已把儒家的仁、老庄的无、禅宗的识心见性,损的一败涂地,三教只剩下装扮的份儿。可姜平是个例外,他是有些字如其人的。一些认识姜平的圈外人都说他人是好人,字也好看。一些圈内的人士也大都说姜平人不错,可对姜平的字少有评论。但对书法而言,人与字无法分开,不解其理便是不解书道。

             今年春节,我和姜平遇到一位书坛前辈。他与姜平不熟,却知道姜平,也知道姜平的字。出于关心,他对姜平说,要多临帖。其意是字要见出处,有宗有根。我却对姜平说,听便听了,你姜平还是要成就自己的字。姜平憨憨的一笑:我每日都临呢。了解姜平的人都知道,姜平少年习字,遍临各家碑帖,常年坚持不懈,尤其是他对甲骨文艺术的解读更是如进魔境。凡是对甲骨文有所研究的人都会在姜平的文中见到甲骨上的刀痕。可姜平没有在此止步。

             宗白先生说,可以称为人类艺术的有三:一是希腊雕塑,二是德国音乐,三是中国写意画。他还强调,艺术的最高标准就是两个字:意境。宗老先生是位哲学家,也是美学家,我觉得他的话是有真见。书法艺术和中国写意画可谓同根同道,但其以象筑境的难度远远超过中国的写意画,就那一点一勾、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却要变化无穷,架构出大意境。其难度可知。姜平三十余年追求的就是这种大变化和大意境,初看姜平的字,很难看出源于何家,虽然见其架构狂放,却不难见到其中的有规有律;虽然见其线条浪荡,却不难见其中的有放有收。姜平没有造字的野心,却有突破传统的胆魄。姜平不甘心在书法上循规蹈矩。他明白,一种书体一旦形成宗派,便说明这字已有其自己的筑境之法,可赏之,可读之、可临之,可解其观象思维之境,但不可摹而不变。所谓字如其人,是指书法大家对天之大象独到的感悟后而形成大法。这大法只能是这个大家的而不能是他人的。“移形”者谈不上字如其人,这便是书家难成的因由。我言姜平是有些字如其人的,便是说姜平在努力摆脱已学的前人的东西,在努力开发自己的书法之境。因此,姜平的字有着自己的特点,使人一看便知是姜平的,非他人的。

             我看姜平的字是看其立意之点,更看其境界所致。然而这意境不是只靠笔墨功夫所能及,笔墨虽然是助象协议的必经之道,可根本还在大象之悟。多年来姜平为了这个大象之悟做了三方面的修炼,一是立本,不争不抢,不怒不怨,不急不躁,令身心融于自然,追求大自然大自在的生存境界;三是不言创作之语,只图发现之道。在对大象的感悟中发现线条之变的身心变化,寻求心到手到的造化。观姜平写字是种享受,他写字时一不查贴二不避字,笔随心动,一顿一转似行云流水,自然而然;如写家书,如画兰竹。有人说姜平的字象画。此话也对也不对。字含画意无错,中国汉字本从画中来。不对之处是其未见姜平的字不但燃烧着提炼的火候,更有大运动大变化的道术。姜平认为,写字是线条的艺术。书法一笔助象,以运动筑境,无论墨法还是章法均以线的运动为根本,正如红黑之间谓之玄,这玄便是红向黑的运动。所谓字贵在玄中之境,是要在书法作品中看到逸动的规律,似有天籁之音风动其中,令人进入无我的境界,与万物一体。我不敢说姜平的字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但他正向着这个境界迈步。这是艰难的,也是珍贵的。

          本文作者:王驰涛,著名美学评论家、长影著名导演、手指画家。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41(s)   6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