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李媚对话黄丽平(一):《国家记忆》展 珍贵的历史图片

        作者:李媚2015-01-04 08:27:13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1/3)

            (2/3)

            (3/3)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11月16日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开馆,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以历史影像为主旨的影像馆。影像馆最重要的使命是寻找和努力还原被遗忘或被遮蔽的历史,家史、国史,大史小史都在影像馆的注视范围。真的很期待这个历史影像馆能够踏实而有效地成为中国民间历史的搜寻的担当者。

            采访地点:越众历史影像馆

            时间:2014、11、22

            “国家记忆”展 珍贵的历史图片

            李媚:丽平,我想,我们从“国家记忆”军博展谈起吧,因为这是你们成立历史影像馆的直接动因。我记得今年9月“国家记忆:美国家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展”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轰动。我想知道把“国家记忆”这个展览的来龙去脉跟我讲一下。

          国家记忆军博展

          “国家记忆”军博展展览现场

            黄丽平:应该是从起源开始,2006年的时候邓康延先生跟应总讲关于远征军一段历史,应总听了就很感动,斥资开办了越众影视公司,由邓康延先生担任董事长,专门来拍这个纪录片,即是现在广为人知的《寻找少校》。在拍《寻找少校》这部纪录片当中逐渐发现很多资料,牛子是第一个人发现了美国国家档案馆里边藏着这一批图片。馆藏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边,怎么发现这个过程具体我不是特别了解,之后越众出钱组织民间学者考资料、图片,回国后由牵头组办大型展览,命名为“国家记忆”。还有史迪威将军的外孙伊斯特布鲁克先生他帮了好大的忙,包括寻找资料、档案、解密。最初的时候不是所有的资料都是对外公开的。具体原因我不知道,因为没有亲历那个过程。但是我知道有解密过程,在《寻找少校》的影片里边有说到一点点,最先“国家记忆展”叫做“二战中缅印战场解密影像展”有一部分档案是通过解密之后才拿出来公布的。拍摄过程中发现这批图片,其实里边包括动态影像——视频,《寻找少校》里边有一些旧的资料的视频资料也是跟这批图片是一起拷回来的,两百多小时的视频资料。因为这一批图片不是说单一一个战地记者或者是路过的人拍的,是一个照相兵连,164照像兵连,是随军部队,都是摄影记者,是隶属部队的,一个连队。照片里边原来的标注带着这张照片是谁谁谁拍的。最先的时候深圳展有格林伯格发来的贺辞,就是当时照相兵连的一个摄影师,他后来到美国之后,退役回去之后仍然是美国著名的摄影师,当时深圳展的时候没有办法过来就发了一条视频过来。图片是这么发现的,在深圳2011年就展出了。那个时候就叫“国家记忆——二战中缅印战场解密影像展”,CBI战场因为CBI就是中缅印的意思,这些年延续下来展览名称有改变,副标题会随之变动。

            比如去美国的时候变成目前“中美友好合作图像展”,其实都是“国家记忆”这批图片。

          国家记忆军博展

          “国家记忆”军博展

           李媚:这批图片又返回美国,在美国又做了一个展览?

            黄丽平:今年5月底的时候去美国,跟对外友好协会一起合办,在美国国会众议院里做的展览。

            李媚:规格还是蛮高的。

            黄丽平:规格是蛮高的,但只有一天,众议院不能让所有的东西停留过夜,只展了一天。

            李媚:展一天影响比较有限。

            黄丽平:新闻播得多,另外主要是邀请的人到场受影响比较多。当时我担心一点是东西从美国来的,再放去给美国人看有什么意思,可能他们有这个东西并不稀罕。当我们做展览的时候发现对于他们来说这部分影像也是陌生的,因为就在档案馆里边,不会有人时时翻档案馆。

          国家记忆军博展

          “国家记忆”军博展

            李媚:关于“二战”的这批东西,美国人自己以前也没有把这批东西公布出来,出版或者做展览之类的?

            黄丽平:他们是对外公布的,只是因为这是属于比较小众的一部分历史,对于整个“二战”来讲是一个非常小的战场,所以美国人本身也很少知道这一部分影像,基本上很多人是第一次看见的。

            李媚:哦,这么说,就连美国人自己都很少看见。也难怪,无论如何战争毕竟让这么多的人投入进去了,这个部分对于整个二战来说,真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然灾难,更多能唤起人们的痛感就是关于战争。尤其是经历过战争的那一代人,也许年轻人反映不会那么强烈。

            黄丽平:我在美国展的时候有特地挑一下图片,因为164照相兵连是一个随军部队,有很多让我很感触的一点,不像我们以往看见的战争影像那样一直打得皮开肉绽或者是很残酷的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因为他一直跟着部队一起生活,所以有很多民生的照片,当时战士的生活,美国军人跟中国军人之间的关系,相互学习,当时他们武器各个方面比我们先进,教中国的士兵是气象学、飞行员等。还跟当地人民或者是很融洽的那种感觉,我们老爱“点烟”的照片是美国宣传部用过的,构图特别好,展厅里可以发现除了点烟还有美国军人跟云南上年纪的女士一起抽烟、聊天什么的。

             李媚:那些照片里还有一些跟战争无关,就是记录了当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虽然很少,但是非常珍贵啊!

            黄丽平:不少,在照片的比例里边不算少。展出因为对来宾说还是照顾一下,但是美国展的时候,我特地挑了这部分,因为我觉得战争的场面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摄影技术比较早,已经看习惯了,但是战争里边生活的情境可能还是看得少的。

            另外我想既然这批图片从他们那里来的,如果回过去展几十年后,当我是这些士兵的家人,我其实更想知道的是当时如果我爷爷、我爸爸在那里过得怎么样,所以就在生活图片上选择更多一些,战争只是有一些概念,像修机场、轰炸场面有一点点。“二战”战争影像他们拥有的比较多,已经司空见惯了,如果不指定是哪个战场,影像上看都是一样的感觉。所以我在那部分选择少一点,在地情况选择多一点,包括为什么选择挑着饭的几个农民,如果我是家人肯定想着他们当时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

            李媚:异乡异地去打仗,这是触动人的东西。

            黄丽平:美国展比较偏重这方面。到了军博展,军博展是历次展览里边最隆重的一次展出,除了图片数量大,比以往多,展厅的面积比以往每次都大,还有媒体报道比以往都多很多。因为比如像深圳展、重庆展这些还是有点儿担心的。第一次做的时候深圳是有点儿捏着手心做的,宣传不敢铺得太快;重庆展又遇见一些事情,也不敢大肆报道,但是新华社做了一些报道。我们整理的回顾资料里边可以看出来前几次展览不敢报道太多;台北展览是郝伯村和吴伯雄到了展览现场,马英九发来了贺电,吴伯雄出席了开幕式,郝伯村自己去看了展览,但是台湾的媒体很少转到内地来,有一些网页可以查询得到。我们收集回来的媒体报道也比较少,到了军博展媒体是报道最多的,其实我们只是发出了五十几家媒体的邀请,最后来了七十多家,将近八十家媒体,而且都是大幅报道,央视自己都来了好几套,凤凰卫视也来了,一般的平面媒体基本上有报道,大部分看了其他人的报道又再联系我们。

          “国家记忆”军博展展览现场

          “国家记忆”军博展展览现场

            李媚:这个展览非常有意义,比如中共、国共的关系、历史中的中美关系,关于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从小的教科书里只告诉我们抗战是共产党打的,后来才明白原来抗战的历史真相是什么样的,才知道国民党死了多少将领……因此这个展览对于国人来讲,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当然,在军博展本身也非常具有新闻性,军博是最高的军方展览场馆(博物馆)。

            黄丽平:把第一次国军的抗日影像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博物馆里去。但是我们一直是以民间的姿态在做这些事情,只是收集史料,图片有什么我们就拿图片说话,我们自己不是站立在任何派别的角度,不管是哪个党派或者是哪支军队在做事情,我只管说我是一个普通的自然人,我纪念我的祖先在很艰难的时候他们做了自己自我牺牲。抗战是全民的抗战,以这种姿态进去军博做展览。

            李媚:图片有更多的开放性,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图片其实有一种模糊性,比如说你把一句口号,一个标题、一段文字写出来是很明确的,但是把一张图片放在哪里只说时间、地点和发生了什么,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读解。

            黄丽平:要看图的人自己去理解。客观一些,不是我们主观叙述。

            李媚:中立就是包容,容纳各种不同的声音。这是我在你们做事情里特别有深刻体会的东西。

            黄丽平:当然,也包括了现在大家都稍微宽容一些,对待历史问题上看得比过去更放开一点,不会都以自己的身份叙说某一段历史,眼光放长一点、心态放宽容一些,会比以前稍微好一点。

            李媚:在我们长长的历史中被遮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黄丽平:他们老笑我网页说这么多留白,这么大胆。我说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好多留白,所以我才有得做。网页是人家做得很满,我很空,那么大的地方只写2011、2012、2013年这种分类,他们做商业网页的人会很担心说这么空你不怕吗?我说我不怕,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资料,很多留白,所以才有得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38(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5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