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版画是以一种独特的、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有人描绘铜版画作品的艺术特征为“精致、细腻、丰富,质感厚重、并具有优雅高贵的品质。”此种产生于欧洲、走过近600年岁月长河、由金属材料和特殊工艺技术手段构成的绘画形式,当它呈现在人们眼前时,就会释放出不同于其他任何画种的、属于自己的魅力。这样的魅力,体现在无数条精细的刻线之中,体现在飞尘腐蚀的痕迹之中,体现在美柔汀的朦胧虚幻之中。倘若你能仔细品味,就会体悟到在铜版画制作的过程和结果之中所闪现出来的独特光芒,及其共同构成的铜版独一无二的认知与辨识,即铜版画的“本相”。从大师级别的丢勒、伦勃朗、毕加索、柯勒惠支到东西方无数的艺术家们,都曾钟情甚至痴迷于铜版画本相的探索和研究。
艺术家一旦进入铜版画学习与创作过程,也就进入了认识和掌握其材料和工艺性能规律的过程。并在不断地与之磨合及反复实践中获得更加成熟的创作经验。通过同样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力求使作品体现出个性化风格的视觉语言。十分有趣的现象是:如果将铜版画所有的材料、工具和工艺等形形色色的名词呈现出来的话,相信对于从事铜版画创作的艺术家们而言,一定不仅只是几个干巴巴的名词。它们是拥有情感色彩的、并且能够带给艺术家创作灵感的、不同寻常的名词。这里不妨回顾一下这些名词。
1、材料工具类: 金属板(铜、锌)、雕刻针具(多种型号)、雕刻刀具(多种型号)、刮刀、刮勺(多种型号)、制版印刷辅助工具数种、铜版画专用油墨、铜版画印刷用纸、酸类腐蚀液体、铜版画印刷机。
2、工艺技术类: 干刻法、雕凹线推刀法、美柔汀刮磨法、硝酸线蚀法、松香细点(飞尘)腐蚀法、软蜡(肌理)腐蚀法、凹凸浮雕法、一版多色法、综合技法。
而铜版画本相的形成,则与该画种制作材料的特殊性、以及制版和印刷技术的精密性、复杂性等因素密不可分。正是这些因素与制作实践者人为因素相合,制造了其本相变异的种种可能。然而,也就是这种不断地变异过程,却带来了铜版画艺术发展和创新的契机。
回看铜版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窥见到不同时期其本相在不同方向集中显现的变异因素。如材料因素、技术因素、艺术观念因素、文化交流因素以及艺术家个性因素等。其中,材料和技术因素在铜版画的古典时期,充分反映出艺术家在主题表现上的技艺和匠心。如丢勒对雕凹线技术的运用、伦勃朗对间接腐蚀技术的创造、完善和发展。而近现代时期,文化交流及艺术家个性因素陆续使得铜版画的本相继续发生变异。如欧洲大批艺术家对铜版画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异彩纷呈的风格特征。其中戈雅、荷加斯、毕加索、惠斯勒等均为其中的典范人物。
再看现当代铜版画的本相变异,更多来自于艺术观念因素方面的碰撞与冲突,使其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改变有了空前的突破。其中,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对艺术观念个性化张扬更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艺术家以独到的见解,进行超越自我和时代的创作实践,体验着严密的逻辑思辨的过程,并享受艺术创新的快乐。由此,不禁想起库尔登的自由创作情景。这位艺术家为了创造崭新的表现风格,将铜版画材料的特性充分发挥。当时(50年代)竟然使用了机械工具,将金属版压出凹凸,再压印在厚纸上,画面呈现出像浮雕一样的高低效果,增加了铜版画的厚重与质感。
“相由心生”是中国的一句俗,是指人的相貌的变化是根据人心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可以说铜版画的“相”,即它的本相也是随着它核心的变化而生出不同的异象。独特的材料与技术是构成了铜版画“相”的核心内容,而使“相”产生变异的更为重要的核心因素便是人的内心,即艺术家内心的精神世界。
在此次的铜版画邀请展览中,观者可以从来自上海和意大利两个不同地域艺术家作品中,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审美内涵及艺术理念,从作品多变的风格特色回归至铜版画艺术的本相之中,体验铜版画艺术所散发的无限魅力和光芒。展览时间:2014年9月30日至10月20日。展览地点:徐汇艺术馆(淮海中路1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