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1/5)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2/5)刻辞龟腹甲残片,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初),上海博物馆藏

            (3/5)「伏羲女娲捧日月」画像石拓片,东汉(25-220年)刻石,近代拓,上海博物馆藏

            (4/5)陕西皮影「青蛇架」,清(1644-1911年),上海博物馆藏

            (5/5)白釉蛇耳瓷奖杯,19世纪末,德国皇家柏林瓷厂烧制,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展览时间:2025/01/14~2025/03/02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近武胜路)-(上海博物馆)
            主办单位:上海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文物

          展厅:第三展览厅

          为庆祝2025乙巳蛇年,本次展览汇集上海博物馆及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通过13件(套)古今中外的文物,展示灵蛇传说在中华文明中的绵延与变迁,延伸探寻世界各地的灵蛇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其无足而水陆畅行,冬眠或蜕皮后宛若新生,种种特质令古人敬畏并将其神化。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的灵影遍布中国早期文明中。人首蛇身的创世神灵,诉说着先民对子嗣绵延的期许;部落领袖持蛇踏蛇,以助沟通天地、彰显权威;滇、蜀、楚、闽、吴越诸地皆曾崇蛇,祈求庇护与力量。此外,蛇还以北方水神玄武、白娘子等形象留名后世,民间至今仍有祭祀「蛇王」、迎蛇为「宅神」「财神」等习俗,寓意吉祥富贵。

          蛇也以蜿蜒之姿,游弋于世界文明的长河。它既是邪恶狠毒的代表,化身北欧神话的巨蛇耶梦加得、基督教神话中诱食禁果的毒蛇;亦是治愈守护的使者,蟠绕在古希腊医药之神的权杖、古埃及法老的王冠之上,更在中美洲被尊为至高的羽蛇神。其亦邪亦正的双面性,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复杂情感与无尽想象,也是不惧艰难、化恐惧为力量的智慧象征。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73(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