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1-01 16:37:21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中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根据现有资料可知,至迟在唐代中、晚期,它就被用来印制佛教经籍的插图。由于这类作品是通过木版雕印取得的原作复制品,所以都是版画,也称木刻画。
晚明至清初,大抵自明万历至清康、乾,是中国古代木刻画最为兴盛繁荣的时代。是时画家们运翰墨于尺幅,木刻家操刀笔于枣梨,创作了大量美奂美仑的木刻画精品。不少享誉当时,名垂后世的画坛巨匠,如顾正谊、唐寅、仇英、钱谷等,也为版画绘制画稿。而其中最杰出的人物,就首推诗、书、画并称神品的陈老莲。
陈老莲(1598-1652年),名洪绶,字章侯,老莲是其号,晚年又号悔迟、勿迟、老迟等。浙江诸暨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簪缨的名门望族之家,其五十四世先祖陈寔,在汉代任太丘长;十五世先祖陈寿,在南宋任显职;其祖父明万历五年(1577年)中进土,先后出任陕西和广东布政史。这样一个家庭,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氛围的熏陶。
陈老莲三、四岁时开始学画,即有神童之誉。十龄时,他入著名画家孙杕和蓝瑛门下。据孟远《陈洪绶传》载,孙杕见此子天分奇高,曾慨然长叹说:“使斯人画成,道子、子昂皆当北面,吾辈尚敢措笔乎?”长成后,他与北方画坛巨擘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赫赫然已是一代宗师身份。
实际上,青年时代的陈老莲,其志并不在成为一名画家。晚明时政治黑暗,内外交困,水旱频仍,民不聊生。他一心想成就功名,以匡正国家,可是在那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一代才子,而不能成为治世贤臣。他二十五岁时为诸生(秀才),文名即已著于当时,此后却屡试不第,仕途无望,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他在《除夕》一诗中云:“廿五年来名不成,题诗除夕费伤情。世间多少真男子,白发俱从此夜生。”落寞无奈的心情,跃然纸上。
尽管仕途无望,可是陈老莲对大明王朝的一片赤诚却始终不改。他四十七岁那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消息传来,陈老莲痛心疾首,“时而吞声哭泣,时而纵酒狂呼,时而与游侠少年椎牛埋狗,见者咸指为狂生。”(孟远《陈洪绶传》)并自号悔迟、勿迟、老迟。其意不外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当国家破灭之时,自己却不能挺身任难,故只能以“悔迟”自责了。以至“此生已而不若死,尚思帝里看花游。”(《宝纶堂集》卷九)对大明王朝的耿耿孤忠,对故国的眷恋思念,表露无遗。
但陈老莲毕竟没有死,而是采取了一种消极遁世,放荡自恣的生活态度。他好酒兼好色,在艺林中本来就是出了名的。明亡后则变本加厉,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嗜酒如命,自为诗曰:“人言足病宜禁酒,禁酒通身病亦多。”(《宝纶堂集》)在他看来,酒简直成了医百病,拟或说医心病的良药。他更好色,不仅经常混迹于娼妓、名伶、歌女群中,甚至于到了宴席上没有女人作陪就绝不饮酒,(而此公岂能一餐无酒?)夜寝没有女人在侧就无法入睡的程度。这已经不能用性格上的弱点来做解释,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病态了。
明朝国灭时,不少士人因不堪忍受清廷统治,而以一死报效大明朝廷,其惨烈的程度,为历朝灭亡时所仅见。如陈老莲的启蒙老师刘宗周,在清兵破杭州时绝食二十三日卒;他的另一位老师黄道周,就义于南京东华门外;与他齐名的崔子忠在李自成入京后,匿居土室绝粟而亡。为国殉难与在酒色中溺死,本有天壤之别。但当时人对陈老莲的放荡形骸于外,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谅解和同情。孟远在《陈洪绶传》中就说他“伤家室之飘摇,愤国事之艰危,中心忧悄,迋迋托之于酒,颓然自放,或至使气骂坐者,人或绳以礼法,而不知其意有在也。”的确,陈老莲的纵情酒色,实际上是在用近乎慢性自杀的方式,来掩盖内心的痛苦,来麻醉难承重负的心灵。但感时伤心,酒色损身,明亡之后的第八年,这位大明王朝的遗民,便在家中结跏蚨瞑目坐于床塌,口念佛号溘然长逝,年仅五十五岁。在此前一年,他还信誓旦旦要“中兴画学”,请他人“拭目俟之。”(《宝纶堂集》卷九)后人读史至此,谁能不扼腕三叹!
多灾多难的经历,放荡不羁的性格,对陈老莲的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选材而言,他画的最多的人物,是战国时的屈原和六朝时的陶渊明,都是言行殊异,超拔脱俗的典型。他为三种《西厢记》版本绘过插图,或者也是因为崔莺莺敢于挣脱礼法束缚的叛逆性格,在他内心引起了强烈共鸣所致。他晚年所画人物,形象奇骇怪异,也许就是他变态心理的宣泄。《国朝画徵录》评论陈老莲说:“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就陈老莲而言,是“有明三百年无此奇人”呢!
陈洪绶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花鸟画、山水画皆擅名当时,不过他最突出的成就,还是人物画。他的木刻画,也全都是人物画。依梓行时间排列,他创作的木刻画有以下七种:
—《九歌图》、《屈子行吟图》。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刊本。所谓《九歌》,原是战国时楚国民间祭歌,后屈原据以加工和再创作,凡十一篇。陈老莲十九岁时在其姻亲来凤季家研读《楚辞》,用两天时间绘成此稿。二十二年后,亦即明崇祯十一年,来凤季将其所撰《楚辞述注》付梓,就采用这套画稿作了插图。该书前序称:“洪绶与来凤季学《骚》于松石居……戏为此图,两日便就”,把这套版画的来历,说得极为明白。
《九歌图》共十一幅,依次为东皇太乙、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都是楚地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所绘形像各异,极具神采。《屈子行吟图》一幅,更是出类拔萃的杰作。图中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高冠博带,长袖宽衣,手扶长剑,行吟于泽畔,其深思高举,忧国忧民之心,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论者多以为传世的屈原艺术造型中,无有出其右者。
这套版画由安徽新安名工黄建中镂版。明万历时,新安黄氏刻工崛起,成为中国版刻艺术史上最享盛誉的刻工世家。据清道光十年(1830年)刊《虬川黄氏宗谱》载,这个家族中操剞劂之业者,有姓名可稽考的就达三百余人,其中不少人都是镌图能手。郑振铎先生在《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中说:“时人有刻,必求歙工,而黄氏父子昆仲,尤为其中之俊。举凡隽雅秀丽或奔放雄迈之画幅,一入黄氏诸名工手中,胥能殚工尽巧以赴之,不损画家之神意”,绝非过誉。而黄建中,就是黄氏刻工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据《虬川黄氏宗谱》,黄建中(公元1611—?年),字子立,为著名刻工黄一彬之子,居杭州。除这套版画外,尚刻过《闺范》、《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新刻绣像批评玄雪谱》、《博古叶子》诸本插图,都是古版画史上赫赫有名的杰作。此本镌刻刀法严谨而有力度,线纹纤柔与豪放兼得,显示出了极为纯熟的技艺。
—《水浒叶子》,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刊本,黄肇初刻。所谓“叶子”,是流行于当时民间的酒令牌子,始于宋宣和二年(1120年),晚明时颇为盛行。此本为陈老莲应周孔嘉促稿而画成。据张岱《陶庵梦忆》载,大抵因为周孔嘉一家八口贫而无计,陈老莲就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画了这套图画送给他,让他售卖以解燃眉。购得者将其梓行于世,得以流传。
此本绘梁山英雄宋江、林冲、燕青、李逵等四十人。所绘人物造型夸张,神采各异,颇具古趣。书前冠汪念祖《水浒叶子引》评论说:“说鬼怪易,说情事难。画鬼怪易,画犬马难。罗贯中以方言亵语为《水浒》一传,冷眼观世,快手传神,数百年稗官俳场,都为压倒。陈章侯复以画水画谷妙手,图写其中所演四十人叶子上,颊上风生,眉尖火出,一毫一发,凭意撰造,无不令观者为之骇目损心。”评价之高,无以复加了。
在当时士人眼中,宋江一伙杀官造反,和“流寇”本没什么二样,陈老莲以赞美的态度画这套牌面,多少也有点离经叛道的味道。清代著名版画家刘源在他所绘的《凌烟阁功臣图·自序》中就说:“独惜陈章侯精墨妙笔,不以表著忠良,而顾有取于绿林之豪客,则何为者也?”其实,陈老莲绘刻此图时,明王朝已到了风雨飘摇的最后阶段,忠良被诛,朝政昏暗,陈老莲或者就是出于对当政者的失望,才把希望寄托在草莽英雄上。当然,在他看来,宋江和李自成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在宋江一叶上题词“刀笔小吏,尔乃好义。”他的眼光墨笔,比起刘源是高出一筹了。
此本由黄氏名工黄一中镌刻。黄一中(1611一~?年),字肇初。除此本外,尚与黄建中等合刻过《闺范》插图。刀笔浑厚有力,洒脱古拙,与老莲画法正可相得。这套版画另有黄君倩刻图本,《黄谱》不载君倩,其当是寓居杭州的黄氏刻工后人,因而失记,所刻亦甚佳。清初醉耕堂本《水浒传》,覆刻这套叶子做插图,较之二黄刀笔,则显得有力不从心之感。
—《张深之正北西厢记秘本》,五卷,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刊本。冠“双文小像”一幅,双面连式图五幅,依次为目成、解围、窥柬、惊梦、缄愁,都是自出机轴,匠心独运的杰作。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真本》,二卷,明崇祯年间刊本。冠“双文小像”图一幅,双面连式图正、副各十幅。署名画家有陈洪绶、仇英、孙鼎、陆玺、高尚有、任世沛、魏先等,都是晚明画坛名家。其中仅“双文小像”及双面图“軃着香肩将花笑拈”为陈洪绶所绘。后图绘崔莺莺独步庭院,手拈落英,顾盼而有情,辅之以恰如其分的场景描绘,把人物内心的冲突与矛盾揭示得极为成功。此本与上本所冠“双文小像”,人物造型皆凝静端丽、娇羞含蓄中略显抑郁,是传世莺莺像中最负盛名的佳作。唯两图除发饰、面部表情略有差异外,余皆相同。
—《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二卷。明祟祯十二年(1639年)刊本。剧演申生、王娇娘爱情悲剧。卷首冠王娇娘像四幅,皆单面方式,形态舒展隽秀,神情皆备,衣饰富丽繁缛,历来被誉为中国古代仕女画中的典范之作。
—《北西厢记》,五卷,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山阴延阁李正谟刊本。图中刊署董玄宰、蓝瑛、李告辰等,或有伪托。仅卷首“莺莺像”一幅,可确定出自陈老莲手笔。其人物精丽,神情摇荡,眉目含情,比之前述“双文小像”,无论造型写意,已截然不同。
以上四种,皆为项南洲所刻。项南洲(约1615-1670年),字仲华,武林(即今杭州)人。刀刻婉丽隽秀,线条顿挫舒畅,可明显看出受新安版刻的浸润,而又独具个人风格,把武林版画清新绵密的特色,发挥得酣畅淋漓。论者多以为就武林版刻艺术而言,他是唯一可与虬川诸黄争胜的木刻艺术家。
—《博古叶子》,或称《博古牌》,清顺治八年(1651年)刊本,共四十八叶,分四种牌目,所绘人物贤愚不等,清浊不一,既有如陶渊明、杜甫等文人雅士;卫青、韩信这样的千古名将;也有如董卓这样的大奸巨恶。这套版画绘于陈老莲逝世前一年,技法已臻炉火纯青的化境。唐九经在此本题记上说:“备须眉,横恣态”,“古雅精核,较《水浒叶子》,似又出一手眼。”陈老莲自题:“廿口一家不能力作,乞食累人,身为沟壑,刻此聊生,免人络索。”可见这时的陈老莲,已贫困交加到了何等程度!一代画学大师,晚景竟如此凄凉,实在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此本亦由黄建中雕镂。《宝纶堂集》引董无休语说:“章侯博古牌,为新安黄子立摹刻,其人能手也。章侯死后,子立昼见章侯至,遂命妻子办衣敛,曰:‘陈公画地狱变相成,呼我摩刻’。”画地域变相云云,语虽不经,也可看出两人交情非浅。陈老莲的木刻画,正是赖有黄建中、黄肇初、项南洲等名工圣手与之密切合作,才能达到绘刻珠联璧合,不失原作神韵的意境。这些木刻艺术家所做出的贡献,和陈老莲的作品一样,足以垂名后世,标柄千秋。
陈老莲的木刻画,对后世影响甚巨。清康熙时木刻画名家刘源就是因为“偶览陈章侯所画水浒三十六人,见其古法谨严,姿神奇秀,辄深向往。”(《凌烟阁功臣图·自序》)才有《凌烟阁功臣图》之作。清代中叶木刻画巨匠任熊,更是直接师法陈老莲,而创作出《剑侠像赞》等四种人物木刻画。清初张山来则说:“陈章侯《水浒牌》,近年如画灯,如席上小屏风,皆取为稿本。”更可见他的影响已广泛涉及到其他艺术领域。这个贡献,是无论怎样说都不过分的。可惜的是,其年寿不永,没能给后世留下更多的作品。
陈老莲的画学博大精深,在这样一篇短文中,只能约略论及皮毛。所述不当之处,尚祈大雅君子有以指正。
一九九七年三月北京
|
-
- 艺术家
-
- 艺术展览
-
-
- 艺术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