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四川版画,中国美术史的明珠

        作者:核实中..2014-06-07 08:49:08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1/4)

            (2/4)

            (3/4)

            (4/4)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近日,“四川版画精品展”和“印象派版画真迹展”在重庆同时举行。有意思的是,尽管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画家创造了不同的作品,但是在黑白线条的世界里,观众却感到某种微妙的联系。

          《巫峡》 林军

          无论是来自国内雄浑的《巫峡》,还是源于国外硝烟过后的《街垒》,他们都在传递着画家对世界的理解、对生命的敬畏,一种穿越时空的人文关怀。是的,真正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今天,我们精选国内外部分优秀版画作品进行鉴赏,以期透过这些黑白凌厉的笔锋,一起去触摸艺术背后真实的心跳。

          四川版画,中国美术史上的明珠

          10月16日-11月16日,“刻就历史·传承经典——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版画精品展”在黄桷坪川美老校区举行。此次展览的110幅精品力作,出自李少言、吴凡、林军、李焕民、徐匡等四川版画丰碑式的艺术家之手。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四川版画巅峰时期的水平。

          四川版画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各个时期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他们是如何令四川版画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光辉的一页的?

          溯源

          四川版画起源于 新兴版画运动

          四川版画的血统,最早可以溯源到鲁迅先生为总推手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

          “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这就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兴起的标志。随后,在抗战大后方重庆和革命圣地延安,一大批反映时代脉搏的木刻版画作品被创作出来。”西南大学美术评论家凌承纬介绍。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李少言、林军、牛文等晋绥解放区的一批版画家来到重庆,和抗战时期留在重庆的版画家酆中铁等,构成了四川版画画派的基本队伍。

          凌承纬说,这支队伍延续了他们此前的创作风格,作品或轻快简洁,或粗放活跃,受民间艺术的影响较大。

          年过九旬的林军曾向记者讲述,1956年,他从重庆坐船顺水而下,去上海开会,一路上三峡壮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山峦叠起、青山碧波的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拿着速写本画了一路。”

          到重庆后,林军整理素描,选中了其中一幅,将其创作成了《巫峡》。这幅《巫峡》,也成为林军版画生涯中的代表作。

          牛文、李少言创作的《当和平解放西藏的喜讯传到康藏高原的时候》、林军的《巫峡》、吴凡创作于1959年的《蒲公英》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从此,四川版画开始自成一派,名震全国,甚至在国际版画界也产生了影响。《巫峡》获首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蒲公英》获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版画比赛金质奖章。

          《当和平解放西藏的喜讯传到康藏高原的时候》 牛文 李少言

          辉煌

          “中国版画史上 最重要的杰作”诞生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可以说四川版画进入一个新的里程,其风格独树一帜,特别是黑白人物版画在全国最有影响力。

          李少言等集体创作的《红岩》插图版画组、《南方来信》组画等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被称为“中国版画史上最重要的杰作”的《红岩》插图版画组,由当时居住在化龙桥的吴凡、李焕民、宋广训等8位四川版画艺术家共同完成。

          宋广训毕业于中央美院,《红岩》中小萝卜头放飞蝴蝶的《飞吧,你飞呀》,就是出自他之手。他把小萝卜头画成了大眼晴、大脑袋,营养不良但眼晴又很有神的样子。后来电影《烈火中永生》的导演水华,在选择小萝卜头的扮演者时,就参照了这幅作品。

          《人民日报》曾大版大版地刊登过《红岩》插图版画组、《南方来信》组画等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版画作品。这些举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造就了一代版画大师。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评论家王林表示,上世纪60年代,四川的黑白版画与江苏水印版画、黑龙江套色版画在全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产生过不少颇有影响的作品。“分析当时的艺术成就,主要在革命题材中强化黑白效果,构图大块分割,刀法以粗犷为上。”

          《草地诗篇》 徐匡

          创新

          合奏出刀锋上的 “现代交响曲”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徐匡的《草地诗篇》、《主人》等也堪称经典之作。四川版画界的许多作品都相继获得全国金奖,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也被海外美术馆及私人收藏。

          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以康宁、徐仲偶、钟长清、邵常毅等为代表的一代版画家,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体现出四川版画的薪火相传。

          凌承纬称,改革开放以后,四川版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作品风格多样,“过去的四川版画大多是以表现人物为主,这个时期,艺术家们的眼界更开阔了,表现的内容也更丰富。”

          不仅如此,在表现手法上,艺术家们也开始求变求新。康宁改变了过去四川版画过分依赖黑白对比的创作方法,在中间色调上狠下功夫,把木刻中的“刻”摆在了重要位置。他的《泉》、《苞米扬花》成为中国版画中的“田园交响曲”,《飞翔》、《延续的片段》、《独木之舟》将原生树木作为艺术语言的一部分。

          徐仲偶则认真学习包括西方古典艺术,现、当代艺术在内的西方艺术传统,“兼东西之长为有之”成为他艺术语言探索的基本思路;邵常毅的唯美画风,改写了传统版画的轨迹,并为现代版画创作提供了一种艺术本真的血型。

          四川版画是重庆宝贵的艺术资源,曾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如今,新一代的版画家们在“刻”路上,合奏着一曲刀锋上的“现代交响曲”。

          《蒲公英》

          作品赏析

          《蒲公英》: 对田园生活的眷恋

          席地而坐的女孩,手持一株蒲公英,微微仰着头,撅起的小嘴将花伞吹得展翅飞翔……

          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对这幅《蒲公英》印象深刻。这幅流传了50多年的水印木刻传世之作,至今依然人见人爱。

          《蒲公英》出自四川版画画派的代表人物——吴凡之手,创作于1959年。《蒲公英》曾于1959年波兰第七届世界青年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二等奖,于德国莱比锡国际版画比赛中获得金奖。

          吴凡水印木刻版画最独特之处,便是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先生曾指出的“意境”。

          著名美术评论家刘骁纯称,《蒲公英》中女孩动态和细节描绘,甚至飘向天空的小小蒲绒,都十分自然、恰到好处,充满了艺术家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可以说是情真景惬。正如王国维所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51(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