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脉中国•名家作品展”将移师“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
(2/8)《堆积3》 蔡广斌 310*170cm 2010年作
(3/8)《五角星》 洪耀 48*68cm 1977年作
(4/8)0007 李华生 145*222cm 2000年作
(5/8)元速no0921 孟禄丁 200*200cm 2009年作
(6/8)《苍黄》 蘇笑柏 244*274cm 2006年作
(8/8)指印 张羽 30000*1100*490cm 2009
展览名称:“文脉中国•名家作品展”将移师“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2/05/18~2012/05/31
展览地点:[江苏]-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 -()
主办单位:北京当代艺术馆
参展艺术家:尚扬、苏笑柏、周长江、李向明、许江、杨劲松、蔡小华、张方白、葛震、吴震寰(油画)洪耀、李华生、仇德树、张羽、谭平、王天德、秦风、孟禄丁、蔡广斌、沈沁(纸本)特邀批评:范迪安、高名潞、陈孝信、朱青生、殷双喜、彭锋、江梅、高天民、杭春晓、王春辰、常宁生、卢缓、顾丞峰、段君、郑荔、李晓峰、庄天民、靳卫红
一、前言:
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中国民营美术馆的一支新生力量。诞生于2012年的5月。
文脉中国,引领“超写意”之风潮。始于2003年之秋末初冬。
2012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2012文脉中国•超写意架上艺术10+10作为首展移至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
亦如“10+10”的含义10位布面(油画)艺术家与10位纸本(水墨)艺术家的对话与碰撞而后中国文脉精神悄然呈现。三川的志向也在于形成横纵交错之精神,贯通中国属性之艺术脉络。
二、展览情况:
在5月18日的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开馆展(2012文脉中国•超写意架上艺术10+10)上,十位布面(油画)艺术家与10位纸本(水墨)艺术家将上演同一时空的对话,彰显碰撞与融合。其中有尚杨、苏笑柏、周长江、李向明、许江、杨劲松、蔡小华、张方白、葛震、吴震寰、洪耀、李华生、仇德树、张羽、谭平、王天德、秦风、孟禄丁、蔡广斌、沈沁等著名艺术家,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难得一见的高规格展览阵容。同时这次展览为南北艺术发展与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是当代艺术界不可多得的展览盛事。而且本次展览所集中探讨的“中国性”、“中国文脉”等问题,也必然因其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引起学术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刻讨论。“文脉中国”在三川当代美术馆的展出,也标志着三川当代美术馆正式跟公众见面。首次展览选择与“文脉中国”展开合作,并集结了如此多高水准的艺术家共同展出,足见三川当代美术馆这个年轻机构的雄心与学术眼光。
三、美术馆情况:
三川定位:
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以中国性为主题的带有学术研究性的当代美术馆。坚持“扎根本土当代,立足国内当代,放眼国际当代”的办馆理念,有着自己明确的学术定位与艺术主张。三川的视野更为“发散”——它正视中国架上绘画与多媒体等当代艺术多元进发的态势,赋予自己所在的城市以创造力和文化气息;三川也对年轻艺术家的创作进行必要的甄别和引导,注重对有潜力的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发现与培养;同时,开展与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通过展览、学术沟通等多种形式建立共同发展的机制,推动江苏与国内、国内与国外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活动的良性互动。其核心,在于致力于全球化语境中谋求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最大可能。正像“抽象表现主义”之于美国,“表现主义”之于德国一样,“中国性”是三川的核心定位。这里的“中国性” 是开放的,发展的,多元的,指的并不仅是某个已经存在的“中国传统”、“中国身份”,更不是一种“西方人的东方想象”,而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从世界范围内重新观照中国当代艺术,所必然牵扯到的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重新认识与梳理的过程。
三川目标:
作为美术馆,尤其是民营美术馆,三川首先在体制上坚持非营利性,因为只有美术馆的收藏成为社会文化资源,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资助;其次,会按照国际美术馆标准要求自身的展览品质以及运作机制,建立良性循环的文化产业链条未来也将会借鉴西方成功美术馆的经验,增加图书出版发行,书店、咖啡厅、艺术衍生品中心的经营,这些项目的收益一部分会用来补助美术馆的资金来源。此外,三川还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规范的公益美术馆基金会机制,形成一套强有力的造血机制。因此三川当代美术馆的目标是建成中国乃至国际高水准的当代美术馆,并在自身的机构建设上、学术实践上、以及活动举办上,都以推动中国当代美术的前进为最高宗旨,为中国美术发展史添墨置彩,致力于探求世界艺术之林中属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席之地。三川当代美术馆馆长刘菁谈到三川的目标时坚信的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水平的不断壮大,三川势必要争取属于自己的当代艺术话语权。不管是对国外优秀资源的吸收,还是对传统的继承,“中国性”都是一个回避不掉的历史命题。她希望在展览和本土艺术理论的建构上,三川美术馆都能在这个方向上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三川与社会:
按照国际民营美术馆的标准,三川当代美术馆将构建一个全开放式的与国际接轨的艺术产业平台。藏品展示的非营利性带给艺术家、收藏家及大众艺术爱好者一个免费的平台。与公立美术馆不同,像三川这样的民营美术馆更多的是自负盈亏,但恰恰是其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赋予像三川一样的民营美术馆更为自由、灵活和敏锐的特性。能够更多地接近民间艺术,更好的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搜罗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火花和艺术灵感。江浙一带本就是文人雅士聚居之地,文化氛围浓厚,南京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书画盛行,大家辈出。但与此相对的,是在文化艺术观念上的相对保守,民众普遍缺乏美术馆的观看习惯,对新鲜艺术潮流的接受能力有限,更不用说像欧美发达国家的市民一样,将逛美术馆纳入到自身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因此刘菁希望随着三川美术馆的建立及其周边环境的不断完善,让更多的市民走入美术馆,为他们展示、讲解中国的艺术作品,让他们了解、喜欢艺术,并通过图书馆、讲座、公众参与等一系列活动,让三川美术馆成为南京乃至江苏标志性的文化场所,发挥美术馆的文化辐射功能,带动地区的艺术氛围的活跃,以摆脱中国的美术馆长久以来只有艺术作品,没有“美术馆文化”的弊端。
四、文脉进三川:
最默契的神合
文脉当代•中国版本由著名策展人陈孝信先生策划,从2003年开始举办了七场展览。其核心理念在于“文脉”二字。所谓“文脉”即是在长期的艺术积累中扎根于中国土壤,吸收传承转换过程中形成艺术“内核”。当然中国传统艺术的“文脉”在逐步衰微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并不是衰亡。“文脉”的兴旺需要一批有识之士开掘、归纳、概括和阐发及全民意识的觉醒,使“文脉”在新时代的时空和语境中搏动起来、获得新的生命力。要建设“中国版本”的当代艺术,就必须重新认识自身的传统,并在自身的传统中扎根。但这里所说的扎根,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延续传统——我们同样不能只是在“翻版”或“盗版”传统艺术,必须是对传统艺术加以继承、改造、转换之后的一种振兴和新生。这与三川当代美术馆的理念不谋而合,“三川”这一名字本身就具有脉络的含义,三横三纵,三横即广博,三纵即精深,纵横交错以成艺术之宇宙,三川既有博大精深之追求,纵横开阖、兼容并包之气度,亦有川流不息之恒毅。三川精神与文脉精神恰恰是最默契的神合。
五、特别展:
图像的驳离——徐松个展
秉持为艺术家打造开放平台的目标,在开馆展的同时三川还特别推出“2012文脉中国•超写意架上艺术徐松特别展”。徐松为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的驻馆画家之一,其“图像的驳离——徐松个展”,于2012年4月7日—27日在798艺术区现实空间举办。徐松的作品既保留了西方绘画所独有的微妙层次与丰富肌理,又蕴含了东方审美中的空无与诗性,从而打破单一的束缚,可以呈现真实的自我。亦如他著名的荷系列,包括《簇系列》《熠系列》《奏鸣曲系列》、《圆舞曲系列》、《协奏曲系列》等作品,以一个文人涂鸦式的书写,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新颖独特的视觉盛宴。他的画面色彩,从开始的绚烂明快,到后来的黑白灰;他的荷,或枯死,或残落,或清冷,或颓靡,但却都饱含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徐松没有过分寻求作品的“新奇”与“创意”,相反,他更多的是向内寻求,在画布上找寻自己内心的感受,少了对结果的执着与认定,让他可以在创作中更好的直抒胸臆。他笔下的荷花,没有映日的“别样红”,没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支”,却也将中国文人墨客对荷花的情有独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与中国文人画传统和文人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与文脉中国的展览理念是融合的,借此三川同时推出了徐松特别展。
用徐松自己的话说,给我画布,给我画笔,让我单纯去创作,其他什么也不想。这样纯粹的回归本真的艺术追求,让徐松在绘画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着,同时也相信,借助三川的力量,徐松会拥有更为广阔的舞台。
六、结语:
科学的管理模式,雄厚的资金投入,优秀的团队建设,坚定的学术方向,这是三川依然具备的优势。相信随着今后的各类展览、学术活动的全面展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三川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民众产生了对艺术兴趣,养成了定期去美术馆的生活方式。希望三川美术馆能为本土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使中国文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扩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创造又一个属于中国民营美术馆的传奇。三川诞生于民营美术馆的一个新十年的开端,吸取前人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三川的舞台就在当下。
|
-
- 艺术家
-
- 艺术展览
-
-
- 艺术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