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湘乡百幅“牛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家王志坚

        作者:admin2021-06-23 16:28:05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开幕式现场

          16日,湘乡市弘扬“孺子牛 拓荒牛 老黄牛精神”美术作品展在湘乡博物馆开展,百幅“牛画”庆祝建党100周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文联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训德,湘潭市政协副主席周佩珞,湘乡市委副书记周赏玲,市政协主席彭初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永根,中国美协理事、湖南美协副主席、湖南省首任美术馆长魏怀亮,湖南省评协副主席、湖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蒲星,湖南女子大学教授、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会长谭智勇,湖南国画馆长黄作,湖南天一美术馆长高歌还有王憨山先生夫人谢继韫女士出席开幕式。中共湘乡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永根主持展览开幕式。

          周赏玲在开幕式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湘乡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三牛”精神最可贵的生动实践,是艺术创作最宝贵的生活源泉,要始终坚定党的领导,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业绩,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一点三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展现场


          开幕式上,王志坚向湘乡博物馆捐赠画作《移动的阳光》。

          本次“三牛”精神主题画展集中展出了湘潭市文联副主席、湘潭市美协主席、湘乡籍著名画家王志坚的80余件和湘乡本土画家近20件优秀精品力作。作品以牛为主要题材,以鲜明的具象性和强烈的艺术张力弘扬“三牛”精神,既描绘了亿万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昂扬向上、不懈奋进、开拓创新的气象之美,又抒发了家乡翻天覆地、改天换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伟。

          当天,一幅幅主题鲜明、新颖别致、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前来观展。大家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影,对展出的精美画作赞叹不已。

          本次画展将持续到6月22日,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湘乡博物馆观展。


          市民前来参观


          市民前来参观 (2)


          乡愁激发牛情结


          乡愁,永久的情结每当月圆之夜乡愁便油然而生,难道西方海德格尔说:“来源始终是未来”?那么我用水墨寄乡愁,用墨线去找寻曾经的美好,是为快事。席慕容诗曰:“……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时光荏苒,回望故乡时暖流涌上心头,儿时残存梦想,今天似乎在圆。时代在变迁,尽管如此高端物化和多样性状态的演绎,物是人非,世界信息瞬息万变。但内心深处的那一丝乡愁,无时无刻不在追逐情感的归属,和那种属于个我的“原初”。


          《红色脊梁》辛丑年


          白石老人《白菜图》款曰:“士大夫一日不可忘此味”道出了他思乡的情绪。这种感觉对“原初”始终怀揣着存在感,诸如此类深邃的独白,是存在者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艺术创作,是远游者作为寄托自己原初的一种对话。诗人诺瓦利斯:“哲学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这是诗人的哲学观,乡愁是沉重的,最终必需要寻找到家园。作为艺术图像的实现,仅只在文字和游思还不够,那就是应将乡愁用艺术去完成。


          《孺子牛》辛丑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随家人下放到距县城20公里左右的农村,却并没有“游子”的感觉,但也有一种莫名的挂念。其时局微妙,短短的时间内随家几次的上山下乡,也产生离别之情。仿佛这种本能的反应源于离别,因为距离产生形而上的维度——思念。年少对故乡没有具体的概念,然而城乡之间的差距让我有了一种强烈反响,使之“出入乡关”几近成为习惯。成年后,我又几度“返乡”“远游”,那是在乡镇工作写生远游,当然不是距离上的顾盼,而是形而上的精神家园回归。回想起来,能舍弃现实的企望和牵挂及给予生活的惠善而不顾,却固执单纯寻找“家园”的向往处初衷不改,而具备坚定性,于是便有“原初”完整版保障。


          《老黄牛》辛丑年


          唐代王维诗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是“原初”的真美回归。诗人江弱水写道:“故乡是身心回归之所,在此处褪去某种附加的枷锁,拾回某些原本的自在。”也许是艺术化了吧,他把思乡和向往交织地重叠在一起。我的画作《岁月如织》系列和《月是故乡明》作品反刍,是对此前的思乡印象的表达。我的母亲今年94岁,经历和见证了百年风华。她儿时的故事,自然使我构划出外婆老家山冲月牙儿的美丽形象。这些乡愁虽模糊、遥远,却寄托着美好。我的“返乡”不是千山万水,而是若即若离,是蕴含着独特牵绊的感觉,别久了可随时返乡。对于原初的“回”“返”是回到“家”,回到母亲身边,回到心境的港湾之所。母亲会唠叨重复的话,就是那些千遍不厌的童谣,幻化的也是“原初”,是“乡愁”。母亲是位裁缝,那劳作时清晰可鉴哒哒哒的缝纫声哗哗哗流淌有如涟河水流淌之声,至今仍在耳边响起,每次内心倍感温暖、舒畅。我就是在这宁静祥和的涟河岸民风朴素的地方成长起来的子民。在工作繁复的平台和社会性事务中学会了求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识别真、善、美,同时学会了坚强,有方向地促使自己树起梦想,眷恋着这片土地,同时对“回家”有深度的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深知依赖于涟河水的理由,人们靠其滋润延续的祈愿。就是这条“生命河”,养一方天地,一口浓重的湘乡话——“嗯啊” ,似牛的哞叫声维系我的乡愁。正因如此,涟水河之水串起了家乡的文明,延绵着古老的文化。可谓“天人合一”,是它系着这片山林土地,永不停歇地泛起幸福的涟漪。


          《拓荒牛》辛丑年


          乡愁,一曲无声的歌常言道:歌真戏假。虽然是演戏,但情感是真的。曹雪芹诗曰:“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意即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时,那虚假的东西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加真实。就此类推,艺术家必须从事物本质的真实性出发,才会表达情感的“真实”。也即艺术的“真实”性,它不是简单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而是通过观察感受后达到情感升华的“真实”性。如何使生命精神价值越来越吻合乡愁记忆,抒发出真我,这应归属于原初的基点,也就是心游故园,让理想化作实现。劳动生产总结了经验后上升到科学,而艺术却能储存情感。此次面对主题创作,也可说是自我的挑战。就“三牛”主题精神创作而言,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创作80幅作品,是不同于一幅画的创作概念,最大的区别是在于画展要有起伏,风格要统一,做到风筝不断线,让观众不会有审美疲劳。我的思维涌现的是什么呢?此时此刻的情感又是什么?脑海中恰恰显现的都是儿时的记忆,这些记忆不免会概念性甚至模糊、抽象等随之而来。记忆往往不是客观的,更多的是主观感受。要从“无”中生发出“有”,当然难度可想而知。


          《大地之子》辛丑年


          百年风华,又逢牛年,湘乡人亦称“牛人”,这恰好是我创作的原初存在。于是,绘画“回家”的冲动感似魔力般涌来。“十步之外,必有芳草”,笔毫未发,泥土的芳香气味早已充溢画案与宣纸,莫名的感觉早就有存在感。这时内心深处的情感已被燃烧,绘画的语言元素已先进入梦乡的综合形象中,其创作的维度和视觉的广度都要围绕“乡愁”出发。每一幅画面中的形象、语言、个性、点、线、面,水墨冲撞、肌理痕迹、色彩对比都得调动起来,既而合乎情理,且入画。同时说明绘画创作是有形的,是由“无”生发的,也即不是空泛的。可以说,其创作过程就是“反刍”“回家”的过程。创作不是距离上的纠结,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属,最终合乎“原初存在”,即精神艺术家园。由此,宣纸上的生灵之歌,是表白自我的真情感,是表达内心祈愿一切自然而然的和谐共处感。


          《风雨兼程》辛丑年


          乡愁,激发牛情结今天, 家乡的涟水河渐渐清透起来,仿佛回到原初,不再是昔日浑浊的污水河。现代生活向往自然的回归——生态文明。家乡变化太大,人们几乎跟不上节奏,涟水河沿岸高耸的楼房鳞次栉比,夜幕中灯火辉映,游子返乡有不相识之感。思乡的记忆,不变的是这片大地的自然起伏,山峦河流,连道路村舍也不是从前的模样。依稀可见的是乡俗气息,但也不再是农耕文明了。“回家”心情不免有些忐忑。四顾茫然,农家宝“牛”已远离这片土地,曾为农耕时代的主力消失不见。虽然民族题材在大时代的文化语境下形成孤僻领地,遥远的民族精神仍在延续,赓续文化与人文情感仍紧密相连。涟河的中游是我记忆的深处,也是历久弥新的地方。自个儿的创作情感背景下,总凝聚着某种激荡人心的乡土情怀。创作时总会引发内心那份“返乡”的忧愁与不安,亢奋与率真去回望故土。一是本能对土地抱有深深的眷恋,一种民族文化责任感一直在本真地守候;二是生性地带有“蛮”味的“土”“野”“生”“辣”重叠着交织在我的创作中。我即便曾经纵有工笔纤细的画风,自转入写意后此类画风便渐渐消失,所谓“工入意出”已自成主张。“乡愁”在创作中也自然流露出来土、野、生、辣,对其元素,自以为有人间烟火气。在大时代背景下,未免是件不入流的学术取向,我顾不了这么多,并常去大自然中摄取乡野精神食粮为滿足感,采撷大自然中的生灵,揉入画面自成独立。出入乡关的远,当走近瞧,发觉自己绘画的元素就是家乡味道,画中那浓浓的亲情味“烟火气” 已然十足,这种烟火气代表了本地文化。我一直都在探索本土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回归与守望,是自我情感上的对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寄托,传递本土文化也许是我唯一执念的选择。画作《涟水河系列》正是我回报它养育之恩之所在。《青山绿水系列》则是生灵长久依存的渴望。水是万物之源,是生灵依赖的所在,涟水河肩负了其责。我所认知的涟水河从未枯竭;由于有青山绿水滋润这片丰饶的土地,使之会魅力无限。《生灵的呐喊》则应为自己内心世界之祈祷。生灵皆有爱,它们是地球上的子民,尤其是牛,与人为善,对土地耕耘不遗余力。鲁迅之“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它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牛恰好是我创作的母体,且为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是真实地眷恋土地、改造土地的耕耘者。如是就有了《风雨兼程系列》,借人和牛并肩前行的情节,为这热土倾尽所能。宋李刚诗曰:“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以拟人的方式抒发自身感情并对牛大为赞颂。


          《涟岸牧歌远》辛丑年


          此次展,借家乡的山、水、人、牛,以及神秘、宁静、纯朴的风物等元素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将这些返乡元素,在新时代庄严地摄入我的画上。尽管在当下兴起大图像时代,绘画艺术被严重削弱、蒸发、排挤。但作为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的中国画,应带着独特图像逻辑,在新时代人类精神文明意识下,应对传统文化觉醒“返道”地回归。已知的传统优秀文化土壤中留下的经典,无不共存一样的东西——“美”的元素,传承创新的艺术也应以完整的“美”展现在人们视域下。我这批作品釆用团块、黑、白、灰、线性、色彩,以多维度、多视角,重重叠叠,形成一种虚实有序的美感。借古喻今,还是前人画过的元素,如《大地脊梁系列》隐喻着一种牛的美、义、仁、善的思想。如追求公正合理、和平共处的理想,试图以力量美感鼓舞士气。涟水河滋养出湘军文化,这里出士人、勇士、将军,一代代“脊梁”肩负起了百年风华历程,且一路向前直达光明。我在艺术上总体贯穿一个当代艺术语境,充分体现作品的原初,以作品代言、表达思想情感,并尽量让艺术语言个性化,达到思辨力统一。尽管要在一个时空段表现不同境况和背景,“距离”“空间”“时间”又相差之大,还得用大时代里的文化养分完成,我始终抓住时代这根弦,统令作品为主题起承转合,有节奏有变化,将主题性融入艺术文化元素中。力避俗世红尘,起到凝聚观众审美视觉愉悦的作用,即让“画面感”“返乡”有存在感。在理论上可定义为“有意味的画面构成”,即每件作品保证独立成章又相互起到主题的烘托作用。牛、人、山、石、树、屋、云、水,都调动其能动性,服从中心,也让这些作品丰满。尤其喜欢让作品具有“爆发力”和个性之气格,却又力避画与画之间的“对立”和不协调感。几个系列釆用的方式是水墨作主调,盖以雅,勿作“风俗画”,即便主题崇高庄严,仍着重突出“回归”“本土”“本真”的宗旨。如《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等系列作品都是追求精神高度,但仍旧为绘画性、主观性。让作品达到纯艺术性,即“墨足色饱”的独立艺术的“到位”感。不作秀、不扭捏遮掩,既显张力而又不失含蓄。几个章篇均以浓缩时空、又穿越和延伸时空,让其在绘画过程中获得辨证对立又统一起来的作用。正因如此,预示自我受原初的某种感召力。拽着画笔以古典的“中锋顶立”之艺术观,表达内心梦萦莫辨的情感,去掀起深藏心底久候的“乡愁”,用高歌猛戳式的创作激情表达牛的坚毅、奉献、勤劳的精神,一吐为快。艺术乡愁,永远在路上实践证明,造型艺术是不可轻视的课题,是形而上的审美需求的直接反映。在优秀传统文化上的探索,前贤名家是面镜子,他们视艺术为生命孜孜追求。反观自己的艺术追求,以概括、粗犷、豪放为主要特征。正好赶上大时代农耕文化的守望和关怀,创意和造型上象征家乡纯朴人文精神。同时对梁楷、朱耷、吴昌硕、金农、齐璜、王憨山、毕加索、梵高、塞尚等大师敬畏。他们的作品以主观、大气、概括、单纯和人性本真,不是刻意做启示意义。艺术要接地气,又决不是照搬自然,更不是照相机式的再现。艺术与自然保持着距离,其中的神秘性、审美情趣互为依托。艺术正是生命哲学的基本境界—提升与表达。《山音》是冲刺写意的同名作,画面正视的三头健壮硕大的牛,以几何、重叠、冲撞、重构获得快意。三生万物,形成一个画以外的强大阵容,寄予“希望在田野上” ,哞声、人声汇成一片,为丰稔加油,为稻耕文明而歌。


          《扬柳重重羽燕稀》辛丑年


          《牧归》系列作品与“乡愁”融合碰撞,是“回归”“返道”的点题。画作中的笔意是“挽留”“惜时”,为农耕文明的“落幕”诉求。画面放胆、水墨纵橫,为主观意识获得解放,让笔墨得到更自由挥洒。作品构成肆意打破传统上的某些僵制,更多回归本体达到直抒胸臆的效果。


          《赚得心宽体自肥》辛丑年


          《奔牛图》系列实现了大写意画的书写性、让笔墨做到放荡不羁,加强画面的运动感。奔牛隐喻人民奋斗精神,在造型上便于夸张与抽象手法的施展。每次一叠作品完成,总能获得视觉审美情趣的提升。


          《故乡》辛丑年


          辛丑,“牛”如期而至,希望的田野一片宁静。乘东风、趁佳期“返乡”寻找心仪的牛,它是家乡父老崇拜的精神偶像。我释怀自然,当“三牛”系列作品交卷,笔痕已嵌于纸间,“原初”的冲动稀释,踏上回家的诱惑,叫声“嗯嘛”(母亲)应声“唷”,其亲情感瞬即拂去游子的疲惫。随之精神抖擞有加,拥吻家乡的涟水河。也许“乡愁”是悠长绵久,梦绕魂牵,没有彼岸与答案。“回家”“返乡”每一次的冲动都是自我修身,齐家文化的补充。

          2021年6月3日于憨牛堂


          《牛姓要当红军》辛丑年


          《前方》辛丑年


          《良田可记是谁犁》辛丑年


          《山泉》辛丑年


          《牧牛图》辛丑年


          《尚简》辛丑年



          湘籍著名画家王志坚,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原白石纪念馆馆长、中国美协会员、湖南省美协理事、湖南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主任、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作协会员、湘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8年10月生于湘乡,自幼酷爱文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从事国画创作30多年,艺术主张“工入意出”。作品具有个人风格和人文精神,在全国颇具影响,誉为全国书画百杰。

          作品多次获文化部、中国美协、湖南省美协等权威机构的金奖和银奖。代表作《暖阳》获得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银奖。《思》获中国美协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二等奖。部分作品被中华世纪坛、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名家纪念馆等艺术部门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国画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近几年其作品在上海、广州、山东、湖南、澳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颇具影响。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522(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5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