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倡雄悍之气 除绮靡之风 ——老默先生画马艺术赏析

        作者:陈亚洲2015-01-06 08:41:53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李国选先生,将自己的画室命名为“默耕堂”,自称老默,现主要从事唐墓壁画的研究工作和国画创作。老默先生六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一直与艺术为友,相伴至今,并不断地探索着新艺术样式的表现。在其追梦的历程中,更钟情于马的艺术创作,这绝非攀附。因为在他近半个世纪的绘画生涯中,始终有马伴随在他身旁,萦绕在他心间,乃至于融化在了他的血液。也许,这是老天铸就了他将一生与马为伍,创造一匹颇具时代精神的雄浑而强悍的“黑马”便也自然成为老默先生的艺术理想之一。

             无庸讳言,当今画马的艺术追寻着如潮涌动,能在这千军万马中脱颖者已是寥寥无几,更何况还有像徐悲鸿这样的艺术大家如一座不可撼动的高山屹立在前面,想攀越这座高峰,创作出一批雄悍的“黑马”,谈何容易!

             但巧的是,老默先生最早的绘画素养恰恰是受到了徐悲鸿大师的影响。在他少年时期,因家住北京和平门外,距“荣宝斋”、“宝古斋”、“墨缘阁”等百年书画字号较近,他也便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天上学、放学途中,必定要进去细细观摩一番,有心也罢,无意也好,年少的老默正是在这有意无意间彻底被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叶浅予、吴作人等大师的画作陶醉了。大约是六十年代,老默先生知道了徐悲鸿大师的故居,已经开始学画的他,便“成为‘故居’里的常客,经常以朝拜者的心情,三番五次地前去观摩学习,乃至后来,对其每个陈列室的作品,已经了如指掌。我的一些摹品就是回家后,通过默写完成的。不仅如此,每次参观时都会产生新的理解和感受”(李国选《我的艺术理想》)。艺术大师的无声熏陶,使得老默对大师有一种敬仰,对马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深深被徐悲鸿那矫健奔放、热情张扬的骏马征服了。那时的他,每在新年来临之际,便模仿大师的画作,制成贺年卡。“这种自制的贺年卡,其精美程度绝不亚于印刷品。同学好友纷纷争索我的‘大作’”(李国选《我的艺术理想》)。这时的老默。已经是北京市少年宫国画班的一名学生了,成绩斐然。为他日后画马奠定了厚实的基础。那时,他的最大理想就是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去叩击艺术殿堂的大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踌躇满志,蓄势待发之际,动乱爆发。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似乎成了他的一个破碎的幻想,中学还未毕业的他,无奈之下,便在北京职工红色造反团宣传部打杂,成为一名御用画匠。“其一切艺术活动,艺术表现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造神和敬神。忠字台、语录牌、主席造像塔、主席石雕造像等等艺术内容和形式,均与封建社会中神的牌位和佛龛相类似,其作用也是相同的”(李国选《国选自述》)。老默心头的痛苦在于:从此就要与真正的艺术、理想中的“黑马”告别了吗?

             1968年,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也为了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老默找人托关系,被作为知青分到了甘肃,懵懂的他为此欣喜不已,老默背起简单的行装从祖国的首都出发,西出潼关,跨过乌鞘岭,来到了祁连山下茫茫的陇右大草原——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风光旖旎,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一大马场。也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得西汉,这里就已养马。自那时以来,这里以当地马种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哀。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默做梦也没有想到,魂牵梦萦的马,这一次竟活生生展现在眼前,千军万马,驰骋于原野,何等壮观,何等震撼!老默忘记了旅途的劳累,无屑于生活的艰辛,除了工作,一头扎入茫茫的原野,如饥似渴,采风速写。他庆幸天地的造化,来到了这个马的世界。“我在马场七、八年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独自一人背着画夹四处写生画画,画草原、画马、画牧马人。在此期间,我创作了《风雪牧马图》、《雪夜出诊图》等作品,多次参加军队美展”(李国选《国选自述》)。如果说少年时期的老默临摹徐大师的马,是 “向往”或“跟风”,只能算作“东施效颦”的话,那么,在军马场对马的了解和写生,无疑于走出了前人的羁框,对马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因为,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这里老默整天跟马生活在一起,不仅了解了马的习性,描绘了马的各种生活场景、姿态,还利用工作之便,知道了马的肌肉、骨骼的结构状况,这本来是西洋画注重的环节,却为老默画马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个时期的老默,其艺术风格还未完全形成,故其画风还注重于写实。技法上也少有大胆创新,如严格按照实体马的比例来描绘,凸显马的肌肉形态,而缺失了涌动作者奔放不羁的神态之马;在技法上,还拘囿于其少年时期的马老师教法和徐悲鸿大师技法的感悟。这从他那个时期的一些画作和马的速写中或可有所显现。

             齐白石说:“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似则媚俗”。身处军马场的老默,在与马为伍的绘画中,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久久不得解脱,却又难以自拔,他清醒地知道,缺少理论的知道和艺术的滋养,仅凭原始生活的体验,是难以建树艺术精品的。

             恰在此时,老默被西安203部队看中,调入该部队宣传队任舞台美术。后正式调入碑林博物馆复制部,师从范文藻先生学习唐墓壁画的临摹工作。这是多少艺术家向往的艺术圣地啊!进入碑林博物馆的老默,怎能放弃这样难得的机遇,他面对千年之前真实的唐墓壁画,面对浩如烟海的艺术珍品,犹如饥肠辘辘的饿狼,一头扎进这些“老旧簿”里,反复临摹研究和感受,借阅古籍文献,学习古代书画碑石集册和中外艺术史等理论书籍。为此,老默把自己的画室命名谓“默耕堂”。“几十年我以费纸三千的苦学精神,日积月累,才逐渐找到艺术方向”(李国选《国选自述》)。

             众所周知,汉唐时期是我国画马艺术的高峰时期,特别是盛唐,国门开放,国运昌盛,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达到鼎盛,画马艺术也不例外。“由于国势的逐渐强大,经济、文化也随之繁荣起来。厚葬之风盛行,达官贵族墓葬之内均绘有壁画。而且,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多样,且大都取村于现实生活。因为唐人有‘事死如事生’观念。壁画内容,都以描绘社会各色人物为主,其变化的是因其地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皇族墓的壁画,大都是以描绘宫庭内外的各种人物生活。如内宫的宫女、侍女、宦人等人物的生活和场景,宫外的绘制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仪卫、禁军以及随行墓主人生前狩猎出行、打球、仪仗等各种身份的人物”(李国选《我的艺术理想》)。在章怀太子墓的墓道中,老默陶醉在《狩猎出行图》中,画中那四蹄腾空、铁线勾勒、神骨宛然、骁腾不凡的奔马,一下子把他带回盛世雄强的大唐帝国。老默无暇顾及其他,能做的,只能是如饥似渴地对唐墓壁画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临摹和研究,数十年的临摹工作,使他的灵魂已经和唐朝画工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深有感触地说:“唐墓壁画的临摹工作,应看作是面对壁画在与唐人的对话,因为,面对原壁时的直观感受强烈、仿佛让我体会到当时唐人画工们面对素壁时的从容和自信,以及他们作画时,运笔时的起、承、转、折的“用笔”特点,均显现无疑。这只有数十年的深入其中,并认真感受其内涵,才有可能摹写得接近原型的艺术表现精神”(李国选《我的艺术理想》)。与此同时,老默还结识了陕西美协主席方济众先生。方先生的艺术,忠实地承袭了以赵望云先生为首的“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老默在方先生的影响和教诲下,走遍了陕西关中,陕南等各地采风写生,并数次登上陕北黄土高原、亲身体验着黄源沃土的华夏人文初祖,黄帝先民们繁衍生息的自然景观。历经数年,狠下功夫,费纸墨无数,画了大量的秦地画作。

             更为欣喜的是,86年老默随中国古代书画专家鉴定组对北京故宫收藏古书画鉴定工作数月,有幸目睹了故宫馆藏万余件古代书画珍品,这对于一名从事绘画艺术者来说,实属三生有幸。

             1988年,老默的大学梦终于得以实现。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修中国古代美术史。在学习期间较系统地研究读了中国古代美术史籍,并得到众多一流学者的教诲,受益颇丰,也是他对美术史研究的开始。其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了全新的认识,影响着老默后来的艺术实践。

             厚积而必薄发,从艺术——生活——艺术,老默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艰苦历练,时常以历史的眼光和情怀,欣赏赞叹秦帝国横扫六合那威武雄壮的骑马兵阵气概。遥想汉武大帝时期派张骞通使西域各国时大国之风范,以及大唐帝国那雄强璀璨的艺术,他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宝马“昭陵六骏”的卓著战功感到荣耀。大唐十八位君主的“唐十八陵”寝上那古朴的石雕艺术,无不显露出阳刚雄悍的气势,至今震憾着后老默的心灵。“几十年来,我在艺术的海洋中恣情畅游,艺术表现方法上,传统与现代,中西艺术结合等花样不断翻新,害怕落后于时代”(李国选《我的艺术理想》)。随着国家的日新月异和艺术流派的交相辉映,老默先生实践中探索数十年,日日辛勤耕耘,苦苦追求自己理想中的一匹水墨“黑马”画的思绪终究得以泉涌。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首先提出了“倡雄悍之气,除绮靡之风” 的画马艺术主张。这口号刚劲有力、独树一帜,彰显了老默先生敢于冲出藩篱,进行艺术创新的大胆尝试。

             中国自古至今,画马者甚多,高手如林,要想占一席之地,绝非易事。但艺术贵在创新,要构建自己的风格。正如哥特式建筑与罗马式建筑,都为建筑史上不朽的标志,只是风格不同而已。画马亦然,唐有韦偃、韩干、元有赵孟頫、清有郎世宁,现代有徐悲鸿,他们的画马也是各有特点,各领风骚,不能简单地以熟优熟劣来标签等级。透视老默先生的画马艺术之路,我们不难发现,老默先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又在广泛吸收传统画马艺术之末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技法,饱含着对马的深厚情感,特别是唐朝画马中所体现的体态浑穆雄强、精气内敛,四肢矫健敏捷、神骨宛然的骁腾之马对他的浸润极为突出,这也许和他长期临摹唐墓壁画有关,也更能折射出他对唐朝绘画艺术的偏爱,这在他的画马作品中有着显明的反映。但老默的马绝不是唐马的翻版或再加工,而是融入着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进入改革开放后,社会和谐、经济腾飞,艺术创作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老默先生的创作思考适逢这样一个时代大变革中,其艺术创造一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他说:“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和印迹,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的风尚和时代精神”。故其马的构图更为硕大,肌腱更为刚劲,精神更为传神;在技法上,老默以圆浑、凝重、苍雄的线条入画,彻底打破线条糜弱的严谨束缚,恣意挥洒,虚实交融,拙朴粗犷,豪迈苍劲;在墨法上,浓淡结合,以淡为主,干湿相间,虚实有度,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老默的画马艺术,冲破了时空、体面、光色、透视等束缚,有大写意画的狂怪离奇,达到了艺术所追求的有我与无我的统一,是一种得意忘形的中国画的很高境界。正应了苏轼所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大凡观赏老默先生的马画,惊叹的不在于老默大胆丰富的想象,而在于引起观赏者无尽的联想和骇俗的惊叹……。他画的马,已经不是单纯追求“形似”的悦目,而是更注重“神似”的赏心。画面干练简洁、主题突出、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无不体现出老默先生的理想志趣与审美情感。如《汗血宝马》,其硕大的身躯只用淡彩绘制,寥寥几笔,肌腱显露,而表现马精神的鬃毛和眼神却用浓墨凸显,神采飞扬;《牧马图》用几近夸张的笔法,表现马的强健与灵秀,用拟人化的手法似在笑谈生活的幸福和美满,整个画面和谐恬静、安逸轻松,似乎听到了马的呢喃细语,给人以世外桃源的美好向往!尤其让人难忘的是《伯乐相马》图,画的构图黑白各占一半,对比强烈。沧桑的伯乐用淡墨绘制,神情严肃而又满意,表现了伯乐的严谨无私和胸怀宽广;身后的黑马用浓墨极力铺就,似在万马丛中脱颖而出,身躯高大、鼻梁突兀、棱角分明、眼神桀骜,但在伯乐面前却又显得谦卑温顺,不失为一副值得玩味的佳作。

             几十年来,老默先生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之中,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密切结合并不断翻新花样,就是怕落后于时代。他的“雄悍为美”的画马艺术主张,不失为前人画马者的艺术总结,也为今天的画马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左,更为可贵的是,它是时代的反映,更是时代的要求。老默先生的孜孜不倦,默默耕耘,他的雄浑强悍的“黑马”艺术理想,一定会以矫健的姿态飞向神州大地!

             2015.1.4于武威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48(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5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