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走出传统 切入当代―江苏版画新趋势中的新格局(作者:齐凤阁 )

        作者:核实中..2009-09-15 16:00:31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江苏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版画大省之一,几十年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与势头,当社会转型、版画滑坡、有些省区痛感后继乏人之际,他们有一批年轻版画家又崭露头角,有的已渐趋成熟,并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既得力于江苏宽松的文化环境与浓郁的艺术氛围,又得力于他们前辈版画家对版画队伍建设的重视及对年轻一代的培养。1998年11月举办的江苏省首届美术节版画大展,虽然未能囊括近年江苏的版画精品,但也展现出其雄厚的实力与潜能,呈现了江苏版画的发展趋势与格局。
            水印木刻流派原初风格的分化与消解,多版种多取向的当代品格的确立,是近年江苏版画的大趋势。虽然仍以木版水印为主体,但力图走出传统、切入当代,不仅成为青年版画家的追求,而且在老版画家张新予、朱琴葆的《茶座》、程勉的《古老的桥和干涸的河》中,均有明显体现。张新予自十余年前便开始了现代风格的探索,其一批具有块面构成意味的版画与他此前的风情写实作品形成极大反差。然而此种途径对于传统底蕴丰厚、现代观念缺乏的老版画家而言,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但不改弦易辙想超越又极难,因为江苏的水印版画技法经吴俊发、黄丕谟、张新予、朱琴葆等老一代版画家们的精心营造,李树勤、杨春华等中年版画家们的充实与拓展,已抵纯熟的境地。若想突破,不仅需有全新的观念,而且要有精神文化积淀与技法上的充分准备。在这一点上,年轻版画家进行了种种探索,并已卓有成效。以此届展览为例,一种是以观念表现与图式变革,实现对以往版画视觉形态及意境抒写的逆反,如张岚军的《对话》、濮存周的《厚土》等。一种则以复归古典传统的方式,实现对创作水印版画的变易,如张放的《桃花源记之二》中对传统画意的吸纳及文人情趣的承载,顾志军、王景萍的《画境文心》、凌君武的《闲情偶寄》以拳刀单刻,对古代复制版刻技艺的升华,还有冷杉的《生存联想》中西传统的对接等,这些均与60年代兴起的江苏水印版画迥异。当然如何承继传统又超越传统,是此类追求的画家需深入思考的课题。另一种以陈琦为代表,包括他的学生王坚如的《问题女孩》等,着力于印刷技艺的精纯,对线及浓淡的精确把握,对工艺性、装饰效果的追求,在冷逸、淡漠中呈现出一种有别于以往水墨淋漓的效果和超脱平和的心态,把木版水印的特性及语言表现力发挥到一个新的境地。近年的铜版与丝网版画以现代语言方式突破了江苏版画的单一品格,不仅是对版种的拓展,而且是对江苏版画传统的冲击与挑战。王轶琼的铜版画已超出了江南的物象资源,以东方文化符号表达一种抽象的精神理性,在媒材物性的探索中发掘铜版画的特质。即使他创作的木版画如《远山的倒影》等,也以现代观念整合传统图式,从创作思路至视觉形态均具新意。郑忠与刘波的丝网版画则以纯抽象的语汇或表现对生命的省悟,或抒写对传统的情结。在水印丝网版画领域,郑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近期创作过分倚重于制作,使有些作品文化涵量缺乏,但在丝网版画技艺上则向前推进了一步。
             无疑,近年青年版画家的尝试与探索,丰富与拓展了江苏版画,虽然画派的原初本色受到消解,但这走出传统切入当代的取向,肯定是有利于江苏版画发展,又适合于此代画家的一种抉择。
            画院版画与学院版画并存,以画院版画为主体,是目前江苏版画的基本格局。与四川、云南等地不同,江苏有四家版画院(省版画院、苏州、启东、东海版画院),有一批以创作为主的专业版画队伍,他们的艺术底蕴建立在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上,其艺术取向以现实关怀为基础,由于长期风情版画的创作与对地域题材的专注,使一批版画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与审美惯性,虽然已不像以往那样经常深入生活、实地写生,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对本土资源的兴致,使其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面前,呈现出一种稳定与守常的品格。
            其实江苏版画的组织领导者有自己的主见,他们提出的首先是中国的然后是现代的口号,也许是合于其本省的一种发展战略。他们的优势是民族传统与地域特色,若丢掉优势像美术学院的青年版画家那样搞探索性、实验性版画,或许得不偿失。但“若无新变,即无代雄”,因此他们又鼓励学院版画的发展。不仅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系的师生力图摆脱通俗写实风而趋向现代,而且画院的一些青年版画家亦争相到美术学院深造,更新观念,重塑自己,使得学院版画在江苏版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江苏版画的大背景与大环境,使濡染其中的学院版画也不像有些美术学院版画那样崇新求奇,对待传统与生活,不仅不是采取鄙弃与戏谑的态度,而是有一种既疏离又亲和,既承传又超越的态势。这就使得江苏的学院版画能与画院版画在异质同构中互补共生,同塑本省版画的当代品格。
            通观江苏版画,前景令人乐观。但有两点似应省思,第一关于超越“绝活儿”层面。力倡每人身怀绝技,是使江苏版画走向精纯的重要原因,正是这种倡导,使一批青年版画家精研技艺,或在木版水印,或在铜版、丝网、石版以及拳刀单刻等方面,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程度。所以能在全国大展中连获大奖,也都与此有关。但是单纯倚重技法层面的绝活儿,过分注重工艺制作,势必情感投入不足,或忽视文化取向而造成精神内蕴的轻浅。艺术作品的精度肯定取决于作者的技艺,而深度则取决于画家的思想与修养,那么最终其高度则是由两者的完善统一决定的。如果画家能在这两点上苦心修炼,又注重生活体验与现实关怀、人文关怀,会使江苏版画更有力度与分量感。
            第二,关于选准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契合点。江苏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此点优越于他省,若割裂与抛开传统肯定是不明智的。所以江苏版画几十年间一直注重承继传统,包括此届版画大展仍有许多版画为传统文化取向,并且不乏优秀作品,如《青铜系列》(金明华)、《丝绸春秋》(张天星)、《春韵》(李树勤)、《吴歌新译》(潘裕钰)等。但也有观众认为有的作品太似古代复制木刻,或与国画工笔、水墨画效果贴近。不能超越传统便易于落入窠臼。在传统与当代文化契合中必须以当代为主,立足于当代,用当代文化精神熔铸传统因素,亦可用现代观念提纯与整合传统,让传统语汇溶入现代图式之中而获取当代性与现代感。在版画对其他画种语汇的吸纳中,则应立足于版画,强化版画特质,发挥版画优长。如此,江苏版画才能在既是中国的同时,又是现代的,而且是其他画种无法取代、具有独特存在价值的版画。

          来源:网络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45(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