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人民的力量—​—读力群的版画《饮》

        作者:冀少峰2025-07-20 08:47: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饮(木刻版画) 34×26.3厘米 1940年 力群 湖北美术馆藏

          力群的木刻版画《饮》创作于1940年。作为湖北美术馆馆藏,该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真实的生活状貌,凸显了人民的力量。

          作品刻画了一位在劳动间隙饮水的农民,他外表朴实,简陋的衣着映衬着生活的艰辛。画幅很小,但人像采用纪念碑式的构图,不仅主题突出、形象鲜明,更赋予了人物一种永恒性。正是这些普通民众,不仅保障了抗日前线的后勤供应,更以他们的勤劳、坚韧和不屈,成为战胜法西斯和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该作品带有强烈的延安革命美术的鲜明形态和特色。黑白木刻版画的战斗性寓于民众日常生活中,农民形象刻画细腻,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饱满的激情点燃了边区人民抗日的豪情。人物的表现力和环境的表现力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其不仅刀法细腻、刀味浓烈,而且木味很重,有一种“力之美”表现力和艺术精神。黑白对比的分明,又充分彰显出黑白木刻艺术的独特性。难能可贵的是,这件木刻作品取得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其雄浑壮阔的视觉图景既泼辣生动,又充满鲜活而强劲的力量。

          1940年夏季,毛泽东在鲁艺的讲话助推了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和工农兵相结合,到工农兵中去,到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去,立足在工农大众一边。“你们现在学习的地方是‘小鲁艺’,人民群众生活的地方才是‘大鲁艺’。广大的劳动人民就是‘大鲁艺’的老师,你们应当参与到实际生活中……把自己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一边来,才能成为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此后,作为鲁艺教员的力群等人,开始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和广大劳苦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黑白木刻《饮》便创作于这一时期。

          《饮》和力群的另一木刻作品《落日教堂》,均是周恩来从延安带到重庆参加“双十木刻展”的作品。在1942年10月的“双十木刻展”中,这批木刻作品一经亮相,就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响,不仅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更增强了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茅盾曾评价“延安的木刻有些特殊的风格,内容是最现实的,而形式亦朴质刚韧”。这批延安木刻在重庆的集中亮相,可以说意义重大,使广大人民看到了真实的陕甘宁边区生活。虽然陕甘宁边区环境艰苦、物资匮乏、生活艰辛,但农民劳动的场景都汇聚着一股强劲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成为在抗日战争中战胜侵略者的重要保证。

          文艺作品尤其是木刻版画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不仅极具传统文化特征,也富有民族气派、民族风格,很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另外,木刻材料便宜方便,甚至可以随时随地就地取材,相较油画、国画,成本低,创作周期短。就表现形式而言,木刻属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一版多印,流通、传播更方便,在唤醒民众、传播抗战思想方面作用明显。因而木刻成了延安最普及,最具有革命性、战斗性和鼓舞性的艺术形式。

           (作者为湖北美术馆馆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7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