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济古镇“寄醉园”掠影
查济古镇“柳新生艺术馆”
(一)
甲辰春杪,为纪念陈少梅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我在古城西安的文理学院举办了一场以“闳约雅逸”为主题的陈少梅学术讲座,在西北大地掀起一股传统绘画艺术的“陈少梅”热潮!当然,这场学术讲座得以精彩呈现,应该是要感恩我的师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艺术大家王涛先生的倾情扶助和鼎力加持(王涛先生身在深圳拨冗题字并嘱其家人寄至北京驰援我的学术活动,其情其义令我感佩不已!)。讲座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怀着感恩的心境,乘着五月的春风,我自北京南下,前往安徽泾县的查济古镇,拜望德高望重的王涛先生。查济地处皖南,这个地方我是比较熟稔的。唐天宝十三年,李白曾受汪伦、査师模之邀,来到查济的碧山,挥毫写下了《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查济古镇虽历经七百多年的蹉跎岁月洗礼,依然保留了其所独有的那一份古朴和天然的特质,令古今无数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纷、至沓来。
王涛先生为赵景宇先生题字
王涛先生与赵景宇先生
庚子元月,受王涛先生真诚邀请,我首次去到查济古镇这所桃花源处,参加“三溪汇流———柳新生、王涛、罗朗作品展”开幕活动,驻留时日虽然很是短暂,但古镇逾越千年的风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致后来我时常牵念、怀想这座千年古镇,真就想与之再次有相约至此的念头。当我一路风尘奔赴到查济古镇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我和王涛先生通了电话,先生非常真诚地给我引荐了他的挚友———88岁高龄的著名水彩画家柳新生先生。柳新生先生的威名我是知道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柳新生先生就以其风格独具的水彩画作品名震画坛,四年前我客居查济古镇之时还有幸与柳新生先生在其艺术馆(王涛先生题名)有过一次难忘至今的畅谈。在我的印象中,柳新生始终是“憨态可掬”这样的一种状态,我想,这与先生在艺术中所追求的“朴拙”意象是高度一致的。抵达古镇的翌日清晨,我便与柳新生先生在许溪河畔的桥头相遇了。先生手拄木杖,早早地就在“半柳居”庭院门前静候着我的到来。见到柳新生先生,我疾步上前揖拜先生。柳新生先生热情地引我进入到他的画室茶叙。注目凝视着眼前一幅幅丹青巨制,虽是油画颜料创作完成,与先前的水彩画作品固然拉开了一段距离,但作为修养极其全面响当当的艺术大家,柳新生先生的这一组充盈着新疆西域风情的油画作品还是让我敏感捕捉并深切感受到了他生命深处的艺术情结: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时年四十六岁的柳新生先生便已开启了他的“阿勒泰”艺术写生之旅!柳新生先生令我心生敬畏的缘起有这样一段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十年动乱结束以后,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全国水彩画艺术联展并邀请参展画家之一的柳新生先生前往北京出席展览开幕仪式。柳新生先生再三思虑后很认真地和文联领导说,“我不去北京了,省下来的路费给我去新疆写生用,行吗”?领导大为感动,当即表态支持!仅此一段如烟往事足以得见柳新生先生纯真而又浪漫的艺术情怀!落座之后,我与柳新生先生的话题也就此展开..................
赵景宇先生与柳新生先生
赵景宇先生与柳新生先生
柳新生先生不无打趣地说到,他似乎只愿意和他的艺术处于热恋之中,他也很愿意和他的艺术相依相伴,因为艺术从来不会欺负他,他也绝不会欺负艺术!(我想,用“辜负”一词或许更为贴切)谈笑风生之间,我依然能够深刻感知到柳新生内心那份深沉的艺术情怀!先生邀请我去河溪上游的“满堂红”小坐,领略一下那里的艺术氛围和气息。“满堂红”是一处典型的徽派建筑,但其下午茶·咖啡等空间布局显然因了柳新生先生的水墨丹青作品辉壁陡然变得高雅、大气了很多。除却可以小憩品味一下茶饮或者咖啡以外,阁楼上下所陈列的“柳新生水彩画”作品已然成为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入得“满堂红”庭院之后,便可信步观之这里的雅逸与静美。夏日的阳光悠游地洒落下来,映照着庭院里祥和、安逸的光景。我与柳新生先生齐聚楼台之上,品茗、畅叙之余,目光不约而同转向了远方,如黛的青山,幽情的竹林,古朴的老树,苍茂的新枝以及葱郁的花草,构筑而出了一幅“江山满目钟灵秀”的自然画卷,精美至极!柳新生先生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常州武进的普通农村家庭,因为做木匠的父亲在上海工作的缘故,过年时常会带回一些上海的年画回来,所以自那时起,虽然柳新生先生只有七八岁的年纪,但已经开始对绘画从最初的懵懂逐渐有了些许自己的理解,及至后来从素描、速写、水彩、油画等诸多艺术门类转益多师终有所成!柳新生先生的艺术创作形式不拘一格,其水彩画作品运用中国大写意的表现手法,加之大量的留白处理,营造出一种梦幻、迷离的画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诗意的享受!特别是他创作的《白桦系列》、《白马系列》、《山魂系列》、《冬之恋系列》、《山村系列》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性水彩展览。诚然,除却绘画题材的迥异,
“写意”与“写实”在柳新生先生的笔下亦有着泾渭分明的度值,而在此之中,写意恰恰又是柳新生先生一种与生俱来便极为喜爱的艺术情结,我在想,或许是幼时家乡的山水培育了他的这般与众不同的喜好吧!柳新生先生的作品非常讲究意境,笔墨亦极其简练,写意从构思到技法已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以及语言体系,而对于写实和写意的安排,在我看来,柳新生先生并没有刻意为之,只是顺其自然罢了!柳新生先生的水彩画不同于传统水彩画的西式表现语言,他的水彩画注重写意以及恰如其分的留白,甚至整幅画面都处于“湿淋淋”的感觉和状态之中:涂、洗、擦、染、重合、分离、加加减减............直到最后一气呵成,就某种意义而言,他也的确是做到了“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柳新生先生作品赏析
柳新生先生作品赏析
柳新生先生作品赏析
柳新生先生作品赏析
赵景宇先生与王涛先生
赵景宇先生与王涛先生
(二)
在决意前往查济古镇的时候,我还是先和友人一起到了安徽省美术馆,参观研学“各美其美———中法艺术交流展”所展出的王涛先生数幅丹青佳构。我在王涛先生的画作前驻足、沉思良久,亦再次深切感受到王涛先生所呈现的中国人物画的笔墨之美!除却对其作品做深度的解析和体认以外,我们亦可从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伟大复兴的文化高度,甚至可以放眼世界,这皆源自王涛先生的艺道不仅承载着而且释放出了烛照东方的智慧和光芒!我想,这应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极重因素!王涛先生是当代写意画坛极具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艺术大家,作为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他的画,不以形胜,而以气胜;不以技胜,而以格胜。王涛先生的勾线、没骨、皴擦、泼墨等技法驾轻就熟,似信手捏来,笔墨形式美和造型的抽象美交相辉映,笔墨酣畅淋漓,意到笔到,笔到神到。他的画化古为今,新风扑面,匠思独运,胸襟阔大,是当今画坛罕能将古法与新意完美结合的代表画家之一。综归而论,王涛先生的艺术创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十年浩劫后,国家开始招收研究生,1979年,他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研究生班,成为当时全国能进入最高艺术学府的凤毛麟角者之一,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带有浙派画风和黄胄式自由描绘浑融的学院式风格,体现了特有的时代特征,此为写实水墨人物画向写意性演化的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作品代表作有《迎春曲》、《最后一碗炒面》、《复苏的土地》、《杜鹃啼血》、《林中情歌》、《傣族少女》等。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受国内“八五”美术思潮的影响,他开始从构图、笔墨、色彩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有将笔墨挥运与抽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表现主义风格,他的艺术创作开始是由书写性向表现性与构成性演化,带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自由意识。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作品代表作有《霸王魂》、《卧薪尝胆》、《山鬼图》、《范进中举》、《庄周梦蝶》、《踏歌行》、《风雪铁拐李》、《为黄山画派先贤石涛、梅清、渐江等造像》、《关岛印象组画》、《印度印象组画》、《凉山系列组画》等。二十一世纪后当开放的狂潮趋于冷静,他开始了对明清以降诸先贤和新安画派的研究与弘扬,他的写意性创作也生发出了向传统意识的回归,这种回归亦可视为觉醒,是从个性的觉醒转而深入于民族文化之根的写意美学之觉醒。作品题材集中于中国古圣先贤、人文故事和宗教典故,在把握传统文脉、哲学思想的同时,伴随着对传统笔墨的考究和自由发挥,渐臻豪雄而不粗野、激情而非荒率之高格调,其代表作有《竹林七贤》、《王者之风》、《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东坡词意》、《醉八仙图》、《渔舟唱晚》、《琵琶行》、《高山流水》、《赤壁赋》、《将进酒》等,此时的作品已经将精神的倾泄和狂草般的书写统一为整体,又巧妙地将西方现代构成化入传统的笔墨结构,求意而非形,崇格而非技,笔墨更加劲健老辣,酣畅淋漓,妙趣无穷,作品多充盈着强烈地人文关怀和诗意般的境界!
赵景宇先生在王涛先生作品前
王涛先生作品赏析
王涛先生作品赏析
王涛先生作品赏析
王涛先生作品赏析
(三)
查济古镇之美,胜却人间美景无数!比之乌镇、周庄和西塘、南浔,它有着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那就是朴素之中的这股“清雅气息”。虽然它没有俞平伯先生笔下所描写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如此绰约,亦没有沈从文先生笔下所记述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湘西那般隐秘,心随墨动的沈从文先生,以生动鲜活的笔触,详细记录了一路上迷人的湘西风景、沿途的丰富见闻和亲身经历,亦让世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河水、小船、山峦都如诗如画,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给了人世间。沈从文先生生动地描绘了河水的流淌、小船的摇曳和山峦的起伏,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优美。清澈的河水中,石子清晰可见,小船悠然驶过,与河水相互映衬;连绵的山峦,绿树成荫,如同一幅幅秀美的画卷。他不仅善于捕捉自然景观的壮丽,更加注重生活中微小而真实的元素,并将它们融入文字中。山谷间牛犊的叫声、河边屋前后成畦的白菜、小埠头堆积成A字形的蔬菜,这些描述让人能够透过文字深刻感受到场景中生活气息的鲜活与真切。这种对细节的精准把握,让静态的风景跃然纸上,变得动人心弦。每一声水流、每一缕风吹、每一片树叶都有了情感。此外,沈从文先生在描写湘西风光时特别注重声音元素,使得他笔下的风景不再只是静态画面,而是一个有声有色、饱满立体的世界。小孩吵闹声、炒菜落锅声、修船人工作时敲击声以及动物的叫声,这些声音与视觉景象相结合,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个宁静和谐又充满活力的“湘西”。沈从文先生不仅捕捉到了湘西的自然之美,更深入到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记录下了那些朴实无华而又极具生命力的瞬间。无论是夕阳下老屋的剪影,还是清晨河畔的洗衣声,抑或是市集上热闹的喧嚣,他都以诗人般敏感的心灵去捕捉和体验。这种独特视角让沈从文先生能够深入描绘湘西的山水、人物和日常生活,深切表达出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真实情感。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恰似故乡的河流,流淌着清澈而深邃的情感。他的笔触柔软灵动,撩拨着世人的心。
我拾级而上,游走在这座千年古镇的大街小巷。黑瓦,白墙所形成的画面犹如水墨丹青一般清雅唯美,长长的青石板路虽有些许不平,但我依然是饶有兴致地行进着。忘却不掉许溪河畔传来“梆梆梆”的洗衣声,忘却不掉“许溪酒坊”里飘出来的地道、醇香的米酒味儿,忘却不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寄醉园”和“半柳居”,更忘却不掉那里“曲水流觞”般的诗画雅集!噫!
夜愈深,白日里的嘈杂和喧嚣早已远去,我却越发地喜爱古镇的这一丝“静美”!凝望着潺潺流动的溪水,我情不自禁生发出一种别样的情愫,河水的流动啊,虽是带走了时间的尘埃,但留下的却是思想和灵魂的滋养!
次日的归途中,远远望去一片片的山峦,青山如黛,美景如斯!彼时的我驻足观望,遂遣兴抒怀,即兴赋诗:俯瞰纁玄境,方仪碧落中。懿躅充六合,大道始鸿蒙!
青山如黛 美景如斯
查济古镇掠影
查济古镇掠影
再入查济古镇,领略皖南水乡如画美景,以笔为舟,在诗情画意中穿行,然而那一幕幕令人难忘的美好瞬间却是久远地定格在了时光流年之中。
甲辰夏月匆于西安晤客茶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