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呼唤时代经典——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述评

        作者:核实中..2010-07-09 12:29:00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就近几年较大规模的展览而言,有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画人物展、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工笔画大展等,以及前不久举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和“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作品展。不同的展览主题及创作导向,都会对艺术家产生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创作激发,从而取得不同层面的新收获和新思考。与其相比,全国美展仍然具有独特的展览定位及价值贡献。本届展览的入选作品主要创作于2008至2009年,同时也挑选了近五年间各类展览中的新锐佳作,不仅许多已经在当代中国画坛上具有影响的艺术家都认真参与,而且新人辈出,承故鼎新,各显灵苗。

          与往届不同,此届展览打破综合评选制度,采取人物、山水、花鸟分开评选的办法。送选作品中,人物画作品528件,占全部送选作品的一半多,山水、花鸟题材的作品各二百余件。尽管评委们经过了多轮讨论和层层筛选,但参展作品的整体水平相差不大,仍然缺少出类拔萃之作,因此在20件获奖作品中,最终金奖空缺。

          自上届美展以来,在宽松的国家文艺政策的鼓励下,对主旋律的宽泛理解和多样表现逐渐成为主流美术创作的重要实践方向。与此相关的是,艺术家对艺术本体的思考和艺术语言的探索也更为主动、活跃。此届展览中无论是人物画作品,还是山水、花乌画作品,运用工笔或以工笔为主导、兼及其他表现方法的作品,体现出一种鲜活多样的视觉经验和尝试探索。曾经获得过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的郑力,此次的《游园惊梦》再获提名,他在自己已经成熟的工笔庭院图式的基础上,引入了超现实主义“半透明”的人物形象,若隐若现,为精致幽静的寻常小景注入了一缕生气,梦里寻他,似见还无。一批“年轻”的新势力之作也崭露头角,如《零点》、《锦瑟年华——HELLO,北京》等。 “年轻”既指其作品的艺术视角和表现题材明显区别于传统工笔画题材,而是大多表现画家同龄一代的个性追求、内心情感及生活实状;同时,“年轻”也指向此类作品的艺术处理手段。除却保留了相对写实的人物造型及用笔方法外,作品在整体的色彩观念和染、晕方法上,都与以往的工笔画拉开了距离。这在拓展工笔画色彩自身表现力的同时,也从某些方面丰富和增强了色彩对于人的情绪的暗示和诉说能力。如此看来,郑力的《游园惊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派,在斑驳的复古效果、画面的形式感等方面也透露出一些“年轻”的讯息。
          与之相较,表现当代农民生活的《收获》,无论是浓重厚实的用色,还是对以往工笔画语言经验的借取,都更为朴实些,而这也最能够妥帖地表现出农民的性格特性。尤其是该作在图式的视觉呈现上,可以让人遥想到米勒的《拾穗者》,且《收获》远景处接近地平线的草丛也运用了点彩派的典型艺术手法。在反映市民现实生活的作品中,《运动无极限》较为新颖。此作的画法并不新潮,总体来看属于偏工致的写意人物画,用色单纯,夸张性的人物造型又略带几分诙谐,较好地发挥了小幅册页的艺术特点。入选作品《帐篷小学的孩子们》,尽管也选取了今年的热点题材——汶川地震,但兼工带写的艺术手法,将灾区儿童稚气灵动的天真表情拿捏得颇为生动,为此作的闪光之处。
          山水画的面貌也颇为繁杂,注重传统笔墨修为,并引入写生以带动晤言、风格创新的一类作品,善于发挥水墨山水墨色莹净雅洁之美;另一些着意于强化整体图式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弱化了笔墨单元的质量。而一些设色作品尤其是青绿山水作品中折射出的传统韵致和现代意象,体现出了近几年设色山水探索的新收获,如林容生的《雨季》、朱建忠的《路》等。如此说,并非指这类作品真正将青绿山水带入了现代情境,只是它们为山水画又找到了一个值得肯定的拓展路径。此外,同人物画自觉地表现当代的视觉形象一样,城市题材的山水画在展览中也多有涌现,如毛冬华的《多云转晴》、常进的《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等。

          应该说,工笔画法在表现当代题材时,具有一定的时尚性和可操作性,在借鉴其他画种画法时,也具有易渗透性和可重叠性的特点,这些都成为工笔画的优势。而工笔语言具有的柔韧性,即艺术语言可繁可简的伸缩性,也是画家倾向于选此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缘由之一。然而,我们也发现近些年一批没有精神指向、徒具新颖样式和高难技巧的工笔作品充斥于各类展览中。当绘画技术化、技术泛滥化的时候,那些我们曾经为之激越的艺术感动消失了,只剩下纯粹形式上的炫技游戏。而且,工笔画作品中对新样式的抄袭、模仿,甚至复制的现象也屡有出现。工笔画容易营造出醒目的展览效果,因而此届送展的作品数量较多,但这并不能说明近几年非工笔类中国画的创作就不够活跃。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也都是今后工笔画创作需要警惕和极力避免的。

            全国美展中一个有意味的现象是人物画作品偏多,这在此届展出的油画、水彩、粉画等画种中也明显体现,而非中国画所独有。无可否认,人物画创作的积极与多样必然会丰富中国画的当代形态,但这种“当代形态”也需要山水、花鸟画作品的争艳齐放。与传统相比,全国性的美术展览是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展示推介的平台,许多画家都热衷于参加展览,上而稳固自己的艺术理想,下而满足实际需求。同时,也有很多画家既不将作品送展,也不会获得奖项。我们由此却不能认为这些画家的作品就不够优秀,他们的探索对中国画的演进就没有意义,毕竟参展及获奖的作品也仍不能代表中国画的全部成就。

            作为主流美术的主要载体之一的全国美展,负载着满足国家、艺术家、受众群的多重价值追求。它既是国家文化诉求的传递空间,也是艺术家艺术理想的表达空间,获奖作品的艺术风格会影响到艺术市场的收藏取向,进而影响大众审美,并最终作用于下一轮的艺术创作。作为民族艺术表率的中国画,虽然无法脱离这一时代链条,但组织者、评审者及艺术家都需要尽力护持并鼓励其回到自身的发展轨道中,稳健、理性地推进和拓展。而这种回归的关键促动力就是经典——真正具有饱满的文化含量和艺术感召力的中国画作品。那么,若以此届全国美展的宗旨“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来考量中国画展,则留下来一个艰难而迫切的期待,即“熔铸笔墨气象,呼唤时代经典”。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42(s)   6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