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

            (1/8)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

            (2/8) 《荷苞花》,清代

            (3/8)《鱼通草画册之一》,清代

            (4/8)《虞美人》,伍德彝,1896年

            (5/8)《荔枝蝉鸣》,居廉,1898年

            (6/8) 《白玉兰》,黄士陵 ,1903年

            (7/8) 东南亚南亚写生稿,高剑父,1930-1932年

            (8/8)《苹婆》,余峰,2013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
            展览时间:2022/12/30~2023/02/28
            展览地点:[广东]-广州市越秀区麓湖路13号文化科普园内(近麓湖儿童公园)-(广州艺术博物院)
            主办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
            参展艺术家:群展

          时间:9:00 - 17:00 提前30分钟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厅:一楼艺术交流厅、中国历代绘画馆

          本展聚焦清中期以来的岭南中国画与博物画,展示其中体现的中西方视觉文化交流,探讨博物学对岭南地区近现代美术史产生的影响。这些作品描绘对象主要为岭南本土物种,展方希望借此让观众关注身边的自然物种和生态环境。

          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广州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通商港口,在18、19世纪,许多西方博物学家从广州口岸进入中国内地探险,他们一方面采集物种标本,另一方面雇佣本地画家为物种绘制图画,这也是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博物画」。

          除外销画家外,许多中国艺术家都绘制过写实的带有博物性质的动植物绘画。例如黄士陵、蔡守的博物图画融合了中西两种博物学传统;居巢、居廉、高剑父等人大胆打破中国画的「写意」风格,强调形神兼备、对景写生,深刻影响了岭南绘画的发展。

          本次展览中,广州艺术博物院还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合作,展出近百年来的科学性博物画,参观者得以直观感受现代博物画与早期博物画在科学性、艺术性方面的差异,了解相关动植物的知识。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85(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