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零度:刘庆和作品展

            (1/5)零度:刘庆和作品展

            (2/5)《深巷》,纸本水彩,41x31cm,2020年

            (3/5)《爱你》,200×500cm,纸本水墨,2021年

            (4/5)《美姑》,60×50cm,绢本水墨,2022年

            (5/5)《盛装》,179×97cm,纸本水墨,2022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零度:刘庆和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4/12/18~2025/01/20
            展览地点:[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参展艺术家:刘庆和

          承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1-4号展厅

          开幕式时间:2024年12月18日10:00

          研讨会时间:2024年12月18日14:00

          总策划:范勃

          学术主持:蔡拥华

          策展人:胡斌

          展览总监:许敦平、洪荣满

          学术执行:陈朋、刘文东、赵春恒、于理、黄素贞

          展览执行:李铁军、梁醒生、钟凌燕、何泉

          展览设计:陈美欢

          传播与教育:王秀媛、刘子瑗、余爽

          典藏管理:肖衡娟


          前  言

          在中国当代水墨界,刘庆和是一个不断被提及和评述的人物,其众多作品通过展览、出版以及评论为大家所熟悉。然而,他又是一个拒绝标签化、执着地追寻最本初的创作意义的艺术家。关于作品,他没有惊人之语,甚至抵触那种过于观念化的修辞;关于展览,他也往往以最简洁的标题呈现某一面向的要义,以至于作全面回顾时只以自身姓名来标识。在这种至简当中,他力图传达的是其最内在的思考以及丰富而难以明言的意致。

          本次展览,刘庆和以“零度”命名,这既是其一幅巨作的名称,同时又表达了他更为强烈地表述某种关于艺术的最基本思考的念头。我们知道,“零度”在文学写作和艺术创作中皆有使用,它似乎指向一种更为克制、中性,拒绝任何单一向度的完整性叙事的临时聚合状态。我想,这多少吻合了刘庆和画面中那种疏离的、隔岸观火式的“在场性”情境表达;也寓示其对于开放式答案或者是处于几者之间的“临界”状态的心仪。

          展览的结构可谓简明直观,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个可以说是水墨创作。作为承载了中国深厚传统文脉的媒介,水墨在当代的转型显得尤为的重要且复杂,从那不断变换的概念:实验水墨、观念水墨、都市水墨、现代水墨、当代水墨、新水墨……便可以一窥其中讨论的热烈。但置身于潮流之中的刘庆和却日益倾向于从话语的众声喧哗中抽身,逃离某种确定性的部署与感召,从不确切中拓展多种可能性;而他不断生发活力的源泉则再朴实不过,即所爱的生活。一个热爱且敏感于生活的艺术家,肯定不会以僵化的图式语言去“迎接”扑面而来的时代变迁。在直面现实生活的过程中,他的叙事方式和表现语言必将发生转换,并且,所谓“旧的”和“新的”手法亦会因此而实现充分调度。现如今,“艺术源于生活”已经被固化为某种程序和套路,而丧失了鲜活的个体性和现实感。刘庆和的生活观察有其独特视角,他并不局限于惯常意义上的主题与“当代”的连接,而是颠覆了私密与公共、“低俗”与雅逸、都市与边地、往昔与当下等诸种界限,顺着生活的触角,让水墨蔓延到意料之外的领域,使得水墨性以及所依托的精神性在瓦解中得以重构。

          另一个部分聚焦于写生和手稿。在先前的很多访谈和文本中,刘庆和便多次提及“写生”这一似乎与当代艺术主流“绝缘”的词汇,甚至还发出“回到写生”的吁求。写生实在是老生常谈的话题。20世纪以来,每逢水墨寻求新变之时,便力图从写生中获得滋养;更不用说,在广东,从岭南画派到新中国画的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写生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地看,写生的确在弥合传统笔墨与西方现代造型、水墨程式与现实生活的隔阂上居功至伟。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写生也变得模式化,逐渐沦为失去温度的造型训练抑或水墨炫技的形式。刘庆和重提写生,正是认识到了这种种的弊病,他所诉诸的写生,既是基于对象神情的精准捕捉,亦是关于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时间切片。瞬间的定格打破了物我、主客的界限,在双方的交互之中逾越了既有的语言和图式的藩篱。甚至进一步说,这种局部的、片面的、偶然的表达有可能给被观念话语覆盖的当代艺术增添活性因子。也就说,刘庆和希望从手感、心性以及时代印痕的连动之中寻得某种因人而异的当代水墨路径。

          总体上看,创作、写生抑或手稿,都是一个艺术家实践中最平常谈到的分类和事物。但在刘庆和这里,这些都是连同一起的,并不存在谁主谁辅的问题。它们都是艺术家“心手合一”的结晶,只不过有时是大戏,有时是小剧。而在这诸多剧目背后,则是一个在水墨艺坛耕耘日久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清醒自觉,他让我们重思那些最朴素的定义,遵从本心,饱含情感,以平缓的声音回应当下所面临的问题。

          (文/策展人胡斌,2024年12月)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7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