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高教转型期学院版画的定位与取向(作者:齐凤阁 )

        作者:核实中..2009-09-15 15:18:31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近年,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宽口径、厚基础,淡化专业意识、增强适应能力等口号的提出与贯彻实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已成不争的事实。以固有的观念与尺度抱怨生源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下降已毫无意义,积极的态度是以新的质量观、人才观及新的教育理念,面对这场变革,以冷静而理性的分析,与切实可行的举措,处理好当下面临的矛盾。就学院的版画教育而言,当务之急是找准自己的坐标,把握正确的取向,否则便无法结束茫然、徬徨的状态,无法改变被动的局面而走向自主。

            
          一、精英型定位与大众化教育的互动
            学院版画包括版画创作与版画教育两个方面,前者的成果类型为作品,后者的成果类型为人才。两种成果均有一个定位的问题。关于学院的创作版画无疑属于精英型,因为它是一种不以低就大众的审美趣味为主旨,而以提高人们艺术欣赏能力为目标的专业的高品位的版画。就我国版画的格局而言,可大体分为学院版画、画院版画、业余群体版画、少儿版画四种类型,前两种属于专业的精英型版画,后两种属于业余的大众型版画。它们肩负的任务也各有不同,大众型版画主要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大众审美的精神需求,其中少儿版画还有一个开发少儿智力、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目的。而精英型版画则不单纯是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而是把提高看得比普及更重要,尤其是学院版画,其学术探索的趋前性、语言技法的纯粹性、视觉形态的超验性等,都不可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特别是那些挑战传统模式,打破审美惯性,与通俗性、可读性相悖反的学院版画,不仅普通观众看不懂,而且一些专业人士亦感茫然,这已司空见惯。所以用看懂看不懂为标准衡量学院版画,这肯定是一个误区。当然曲高和寡与故弄玄虚是两码事,我并不以为学院版画都具有高品位,事实上,学院版画高低不等,反差极大,因为就学院版画的创作主体而言,也是一个参差不一的复合体:有创作经验相对丰富、艺术上较为成熟的版画教师,有经过本科阶段训练又进入高一层次的版画研究生,但其中也不乏因我国研究生招生录取的考试科目与标准的偏颇,而专业素质与创作平平者,还有初涉版画领域的本科生,队伍扩大,但优劣悬殊。不过就整体而言以及就我国当下版画的格局与其肩负的任务来看,学院版画没有理由不坚持精英化的路向。

            那么版画教育是否就全然趋向大众化呢?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提法主要源于两个事实,一是扩招、数量上的激增,使接受高等教育已不是少数人的事;一是大学由专业型教育向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两种转化也体现在版画教育中,以我国的艺术院校版画系招生为例:五年前每届一般招收本科生为10名左右,而2004年则增至五、六十名,就连素以培养高精尖人才著称的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也比五年前扩招了五倍左右。单就这一点而言,版画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已经形成。而且由于版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失衡,使版画专业毕业生改行,这就迫使院校教学改制,通过拓宽专业面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光综合性、师范性大学中的版画专业实行前两年基础课,后两年专业课的二二制,而且一些美术学院的版画系也打破版种界线,采取以风格取向划分工作室的体制。然而向素质型、普及型转化的本科教育,只是版画教育的一个层面。如果说大学本科开始趋向大众化教育的话,那么硕士研究生则属于精英型教育,因为所培养的人才属于专业的高层次的人才。近年,随着本科的扩招,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也在增加,而且中国美术学院开始率先培养版画博士生,这标志着我国的版画教育步入了更高的层面。

            硕士、博士培养的精英型定位与本科教育的普及型定位并不矛盾,它们是一种互动的补充关系。后者为前者提供生源,而对这生源的要求不是要有多么精尖的版画专业水准,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较高的素质,使其更具有发展潜力与后劲,否则便成为倒立的金字塔而无稳固的根基,这也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对于本科生的质量标准也要重新认识,须知,扩招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已不再是版画家,而应该是具有创造性思维与版画基础知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走向社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继续深造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可塑性。若不具备这一条件,便是不合格的产品。其实这种新的培养目标,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更增加了培养难度。固为无论是教师的能力、知识结构,还是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包括生源素质等,都不适应,而这种更新与转变需要一定的条件与时间,这正是版画教育目前处于两难境地的原因。关于版画教育的分层次定位似乎不会有什么疑义,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版画创作的精英化与本科教育大众化的关系。学院的版画创作对于人才培养往往具有导向作用,这不光指教师的创作会成为学生培养的环境与条件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学生追求的艺术目标,而且学生的创作也必须坚持精英化原则,其中研究生的创作自不待言,即使本科生的毕业创作,亦应坚持标准、提倡原创性,只是应从原来强调出作品而为强调创造性思维与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学术取向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精英型定位要求学院的版画创作坚持学术取向,要求学院的版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两者既相辅相成,又具有必然的联系性。

            所谓学术取向,不是指版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的互补与互动,亦不是要求版画家专注于学术探讨,而是指版画创作对文化问题的关注,即切入当代的文化语境,从不同层面揭示当代中国的精神问题。这便要求版画创作具有人文指向和精神指向,要求版画家直面当代人的心理矛盾、社会矛盾、现实弊端及精神冲突等。如对个体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人生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等矛盾现象进行探询与表现,从而使作品具有精神文化涵量。因为学院版画说到底是具有当代中国文化特征和精神特征的知识阶层的版画。
          具有学术取向的学院版画体现出一种理性倾向,其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不应停留在表层上对文化的简单附会,或满足于对流行文化符号的袭取,而应通过文化现象进入深层的思考,甚至能深入到文化的核心境层。即是说,不是借用现成的文化符号对现象进行直观反映,而应通过富有个性的视觉载体对内在需求的表现与传达。这便要求学院版画家不但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有学术自觉,不但要有独特的体验,而且应能独立思考。在知识结构上,应注重文化积累与理论素质的提高,这不仅是具有精神文化涵量的版画创作的需要,而且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很难想象,低素质的教师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一个不关注文化动向和精神趋向性的画家,其作品也很难具有文化指向与精神深度。

            当然,版画创作坚持学术取向不是图解学术概念,不是演绎哲学定义,更不是随意取一个不着边际的画题故弄玄虚,需以作者一定的知识量与对主观世界的深刻省思和对客观现实的深入体悟为基础。在问题与文化针对性中寻取契合自己的切入点,在精神深层酿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个性。唯其如此,才能在学风与画风上率先垂范,而不至于使学生受到误导。
          版画的学术取向要求拒绝平庸、坚持高品位。学院版画本来就不是通俗艺术,当然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雅艺术,她是一种学术文化,不仅强调精神价值,而且注重艺术格调,甚至与商业文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她不仅很难以赏心悦目的形式满足大众的审美愉悦,而且不应以低俗的情调迎合一般观众的官能刺激。她对高品位、对创造性、个性的强调,不仅维系了学院版画的权威性,而且对于学生价值取向的规约,对创造型、高规格人才的培育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版画专业培养的所谓高素质人才,应该是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应该能将思想文化素质溶于专业实践之中。大众化教育不是将培养对象的素质标准降低,而是通过宽口径、厚基础将其综合素质提高,而使其走上社会后更具有适应性与多向发展的可能性,只是不要求、也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成为版画家。但是作为版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只能在专业学习与实践中实现,这样说来,其环境与氛围的学术文化涵量便至关重要。特别是教师创作中的取向与追求与学生自身的取向与追求,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肯定学院版画的文化关怀、理性倾向和注重个性追求的专业品位。


          三、实验取向与创造型人才的塑造
            如果把创造型思维与素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那么实验取向无疑是学院版画应做的选择。因为实验取向说到底是一种探索精神即创造精神的培养。无实验便无探索,无探索便不能创造。

            实验取向概而言之可分成形而上的精神性实验与形而下的物性实验两类。精神性实验要求学院的版画具有先锋意识。在观念上、精神上具有引领潮流的超前性。这不仅要求学院的版画师生有推进版画发展的责任感,而且要强化自身的超越意识,即敢于超越自我与超越他人的自觉意识。要以新的视角对现实与传统以及自我进行审视与批判,从而使学院版画在人文精神的层面保持一种鲜活的变革意识与前沿状态。

            这种前沿状态只能通过实验与探索来实现,否则或陈陈相因或固步自封便会使中国版画裹足不前。事实上,近二十年学院版画在版画的家族中一直起着先锋的作用。尽管在创作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教育上也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有些学院的版画专业大胆探索,已经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呈现出了显著的效应。据有人统计,版画专业的学生走上社会后适应能力最强、在各领域成功率最高等,都应归功于此。因为这种追求是对学生惯性思维的直接催化,是对创造灵性的一种激发。实验取向说到底是指向未知领域的,通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重要的还不是创作成果,而是培育出来的崇尚原创性、鄙视模仿性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对一个人在工作与事业上创造力的发挥作用不可低估。

            问题在于,一个时期一些人曾把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视为创新,把对传统的承继视为模仿,这是一种误解。须知,超越传统并不是割断传统,而超越西方则必须走出西方现代主义的阴影。否则把自己变成西方现代观念、精神的传声筒,和借用异域的文化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样,都称不上原创。因此,版画创作的实验取向应该在精神性和物性两个方面,着力培育学生的原创能力。

            由于版画材料的丰富性、制版印刷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训练过程的实验性。在反复实验中,新的版材被不断开发,新的技法被不断利用,在此过程中,既养成了勤于探索的精神,又提高了动手能力,这便是版画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但假如在版画创作与教学中只是传授些现成的版画技法,而不注重在实验中培养探索精神,那么培养的学生也只会成为熟练的技工,但却不会成为创造型人才,这便是教育的失败。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学习知识与技法,而是强调在掌握知识与技法的同时,探索精神的强化。因为从人才发展战略来看,探索精神与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比知识的摄取更重要,所以学院版画教育应该坚持这一取向。

            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观念、知识结构、艺术取向与学生的需求及培养目标不对位,不仅目标的实现成为空话,而且教师也将始终处于尴尬的境地。想使趋势逆转回到原来的教学模式中去已不可能,只有调整自己的观念,补充新的知识,积极应对,才能在双边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虽然调整、充实自己并非易事,但在高教转型和知识爆炸的时代,这是唯一的选择!

          来源:网络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45(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