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第二届青年美展 刘孔喜专访

        作者:核实中..2009-12-31 16:02:56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刘孔喜,1952年生于河北固安。1969年自北京初中毕业,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1977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198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刘孔喜是一位具有多样艺术才能的艺术家。他曾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和任教,创作了许多功力深湛的版画作品。90年代初去日本深造,研究欧洲古典绘画技法,颇有心得。归国后,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从教学和创作两方面深化对古典油画以及“坦培垃”画法的研习。

          记者:您的版画作品参加了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与1985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展”,您觉得80年代的艺术家所关注的与现在的艺术家所关注的有什么差异吗?刘孔喜:这次青美展我倒是没有去看,只是在《美术》杂志上见到过那些获奖的作品,从大方向上来说,关注点没什么不同,都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及关注国家建设等,都没有完全脱离这一主线。无论是我们那个时候,还是现在,这一特征还是相同的。

          不同点,我觉得现在的画家在技术上整体要比我们那时候高了,在表表现力、造型、创作力上提高了很多。我认为,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美术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回想一下我们那时候,大家都有艺术的热情,也还有很多不足、稚嫩的地方。另外一点是,现在的画家关注的更加多元化了、面更加宽泛了。这是和今天的社会有直接的关系的。

          我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是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十分单纯,生活也是很简单的,艺术的表现也是单一的。大部分参与那届美展的人都是活跃在高校里面的学生以及一些年轻的美术工作者,并且在此之前有的画家就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作品了,而且还有些画家在文革时期就已经小有名气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展览并不是很多,参展的年龄限制在35岁之内,并且通过省市一级一级地往上筛选,每个人都是很投入的,这主要是和那时候的精神状态有关。处于改革之初,百废待兴,虽然作品的水平不是很高,但是表达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比如有些作品是反映国家建设、反映文革时期的伤痕的,还有些作品反映的是人们对新时期、新生活的渴望和憧憬等。

          因此说,这两个时期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不变的是什么?是年轻人的朝气、向上的热情。变的是技术上提高,内容题材的丰富与多元化。

          记者:您对“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有哪些感受呢?
          刘孔喜:我所经历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涌现出的很多画家现在都是美术界的中坚力量,活跃在当今的美坛,有的甚至是美术界的佼佼者。所以从这个方面看,这种类型的展览所起的作用很大,发现新人、扶植新人,给予机会,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我在美术家的内部通讯上看到一些获大奖的作品,仍然是反映改革开放,表现社会主旋律,体现和谐社会的基调没有变,这是应该的。这种官方的展览,国家和政府出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提倡和弘扬什么应该是旗帜鲜明的。

          记者:青美展在我国艺术发展中的意义是有目共睹的,您认为我们之后的青美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刘孔喜:我觉得,像青年美展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办,给青年人更多的机会。他们其实很想参与,而且他们对于官方的展览、主旋律的并不是没有参加的热情,主要是因为机会少。即便是有,也难免会因为消息的封闭而丧失参加的机会。我希望中国美协能够尽可能多地把青年美展的周期缩短一下,要么就在国展间隔的时间段内举办。或者青美展能不能三年一届或两年一届。其实举办展览的难度对于国家来说不是很大,而年轻人的热情会非常之高,在其中你会发现很多有实力、有潜力、有能力的新人。

          记者:您对现在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有哪些寄语呢?
          刘孔喜:我翻阅了一下之前几届青美展的书籍,发现有很多画家现在仍然活跃于当今的画坛,他们有些是现在的领导层,有些是著名的职业画家,有些是大学教授等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不正是年轻时候打下的基础吗?所以,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坚持,要耐得住寂寞,锤炼自己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够更加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

          记者:谈一下您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与“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展”的作品?
          刘孔喜: “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是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参加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展”是我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参加的,两次展览都是在鲁迅美术学院上学期间,并且两件作品都是我的专业版画作品。

          这两件作品,都源于我下乡当知青的生活体验,都反映了那个年代知青与农村的生活,尽管之后我上了大学,离曾经的知青生活已经五六年了,但仍然对那个时候的生活有很深的感受。我觉得创作题材对我而言,可能是延续的,也或许是当年的那种在社会底层的生活对于我太难忘了,那真的是一个特定的年代,留下了我飞扬的青春。而同样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很多人,他们的题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在大学、研究生,甚至是现在仍然在画知青的题材,所以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个性使然。

          记者:两次参加青年美展的经历对您之后艺术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吗?
          刘孔喜:当然,影响挺大,当时作为一个学生,能参加全国性的大展是十分荣幸的,觉得未来是能看到希望的。那时候我还参加过很多其他的展览,比如“第六届美展”、“全国第七届版画展”等,而且在我读本科的时候,我有一幅叫做《赫哲渔乡》的作品参加了“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览”,当时一起参展的还有很多画家,像徐冰、何多苓等,我们的作品被选送到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展出。在那时候能有这样的机会,取得这种荣誉,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这也让我对以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记者:伟子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54(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