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版画是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独特艺术形式,其以直观、生动且极具感染力的视觉语言,生动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壮阔历史画卷。作为文艺战线革命者们弘扬爱国精神、宣传抗日救亡的重要载体,抗战版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当下,深入挖掘抗战版画的美育价值,既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又能为当代美育提供宝贵资源,提升公众审美素养。
革命战斗之美
作为诞生于革命战争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抗战版画具有独特的美育价值。九一八事变后,各界人士纷纷以不同方式投身抗日洪流。在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下,木刻青年们以刻刀为武器,积极开展抗战主题创作。这些作品通过黑白分明的线条形成强烈视觉冲击,生动再现了军民抗战的壮烈场景。例如,胡一川的《到前线去》、彦涵的《搏斗》等作品,以简洁有力的刀法,展现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革命精神。这种顽强不屈的革命战斗之美,能够引导当代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保家卫国之美
木刻抗战版画多以反抗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为题材,特别是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木刻青年们,利用版画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号召群众团结抗战。例如,刘岘的《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生动刻画了在敌机轰炸与炮火袭击下,各行各业人民团结抗战的决心;彦涵的套色木刻《保卫家乡》描绘了军民团结、妇女儿童齐上阵,共筑抗战铜墙铁壁的画面;华山的《坚决抗战到底》以一把利剑刺穿妥协投降的标语,用震撼画面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坚定意志。这些作品展现了革命先烈在国家危亡之际不怕牺牲、以血肉铸就钢铁长城的决心,引导当代人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忧患意识。
人民叙事之美
人民群众是浩瀚的力量之海和智慧之海,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抗战版画既描绘了前线的战斗场景,也记录了后方人民生机勃勃的民主生活。例如,徐玲的《选举》展现了根据地人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的热烈场面;赵在青的《快上学校去》以生动画面号召根据地儿童走进学堂;焦心河的《缝寒衣》刻画了后方妇女为战士们缝制寒衣、支援前线的场景。这些作品将抗战版画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开展敌后宣传与教育,深刻诠释了人民战争的伟力。抗战版画所呈现的人民叙事之美,引导着当代人在平凡中发现美、感悟美,在日常中提升审美素养。
艺术特色之美
抗战版画在艺术表现上兼具质朴写实与浪漫主义色彩,既细腻刻画现实生活,又夸张渲染英雄气概。例如,李桦的《怒吼吧,中国!》以震撼画面唤醒民族抗战意识;力群的《鲁艺校景》、刘岘的《延河溜冰》生动再现了根据地后方祥和的生活场景,折射出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彦涵的《新年画门神》创新地将传统门神形象替换为八路军和民兵,既宣传了新思想,又实现了艺术突破。这些作品全方位展现了抗战时期的社会风貌,深刻传递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对培养当代人多元艺术审美、丰富审美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抗战版画诞生于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真实记录了抗战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战斗场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入挖掘抗战版画在当代美育中的价值内涵,不仅能传承这一艺术瑰宝,更能拓宽美育载体维度、丰富美育理论体系,为美育创新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基金项目: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抗战版画在当代美育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编号:2025-MYZX-002)
(作者索梦娜系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何建朋系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