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一次展览”与“三次捐赠”背后的故事

        作者:刘颖2021-11-08 08:13: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药(版画)  葛克俭  浙江美术馆藏

          9月17日,“浙江版画百年艺术特展”座谈会上,葛亚平女士从应金飞馆长手中接过捐赠证书,神色安然。她代表家人向浙江美术馆无偿捐赠的《鲁迅短篇小说 药 木刻插图十二幅》书册和9幅《药》黑白木刻原作,是她父亲温州籍版画家葛克俭先生(1923-2020)青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为“浙南游击纵队版画家”专题添入颇具分量的一笔库藏,也激活了这场藏品展背后的回忆——2012年以来,葛家共向浙江美术馆捐赠过三次:初起是馆方整体征集葛克俭个人作品,第二次在2015年,时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馆方筹办“榛莽之行——野夫与战时东南木刻纪念特展”,作为野夫1940年代主办木刻用品机构时期的学生和下属,葛老通过笔者主动捐来一盒出品于1943年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的刻刀。初见之下,刀品的秀挺精巧、称手可人让笔者颇感意外,难以想象锻造于流离艰险的战时环境,由此亦可见一代木刻青年推扬版画的拳拳心志。展出期间,这组刀吸引了许多观众,为一段轰轰烈烈又有待深研的浙江版画往事作了令人信服的注解。2020年1月,葛克俭先生作为最后一位浙江新兴版画运动亲历者走完了近百年的人生旅途。今年葛氏姊妹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父亲还有部分画作和资料封存多年。虽然不学美术,但她们深解父亲对《药》一作的珍视,将父亲的艺术人生归藏一处、通过展览以飨观众,用她们的话说:“这样,爸爸会高兴的。”

          2007年浙江美术馆筹备开馆以来,“浙江百年版画”典藏体系就随之展开工作。10余年来,馆藏版画原作和文献总数逾5000件,形成较为完整的叙事主脉,并可资搭建多个维度的专题,与众多版画家和家人的鼎力支持关系甚深。这其中既有标志性人物“两张两赵”(张漾兮、张怀江、赵延年、赵宗藻)和杨可扬等背景跨度从1930年代至2010年代的大宗整体捐赠,也不乏体量精炼的中小系列或是代表作征藏。此外,本着藏品活化宗旨,先后伴随着版画先驱宋秉恒、丁正献、野夫、杨可扬等个案的推进,筹措和实施了战时版画原版重拓、1940年代《木刻运动歌》重唱、《?给初学木刻者?纪念版》出版等项目。以期经由视、听、触、读多重方式体认一代“木刻青年”的作为,进而建立起关于中国尤其是浙江及东南地区新兴版画运动的历史想象。

          而与人们认为中国新兴版画富有“力之美”的认识有所不同的是,在当前的典藏视野中,它也呈现出某种脆弱性。这一方面源于认知的肤浅。当某些刻板粗陋的“版画印象”被媒介平台不加辨析地宣扬,就不难想象观众的观感。而在版画及其历史被粗暴地符号化征用的同时,消费和娱乐型社会中“意义感”的弱化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抽空了它应有的自洽和自如。另一方面在其实物形态,在大规模社会动荡频发的20世纪,不仅版画作品本身保存条件有限,它作为传播品如书报、期刊的留存也并不丰厚,一些极具活力的战时报刊纸张早已脆弱不堪。21世纪只过去了20多年,但如何面对艺术品实物载体和形态的消亡,已经构成当前叙事的内在触点。与此同时,一代“木刻青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们,几乎都走向了“永恒”。  

          回顾而言,这一征藏发展轨迹正与中国“美术馆时代”的兴起、浙江版画人物群体历史性的代际更替节律共构。而浙江美术馆一宗收藏个案项目的开启和完成少则一年,多则五六年,这些经历中,笔者不仅见证了画作谱系秩序的建立,也接收到多方面的情感诉求。随着自身年龄渐长,逐步感知到共情力量的幽微与坚韧。如说“有一位曾经是‘木刻青年’的父亲,是怎样一种体验”,在笔者看来,中心与边缘、仰望和遗忘、骄傲的时代成就与个人生命历程的某些创痛,同为子女见证、记取,也构成了她/他们如今响应征集或捐赠的精神驱动。就某种意义而言,“木刻青年”这群中国新兴版画先行者以自身为媒介,正是在对现实的认知焦虑和价值重构中建构起自身的组织传统和精神场域,这种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经言传身教,让他们的后人多不慕虚名、正直而理性。如葛克俭先生所言,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艺术与他“就像一团火,怎么也扑灭不了”。而这团火的温度,如今在他与后人相继捐赠的作品、刻刀、书册中仍可感知。

          现代美术馆作为美术史的一种书写媒介和生态龛位嵌入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进程之中,本身即为一个整合复杂线索的活性共体。当美术馆人将版画作为历史景观的建构方式去解读和运用时,既在履行馆方职责,同时又必然自带有个人的感情倾向和背景经验。当他/她们努力深入捐赠方具体的时代情境,触摸、解读其中丰富的情感层次和结构,现实中往往更易于获得信任、扩展资源,但究其前缘却又往往是精神性、超功利的。

          时至今日,“浙江战时版画”征藏有待深化的方面尚有许多。共享、共情、共体,作为一种体认或许也将不断修正,而正如版画家、张怀江之子张远帆的观展评述:“此刻……仿佛有时光闪回的即视感。那些曾经藏匿于马桶水箱的纸片,那些浸染着创造者手汗的工具,又重回到聚焦的灯光之下。一场纪念百年的展览,因之而继续‘生长’,仿佛在预示着这个事业的继续生长。我在现场。”

          (作者系浙江美术馆版画项目人)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59(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