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听“神棍”艺术家聊聊“神棍”艺术家

        作者:admin2018-05-15 17:30:36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作者:Alla

          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位艺术爱好者,那你一定要知道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 - 1986)的名字,否则就像不加V的微博帐号一样,总是难以服众。


          左:年轻时的博伊斯    右:老年博伊斯


          约瑟夫·博伊斯,德国人,1938年,17岁的博伊斯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团,1940年参军,服役期间曾四次受伤,得过几次最高英勇奖章,但都因不听从命令而被撤消,1945年带着一枚金质勋章在库克斯港被英军俘虏,从此结束了军旅生涯。

          其间,1943年他所驾驶的飞机在轰炸苏联克里米亚地区的基姆防空基地时被敌方击落,舱内的战友当场丧命,而博伊斯在颅骨、肋骨和四肢全部折断的情况下被当地的鞑靼人所救,并靠动物油脂、奶制品和毛毯恢复健康,幸存了下来。有一说,正是这次传奇经历开了博伊斯艺术的“窍”,不仅他其后的作品常以油脂、奶制品、动物皮毛和毛毯等作为创作材料,而且他自己也俨然成了艺术界“萨满”一般的“神棍”,他所践行的先锋艺术理念和思想就像一种新“宗教”,使其成为了后现代主义最有影响的人物。



          目前,上海昊美术馆正推出历时两年筹备的年度大展《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5月13日闭幕。博伊斯实在太卷帙浩繁,他作品之中的观念异常复杂、丰富,我特此请来了一位博伊斯的同胞,且同为观念艺术家的马克·施密茨(Marc Schmitz ),他在80年代曾与博伊斯有过短暂的来往与接触,并受到过博伊斯的影响,由他来谈谈博伊斯,或许会为你了解博伊斯提供些许铺垫。


          马克·施密茨(Marc Schmitz )

          (图片由艺术家惠予)

          德国观念艺术家,蒙古国大地艺术双年展发起人


          今年春节前,我受邀与Marc Schmitz一起工作了10天,协助他完成了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棠口村鼎顺文化艺术中心个展《天幕坠落:图像创世纪》的布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ight for LOVE》(照片由鼎顺文化艺术中心和艺术家惠予)


          他的一件作品《为爱而战(Fight for LOVE)》让我想起了博伊斯在卡塞尔文献展上那场著名的拳击,于是采访模式就此开启:

          我:《Fight for LOVE》是你对博伊斯的某种致敬吗?

          Marc:并不是,灵感诞生于乌兰巴托,当时我正关注宗教冲突这个大议题,我无法指责任何一种宗教,只是想表达我个人的某种困惑——冲突总涉及到两方面,在我的世界里,更多指代西方基督教方面和伊斯兰教方面之间的冲突。所有的宗教都宣称大爱,那我们该如何理解中东正经历的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的那种灾难和痛苦?艺术作品需要用一种可视觉化的方式来表达它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以一种略为幽默的方式来反思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我对拳王阿里也很感兴趣,就像我对中国功夫也很痴迷。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充满了不安全感,我们不得不对意想不到的各种形式的“冲突”有所准备。近期对我启发最大的,还是我的妻子和我的萨满朋友。


          Marc抽象绘画艺术探索期的作品


          我:博伊斯也对萨满非常痴迷,这是他对你的影响之一吗?

          Marc:在我80年代开始从事艺术事业的时候,博伊斯对我是个非常重要的存在。我曾和他有过短暂的接触,可惜他过早去世了。我时不时还会反刍他当年提出过的一些问题,他观念艺术的核心多源于语言,我的观念艺术创作也得益于此。


          而且,他把艺术范畴延展到涉及并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当前的艺术世界仍然能看到这种影响。博伊斯也画了很多小画,写了一些类诗的文字,这些日常实践是为了去除一些固定思维模式、去除思维控制对表达的限制与局限。我每天早晨会去我不通网络的工作室工作,坚持画画,有的画可能需要画上好几年,直到觉得“完成”的那一刻,这也正是这些“日常练习”对我的意义。

          至于萨满,可能和我在蒙古的生活经历有关,我有好几位艺术家朋友都是萨满。而且,蒙古有句谚语:艺术家都是苍穹的孩子——你必须对一切保持敏感。


          马克的油画作品《神曲》


          我:在你看来,博伊斯对艺术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Marc:在我看来,他的核心思想是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独立思考并富有创造性的人(“人人都是艺术家”)。他的主要贡献是把不可见的——如他对萨满主义的理解等——注入到艺术层面,他也非常关注社会本体,他所发明的词汇“社会雕塑”(把艺术拓展到影响政治和社会形态)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当然,Instagram上那些小清新、美美的情调照片并不是他艺术理念的继承者:)


          马克的装置作品


          我:你在个展中的一件作品是用蒙古被苏军损毁的佛像等创作的,你和蒙古国怎样的渊源推动你创立了蒙古大地艺术双年展(简称LAM 360)?

          Marc: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受邀到蒙古做一个展览,当时受到了当地很多人的帮助才使展览得以实现,我就很想为当地带去一些有益的反馈以示感谢。有一天晚上,我和一位策展人在乌兰巴托的酒吧喝酒,酒到微醺我们说做一个双年展吧,酒醒了,但我们初心不改,于是慢慢创立起这个双年展,今年已是第5届。

          今年的议题是“我们是谁?”有幸邀请到Dinh Q Le和Rikrit Tiravanya等优秀的艺术家,LAM 360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没有围墙的美术馆,旨在提供大家一个会晤的机会,济济一堂讨论并交流对时下环境、城市化等问题的看法。所以,我们也非常欢迎中国观众能来乌兰巴托共襄盛举。

          和马克一起工作了10天,他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抱持开放、包容与慷慨心态,充满好奇,对创作保持热情而工作极其严谨,与人为善的艺术家,同时对苏珊米勒的星座学、神秘的萨满主义也非常热衷,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仍然认为他是博伊斯的“精神后裔”——试图以自己的艺术与个性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重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我们虽然都是德国人,但首先,我不是地域主义者,其次,真正的艺术家与国籍无关,而是要各自挖掘自己的‘独一无二性’,”对这样的牵扯,马克似乎并不接纳:“就博伊斯而言,他是不是德国人真的无关紧要。”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28(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