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尽写苍生”蒋兆和绘画艺术发现展

            展览名称:“尽写苍生”蒋兆和绘画艺术发现展
            展览时间:2012/06/28~2012/07/11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画院美术馆 -()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蒋兆和

          自学成才的“国画大师”

          这次展览的特色之一就是将青年时期蒋兆和在上海求生时所作的设计、图案作品、油画、素描等作品进行整理展出,全面呈现蒋兆和早年进行的艺术探索,特别是图案作品《慰》在1929年参加民国第一届全国美展,使他从此离开商业圈,跨入专业美术领域并引起广泛关注。由于战乱与动荡毁灭了蒋兆和的许多画作,幸存下来的早年作品更是为数不多,然而每一幅速写、每一幅肖像都如点滴露珠般依然散发着光芒。中国画史上的传统派画家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院校教育,而是由师徒传承而成长为一代大家。蒋兆和先生早年在上海时是设计师和油画家、雕塑家,后成为融汇中西的中国画家,他正是一位没有接受过任何美术院校训练而自学起家的艺术大师。这源于蒋兆和先生艺术的敏锐感觉和对创作规律的把握,此外更多的是他不断地在向日常生活观察,向现实社会学习。正是因为如此,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从创作之初便将关注焦点放在普通民众的身上。1936年蒋兆和从繁华的上海回到了相对封闭的重庆,拿起毛笔、背起画板走向民间街头。这一年正赶上四川发生了罕见的旱灾,蒋兆和的早期水墨人物画《朱门酒肉臭》就诞生在重庆的街头。同时期创作的水墨作品《施舍一个》、《街头小子》、《洗衣妇》等均为首次展出,这些源于生活的作品都真切的表达了蒋兆和“为民写真”的创作思想。

          蒋兆和创作的《流民图》无疑是他水墨人物画的巅峰,更是中国美术史上不朽的长卷。这幅创作于1943年的作品引起日本当局强烈不满,仅在太庙展出半天就被扼杀的巨幅长卷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故事和创作者的艰辛。蒋兆和自己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搜集《流民图》的创作素材,北平艺专的师生们也大力支持这幅作品的创作,多位师生亲自担任模特,同时还将北平城里的各种流民请来做模特。在日伪统治下为了掩人耳目,蒋兆和总是逐一找模特写生,分段放大绘制,在两米多高的画板上只留一两个孤立的人物形象,使人无法了解画卷的全部。当时画室里的一面墙壁处堆满了为《流民图》创作的画稿。经历数十年岁月的沧桑变迁之后,这幅《流民图》仅存一半,连大部分画稿也在文革之初被毁。在这次展览中,我们将展出《流民图》残存的几幅画稿,并且根据四十年代蒋兆和在画室里的留影等图片资料,通过蒋兆和使用过的画板、画笔等实物展品将创作过程中的《流民图》呈现给观众,也使大家清晰地认识蒋兆和为之付出的心血。

          妙手丹青老 功夫自有神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在1941出版的《蒋兆和画集》中题辞“妙手丹青老,功夫自有神。卖儿三尺画,压倒借山人”来形容蒋兆和的人物画作。蒋兆和很好的实践了徐悲鸿先生“改造中国画”的艺术主张,在贯穿一生的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创作中,但很好的借鉴、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某些元素,并强调采用真实地面对描绘对象进行写生创作,但是他的人物画更多的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本质。他将素描语言很好的幻化成中国画的虚实、笔墨和意境,更大程度上发挥了中国画笔墨气韵夺造化之功的内涵。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打破了外部形象的局限性,而是更加注重人物内在精神气质层面的塑造。此次展览将蒋兆和创作的人物肖像画作大范围的征集整理,作品时间跨度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直延续至1981年的绝笔之作《蒋风之像》。并将重点作品刻画的人物原型照片进行对比陈列,真人照片与作品的对比展出更加强调出蒋兆和先生对写生人物的神态把握。从这些肖像画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梳理出蒋兆和艺术风格变化的线索,从中总结出中国画创作的规律和精神内涵,从而为今天的人物画创作和发展提供更具价值的参照意义。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64(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