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陈天然因为在报纸上看到木刻插图,认识了木刻,便对木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年,他又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寄来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北方木刻》两本书,在书中结识了古元,被古元纯朴的艺术特质所折服。
从此,陈天然踏上了追寻“偶像”的艺术之旅,用乡情入画,绘家乡神韵。陈天然沿着这条路,不仅在版画领域,更在书法、国画、诗文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
陈天然、古元,两位艺术家,在浩渺艺海中惺惺相惜。
初始/ 只因那入木三分的“刻”
1946年,年仅20岁的陈天然看到报纸上的黑白木刻,便对木刻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向上海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写信求教,没想到,竟收到了《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北方木刻》两本书籍,并得到李桦、郑野夫、杨可扬诸先生悉心的函授指导。
这两本书对古元进行了介绍,刊登了古元作品26幅,如《哥哥的假期》《乡村小学》《减租斗争》《给伙夫祝寿》《刘志丹》等。陈天然就是通过这两本书认识了古元,被他纯朴的艺术特质所吸引,产生了去延安鲁艺投奔古元学习木刻的念头。
1948年洛阳解放,陈天然立即致信《洛阳日报》,寻求去鲁艺找古元的路线。由于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洛阳和石家庄虽然解放,但全国大部分城市仍暂被国民党占据,交通阻塞,时有盘查,寻找古元困难极大。
认知/ 画让两个人的灵魂更近
陈天然寻找古元的心愿虽暂未能达成,可他对古元的追寻从未停止。他购买了《古元木刻选集》进一步学习木刻,并沿着古元的艺术道路,深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将耳熟能详的农民生活升华到作品之中,从而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陈天然对古元的认识是渐进的、逐步深入的。面对古元的作品,他百看不厌,试图找寻古元作品的可贵之由。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是鲁迅“艺术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的论断,让陈天然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由此再去看陈天然的作品,其中浓郁的地方色彩、朴实的民风民俗,与古元的艺术风貌,是那么接近、那么入心。他将乡情乡土入画,创作出《套耙》《牛群》《休息》等作品。这些作品的问世,很快得到艺术界的高度认可,陈天然也成为版画界的新星。1959年《十年来版画选集》前言摘要中曾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年来,版画创作的新生力量在飞跃地成长,这从每次全国版画展览中都可以看出,其中李焕民、吴凡、赵宗藻、吴燃、莫测、陈天然、梁栋……已是成熟的版画家了,他们的作品在人民群众中有较大的影响。”
从此,陈天然沿着这条道路,绘写家山神韵,不但在版画领域,而且在书法领域、国画领域、诗文领域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与古元艺术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品/ 文化的提炼和升华
时隔27年,陈天然终于有机会接触古元。1973年,古元由干校返回北京工作,陈天然便有很多机会见面。古元对陈天然的艺术成就多次给以肯定,并鼓励他“要沿着反映生活的道路走下去,不要赶时髦”。陈天然一生的艺术实践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他常说:“我的作品既不重复古人,也不重复今人,更不重复自己。”故陈天然的国画要么一年只画几张,要么经过长时间的积淀,一年画出几十张,每张作品都充满着新意,使观者眼前一亮。
1987年,古元应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邀请来豫办展,亲自到陈天然家中叙艺畅谈,当古元看到陈天然《寒凝大地》《万顷碧》等作品时,对创作的方向加以充分肯定,并给予莫大的鼓励。古元回到北京,致信陈天然说:“我于四月十九日离开南阳市回北京,当火车在巩县奔驰的时候,我从车厢的窗子看见巩县的山河景色,即时联想到你的许多木刻作品和水墨画,感到你的作品富有充沛的感情,真切地反映了生活的气息,十分可贵,祝愿你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朴实的话语对陈天然是极大的鞭策,更加坚定了他艺术创作的道路和方向。
陈天然1991年正式离休,1995年出版大型画集,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陈天然书画集》首发式,古元前往会场祝贺。这是古元逝世的前一年,当时古元患有癌症,但他仍是谈笑风生,平淡从容。当陈天然呈上自己的画册时,古元斟酌题赠:“情融乡土,意满神州。”这八个大字是对陈天然艺术的高度评价,情真意切。
懂得/ 千里至此共明月
君子之交淡如水,古元与陈天然的交往既平淡又传奇,是心灵的对话,是艺术的碰撞,是艺术家的相互欣赏与惺惺相惜,更是一生的追求和刻骨铭心的回忆。古元题句“情融乡土,意满神州”是对陈天然艺术的定位,一个“情”字、一个“意”字,道出了艺术的真谛。艺术作品有了情,就有了生命,没有情便只是完成照相机的功能。艺术作品是传情达意,“意”是意境,是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意趣,与写实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融”字、一个“满”字,表达了陈天然艺术实践达到的艺术成果,陈天然的一生就是把乡土、乡音、乡情融入自己的血液,把对家乡的情和爱,用作品表现出来,从而把博大雄浑的中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一个“乡土”、一个“神州”印证了陈天然艺术把一个具有地方色彩的小山村画出了博大的境界,从而走向神州大地。
陈天然对古元更是崇拜备至。陈天然曾说:“对古元整体艺术思想之博大精深,自愧才薄智浅,只能望尘膜拜。《鞍山钢铁厂的修复》《人桥》《京郊大道》《甘蔗园》《绍兴风景》,皆不朽的传世之作。岭南塞北、城乡工矿、战争和平、世界风云,无论哪种主题,在我都不敢想象,而到古元手里皆化险为夷,点铁成金。如果我是评论家,每幅画都可写成鸿篇巨制,可惜我无此生花之笔。我十分尊崇米勒、珂勒惠支和古元,在我的心目中,他们都是塑造劳动人民形象的画圣。但每当面对以上杰作,我常常感觉古元的胸襟可广纳五湖四海,米勒和珂勒惠支也难望其项背。古元的举止仪态,为人处世,平凡之极;而其德才品性,艺术造诣,给予多么高的评价都不过分;平凡与伟大并臻,是古元最特殊的本色。古元先生是我久经沧桑,阅尽人世,博览群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千古奇人!”字字句句充满崇敬之情,称他们为艺术知己、艺术知音再贴切不过。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