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09-15 16:26:22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内容提要: 美术院校的版画创作教学本身存在各种的可能性,正是由于这些可能性,使我们在教学规范中追问和研究其意义,目的是为了增强版画艺术创造的表 达力度。本文通过几个重要环节的分析,从人文的角度论述了创作教学中应注重精神的引导和对可能性的尊重。这对于今天的版画创作和教学有着 积极推进作用和意义。关键词:版画;教学;创作;人文关怀;可能性
引 言:今天的版画艺术创作置身于大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背景,与别的画种一样存在着太多的可能性,正是这些可能性,使我们对艺术问题不断思索、寻求更为贴切和更有力度的表达。不愿意局限于技术、甚至版画家的角度探讨问题,已成为这几年常谈论的问题。再就是如何重新判断和理解版画概念的延伸已成了今天版画家自觉的话题。版画家在身处的境地和肩负的使命中迫切地思考这些问题。在理论上的扩展和延伸无疑是容易的,但作为美术院校的教学,如何将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提出并研究和解决,在今天却有着特别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年轻的学生是最具有敏感度的,他们还没有具体的形象束缚,所以更具可塑性。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固有的这代人的品质和文化结构。我们只有真正认可了他们的优势,才能在教与学的关系中真正产生互动的作用。
在2002届本科生毕业创作的指导过程中,就发现有许多和我们平时思索相关联并属于版画创作教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今天版画发展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美术院校是培养专业版画创作人才的基地,毕业创作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和提升学生思维的重要课程,他们将四年的 “劲”都憋在最后的毕业创作。换句话说,他们通过几年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技巧和能力。正如他们四年为自己积累打造了合适的武器,最后需要用这些武器刺杀敌人,才能真正使武器产生意义。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如何引导他们使用好武器,寻找假想敌,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刺杀敌人。
然而,创作教学有着许多不明确的因素,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许多来自于学生自身自觉的思考。如果说对可能性、创造性的尊重已变成今天我们学院的传统,那么我们更不能忽略这种教学上的可能性。因为,在今天“和而不同”的艺术教育格局中,更需要有宽容、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
一、来自他们这代人的自信和判断力
每个时期都会产生优秀的艺术家,身处其中的年代也是一样。也就是说,作为新艺术的后援力量,他们的年龄本身就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人的成功是一个综合的因素构成的。当这些即将毕业、创造力旺盛的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时,无疑有一种很强的自我意识。因为他们明白这是发展的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能很容易感觉到这种自觉的气息。这还来自于他们这代人所独具的社会结构、文化知识结构、生活方式等复合因素,就像我们在思索和前人的差异一样,他们敏感意识到这点后,在艺术创造中,通过技术的转换,他们的作品明确属于他们思考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状态。对于这点的认同,作为教师首先要对他们的特点给予尊重。我们时常生怕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理想,但在他们的状态中,其实有着不同的理解,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他们对生活充满着热情,我们从他们自己处事的方式、艺术作品以及文字,点点滴滴中,能很好体会到更年轻一代的精神活动。以下一段话,摘自一位毕业生的创作体会,其中能感受到他们这一代人的一些想法。
我行我素——那是不想随波逐流;一点散漫——只是自由天性的如实表达;投身潮流——但有自己个性的选择;没有追求——那只是表面; “似乎”无责任感……哦那只是“似乎”不想强为自己套上多余的沉重,那会影响轻松放歌,不要虚伪,不要谎言,不要繁多的形式,只想尊重自我,只想顺其自然。看起来,好像是在游戏人生,事实上,每个卡,我们都是执着面对。
他们会对前人的行为和精神成就而感动,同样,我们也会被他们生猛、热情的生活态度所感动。如果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更多感受到的只是前人的话语,那无疑是最大的遗憾。我们真切希望是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了他们,看到那种属于鲜活的灵性,这是他们个人生命意义自觉寻求的显现。其实这已涉及一个很本质的问题,就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艺术作品只不过反映了他们的精神存在的一面。
二、来自对创作规范的把握
在今天我们应该拥有开放的姿态面对当代文化艺术问题,艺术家应具有个体自由的学术自觉。今天的艺术越来越关注社会现实的精神关系。在艺术教育中,在这种人文关怀的意识下进行具有规律性的引导。我们在与高新科技的对话和艺术终极关怀的人文立场中,注重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性疏导。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已无遮拦地进入中国这块土壤,中国艺术家需要面临的是如何面对传统及作用于今天的外来冲击。在教学,这种自觉的意识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才能真正地使学生知道他们应该固守什么,应该去超越什么。我们的出发点是要调动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他们除了对生活、艺术的热情,更需要一种文化的依托,一种人文修养,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底蕴。“无规矩不可以成方圆”,所以在充分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同时,给予他们相应的规则。今天,版画的发展,在原有的视觉经验前题下,需要在边缘的探索中,寻找新的视觉表达。
现在的年轻学生,更注意作品本身的视觉张力,关注点的转移,自然导致放弃某些规范,这是基于他们内心标尺的定位调整。我们将版画某些概念给予放宽。定位于印痕概念艺术作品的游戏规则作相应修改,敏感的年轻学生很快就会放弃原有的框框,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活力、自由的表现手法和样式,但始终没有离开版画经典意义中最为珍贵的属性“版”、“印痕”。反而增强了他们对版画这些与生俱来属性的兴趣,并把握得更为彻底。当他们将两极延伸的意识一旦确立,作品的面貌便自觉地产生相应的变化——向着一种充满陌生的视觉经验转化,而逐渐脱离惯性的视觉经验。其实我们教学中关注和着重的不仅仅是作品的样式,而更重视创作方法,这也是后现代艺术特点的启示。所以在具体的引导教学中,更强调思维的维度开发,强调他们整体思维的理念,以及他们整体思路的敏锐方向,而不简单局限于具体画面的方方面面,艺术教育不同于个体艺术家的创造行为,寻找和总结规律性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墙淌诘牟⒎欠绺瘢??枪媛桑??邢喽缘墓娣缎裕?馐且恢炙刂实呐嘌?D康氖桥嘌???丛炀?竦亩?Α?
三、来自对技术的尊重和超越
技术只是技术,要成为艺术,需人的能动因素,调动智慧,赋于精神,这是无可置疑的。在美术学院如何对待技术的问题,在今天应该重视。中国美术教育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十分注意技术含量的传导。在具体版画专业的教学就更明显能体现,没有精湛的技术,不可能产生优秀版画精品,它是帮助我们实现理念想法的手段。在今天大家对技术避而不谈的情况下,我依然认为在学院教学中一定要具有相当严格的技术训练,这其实也是一种素质的训练。版画发展应该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一是对原固有经典的技法、语言作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把握,真正从本质上解决那些属于版画概念中的种种问题,例如对传统版画作深入的研究。另一端,应该对新技术、新技法以及新媒介的大胆实验和探索,以拓展版画表达方法的新的可能性。只有从两极入手才能真正意义把握住版画的概念进行延伸,这样才能把握住版画文化的根源。作品在原有的规范中走向边缘,正是这种边缘意识,唤醒和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勇气。这是艺术探索中一种重要的品质。在这过程中,很自觉地走向了综合。这包括了和高新科技的结合和各版种的整合,和其它画种甚至空间艺术的有机交融互渗,所有这些都会给他们的作品带来不一样的可能性。自身的特点越强,将在综合中越具有穿透力。在寻找新的可能性同时,应着重研究版画的传统,这是对学术的一种尊重,并非偏离和消解了作品的技术含量才能进入到另一个新天地。相反,如果进一步利用好属于固有经典的技术,能使我们的艺术创作真正意义地进入当代文化和现实的思考显得更有意义。我们对固有的传统应该固守。
然而,我们也不会忘记,学院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这是艺术创造的本质。技术的训练、目的是为了创造。对技术更为严格的把握就是要超越技术本身。在教学中,在平衡两者的关系,有一个“度”的问题,学生如何感觉和理解现实,更为重要。将本专业的技术规范系统化是学院的功能。对本体语言的透彻把握,才知道每个版种本身的优势和不足,才知道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取长补短,才知道怎样轻易超越技术的约束,进行更为自由的表达,创造出新的文化视像。我推崇这种“寻根”的方式进行突破,对当代艺术语言的领会,需要有更为敏锐的观察力和宽阔的文化视野。
四、来自对创作母题的选择和判断
抛开技术问题,将首先会考虑,画什么?在创作指导中,我们始终强调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现实。所指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真实的生存思考。这需要他们有自己的切入角度,对生活的理解需要他们判断和体验,进入对人类、对社会的思考,恐怕不将简单停留在审美的角度,还需从社会学、现象学等更为广阔的维度对事物进行思索。其实这给艺术家和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事实上这是应该自觉主动去做的事情,换言之,就是必须具备的质素。只有真正开阔的思维,才懂得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去感觉世界。
增强人文意识,加强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已成为今天美术学院必须弥补的一环,从中也可以明白,今天的艺术人才是从技术占优走向更为复合型的人才。对文化、对社会思考的敏感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水准,对艺术家也是同样。
只有放在宽阔的文化视野上,学生们对艺术创作的母题选择才会做出更为真切、更有意义的判断。今天的艺术发展,越来越走向大众,版画艺术的发展同样如此,贴近民众,直接地和民众交流,甚至引起民众的参与,已是迫切和自觉的事情。所以如何体现和表现“生活”,在今天的创作教学中,应重新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上。提到生活,学生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在原有理解中,对“生活”的概念有一个模式,被理解成下乡、远方的生活体验才是生活,忽略了身处其中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不难调整,只是认识问题,因为他们本身就在生活中。当然,每个人的精神生活不一样,情感不一样,当一个艺术家热爱远离身边的生活境地,能找到一种精神表达,同样是真实感人的。只不过,这可能又远离了身边的现实,作品将失去一些现实思考的价值意义。
当我们仰视几百年前大师的作品时,有着各种的冲动,这些传世之作使我们得到许许多多的恩惠。之后,我们又会发现这些作品更多是属于作者活着的时代,是他们在某个时间及某个空间的成就及所认为的艺术。我们面对这些作品时,是在距离中产生意味。
三十年代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产生了大批富有精神力量的木版作品,相信这些作品所起到的作用远高于作品本身。艺术家将他们身处年代的现实,通过木刻的方式有力地表现出来,毫无疑问,在当时历史背景的民众更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精神感受。今天我们面对这些不朽之作,也深为感动。我们通过所受的教育,各种各样的信息积累,潜意识地帮助自身阅读作品并和作品发生关系。这些作品固然是好,但它属于那个年代的产物,已屹立于中国艺术史上。进入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随文化演进的轨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在多样化的艺术格局中,要成为重要一员,必须站在文化高度进入时代的精神领域进行思索,真正从当代文化意义上进行艺术创造。今天,我们也企望能创造出使后人想起今天特定年代的艺术品,也就是说,希望作品具有时代的特征。那么作为艺术创造者,如何使作品从这方面产生意义,真正具有时代精神,这自然涉及到如何表现属于我们生活所触及的社会问题,所思索的文化问题等。中国版画需要通过本体语言的建构和边缘的摸索去表现当代人的精神,纵观活生生的现实社会,通过信息网络反馈在时间流程所发生的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知这一切,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思考判断,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行为,许多切肤之感就在生命过程中积淀。所有这些都作为客观的存在,每样事物的存在,本身都有它自身存在的理由。然而,对今天各种事物如何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判断,在艺术创造中怎样超越个体,对现实生活给予角度,将是艺术家的工作。享用今天特有的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也是从不存在到存在的过程。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信息资源及当代社会文化资源本身亦是艺术创造的资源。
提出对今天艺术资源的判断,本身就是希望艺术反过来能成为反映这些资源的载体。从而使它们之间能真正产生关系,所以我认为我们更应该从存在的理由出发,真正贴近现实生活去寻求艺术的意义,直接地从人间生活中变现为形式,其实这更需要建立一种严肃的文化批判精神去关切艺术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但是我们还需自问,今天我们的生活又是什么?生活当然是以存在为依据。
五、来自教与学的互动关系
美院学生的毕业创作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与学的互动关系中完成的。 美术院校的教师肩负着艺术家和教师的双重角色,作为艺术家在艺术上应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力,作为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学养和人格魅力,技能方面应有相应的水准。对于知识分子,我们应越来越注重身后的人文关怀,应自觉确立一种人文关怀意识。在关注个体的同时,应更关注共性的人类社会。在学院里,教师的水平对学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创作课教学中,因为存在太多的可能性,所以教师和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也最为活跃,许多创作理念问题、技术取向的问题都在交流中产生和明确化。创作教学更多是一种思想交流的过程,以开放的学术态度进行交流与引导,是教与学相互尊重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能指出方向,学生有时候缺乏理性的判断力,但他们往往敏感富于锐气,并且不满足现状,有实验的勇气和激情。他们所具备的这些可贵品质,反过来会促动教师的神经。我们在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优化中有所触动,得以保持学术思索的状态,达到良性循环。
今天,我们应该感谢后现代主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元、多样化的眼光对待这个世界,由于有了各种不同的角度才构成如此多样化的艺术格局。每个人的文化背景、阅历不一样,对世界的感悟就不一样,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强调他们的真实。对现实,他们有这代人特有的理解角度,看他们的画,他们就是他们,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他们本身的特点就已构成了一个层面。我们教学注重的是思维方法、艺术规律。至于某阶段的艺术面貌和样式,是在发展变化中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理解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意识的确立、思维方式的确立和对理念的思考,是否具备真正的文化批判精神,是否人文的、更广义的对人性关注,这是驱动人的创造性的精神动力。这些将对学生在艺术生涯中享用终生。
所以,在2002届版画系毕业创作具体指导中,我们更注重学生整体思路的发展和思维的一致性,教学过程强调在交流中将各自的创作理念明确化。培养他们主动判断事物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完成大量的作品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先将他们的状态和思路引发到感觉上,结果学生反而变得更为主动、更加独立,并有很强的意识发掘属于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判断。每个同学的异他性便自觉地形成,最终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点,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并从中能看到他们的文化取向和技能优势。这种自觉的调整是一种经过思索自然形成的产物,来自于同学们自身。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实验精神,也使他们的作品在某些方面脱离了原有版画的局限,无论是画幅尺寸、展示方式都能感觉到他们的智慧所在。尽管有些作品看上去还不够成熟,但最为可贵的是从这一大批富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中,能看到了艺术家
应具备的品格,以独立的人格用艺术的方式感觉世界,懂得用自己的武器去寻找假想敌。也体现了他们的执着和自信以及做学问的一种态度,更看到了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存在。
结 语
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教学,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其影响是深远的。他们从中感悟和理解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中国当代艺术的背景关系,为文化艺术的丰富性提供了历史的机遇,美术院校肩负着艺术教育的特殊使命,我们希望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总结,对艺术规律的引导,能真正意义调动我们的创造力。面对具有针对性的文化社会问题,愿这些艺术学徒能找到自己表达思想的方法和手段,并有自觉的人文关怀意识去进行艺术创造。
拥有怎样的文化视线在今天的艺术创造中将起重要的作用,我们所处的现实就是后现代的现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无原则主义和多原则主义共存。因而,没有为什么,一切都行,这更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判断力和选择方向。所以客观本身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本文探讨的是版画创作教学的可能性,是在一种规范中探讨问题。由于多种因素形成了这些可能性的存在,因此,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将这些因素超越转化成艺术视像以增强作品表达的力度。
正是存在各种的可能性,使我们今天的教学和艺术创作保持如此的多样化,并以可能的方式,使艺术与民众得以沟通和理解。我们还必须明确我们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从事文化活动,以此为起点,追求其意义。所以,我们对各种可能性应给予足够的尊重。
来源:网络
|
-
- 艺术家
-
- 艺术展览
-
-
- 艺术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