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冰雪山水画大师于志学与弟子荣宏君携新作亮相山东菏泽牡丹花会,与社会各界人士共聚曹州书画院,见证“冰雪·红梅--于志学、荣宏君国画艺术师生联展”的盛大开幕。
本次一共展出于志学、荣宏君精心创作的国画作品近百幅,表现形式多样,题材涉猎广泛,有莽原玲珑的的冰雪、有争奇斗艳的红梅、有温良可爱的驯鹿、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清雅高洁的荷花,通过山水、人物、花鸟等多种传统绘画表现形式,艺术的展现了北国风光的磅礴博大与俊逸秀美,表达了艺术家们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诉求。
于志学先生的作品以冰雪山水和人物为主;山水画方面,他在技法上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在理论上提出“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新传统主义”、“冷文化”和“笔墨当随心境”等新的美学思想,开宗立派的创造出冰雪山水画这种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于志学先生的冰雪山水让观者淡忘了肆虐漫舞的飞雪、严峻无情的酷寒带给人们心理的负向思维定势,重新找回冰天雪地中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生命律动。于先生的人物画用笔收放自如,气脉贯通,人物塑造和形象的捕捉准确生动,朴素自然。他笔下的少女俊美而不甜俗,呈露本色之美、灵性之真;他笔下的天籁万物皆灵,活泼、可爱,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他笔下的猎民,勤劳、善良、质朴,流淌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美德。
荣宏君于上世纪末拜于志学先生为师,其作品以梅花题材为主,他的作品极具艺术生命力,充满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梅的傲骨与风神。从摹临先贤名家的笔墨技法开始,远习扬无咎、王冕、扬州八怪,近参关山月、董寿平、于希宁诸先生的创作技法,并再其师于志学先生的指导下,荣宏君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在绘画之余研读文史、佛学与中国的传统美学,从中探寻绘画的文化本源,汲取传统文人画的精髓所在,这使得荣宏君的绘画作品能够根植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上,从而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荣宏君的梅花作品,常常以厚重、老辣的笔法勾勒梅的主干,以直线方笔图画出遒劲、挺拔的枝条,在墨将干未干之时点麟苔,这样浓墨渗进主干,给观者以铜干铁皮之质感。接下来,再渐次点染花瓣与花蕊,红梅浓烈,白梅淡雅。梅花的清新与傲骨之姿霎时跃然于纸上,观之,气韵生动、意境高远。荣宏君的扇面小品更是追求绘画的文学性,画面的格调清新雅致,意味隽永悠长!无论是墨兰修竹、荷花牡丹,还是奇石芭蕉、雀鸟游鱼,构图莫不精巧,用笔更是随心所欲,可谓趣味盎然于方寸之间,妙趣天成于画幅之外!
【艺术家简介】
于志学,当代冰雪山水画大师。1935年生于黑龙江肇东市。
现任
黑龙江省画院名誉院长、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五届中国美协理事、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传记协会副理事长、
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研究员。
荣宏君,青年画家、文化学者,1973生于山东曹县龚楼乡荣楼村。画法师承国画大师关山月;拜师著名学者文博专家史树青先生习读书,学鉴赏,获益颇多;后又拜师著名画家于志学,并跟随于志学先生赴青藏高原、入新疆大漠、访敖鲁古雅,一路写生考察,可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2007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随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张晓凌先生攻读美术学硕士(肄业)。
著有
《丹青典藏--荣宏君写梅集》
《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
《烟云俪松居--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
《季羡林说佛遗稿汇编》
《徐悲鸿与刘海粟》(增订版)
现为
全国青联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朔源文物鉴定中心主任
山东曹州书画院艺术顾问
全国青联文化艺术界别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