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版画评论后记(作者:齐凤阁 )

        作者:核实中..2009-09-15 15:18:09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深圳的春节要比平时清静许多,深圳的冬天也不寒冷,仍然是花红草绿,充满生机。我家的楼下便是荔香公园,从书房可俯视公园全景,23万平方米的园林景观拥有开阔的草坪,繁茂的荔枝林,和南国特有的椰树,紫荆花、木棉花、勒杜鹃默默地绽放……在这安静、闲适的节日期间校对书稿,别有一番心境。
          算来与美术结缘已有30余年的历史,1973年东北师范大学成立美术专业,我有幸成为试办班的首届学员。当时一心想园画家梦,所以用功极勤,但我自己也未想到,毕业留校后却对美术史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涉美术史时,崭新的领域既令人兴奋,又感到茫然和力不从心。因为美术史的研究与写作不仅要有美术实践的基础,而且需具有历史知识及理论和文学修养。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恢复高考后我又考入了中文系。在系统的文学史论的学习过程中,与美术史论相比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我一边学习,一边发表了一些美术史论方面的文章,但第一篇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是就读期间刊于《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 年第3期上的《谈传神论对中国画的消极影响》,现在看来文中有的观点是较幼稚的,但《中国哲学年鉴》和《文艺理论研究》转登了论文的主要部分,这对我是一个不小的鼓励,也激发出继续研究的动力和热情。

            同年毕业回到美术系后,便开始了独立的美术史教学与研究。我很羡慕如今那些有名师指点的年轻学人,他们初涉学术,便方向明确,不走歧途。而我则左冲右突,心中无数。开始钻研一段时间中国古代美术史,接着主攻外国美术史,虽然均有论文发表,但对那些通过间接资料得出的结论自己都怀疑其可靠性,于是我把主要精力转向史料易求的中国现代美术史。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几年间各处奔波,采访了当时还健在的常书鸿、吴作人、蒋兆和、关山月、李桦、古元等一批著名美术家,他们对我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补充了许多在图书馆无法得到的鲜活史料,有的对我为其撰写的评传进行认真校改,有的后来还陆续补寄资料,至今想来令人感动。

            正是在对中国现代美术家的资料收集与研究中,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版画史。当时是应一家出版社和力群先生之邀为他写传记,力群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起步的我国第一代版画家,他的艺术历程几乎和中国新兴版画的历史一样长。在对其资料收集、梳理、研究中,我发现在三大画种中,版画史论的研究与中国的油画、国画相比要薄弱得多,虽创作成果甚丰,但未出版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创作版画史专著,不仅没有形成专业的版画史论队伍,而且某些问题的探讨尚未进入学术层面。经过对自己与研究对象的审视、分析,我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目标,一路走来,不觉已有20余个春秋,虽然这期间承担着繁重的中外美术史教学任务,但版画史论的研究从未间断。

            诚如宋源文先生在本书的序文中所言,我奉行实践美术史学观,因为版画史的研究若离开版画创作实践,不注重原始资料的占有,不仅客观描述没有可能,而且规律的总结与理论发现也将成为空话。应该感谢版画家,感谢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与中国版画家协会的领导,是他们使我贴近版画、融入了版画的漩涡中。尤其是近十余年,我作为评委,参与了所有全国版画展的评选工作,这使我能紧紧跟踪版画现状,对于了解版画的创作倾向,把握版画的发展脉搏作用非同一般。另外,我应邀主持的一些版画学术研讨会,以及《美术观察》、《美术文献》等刊物邀我主持的版画热点问题讨论等,对于我从宏观上把握版画的学术问题,在微观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都具有积极意义。

            记得十年前在北戴河召开的第三届全国版画家代表大会暨版画学术研讨会上,我提出把版画学作为学科来建设的构想及史论评三维推进的主张,受到与会专家及领导的首肯。但实施起来并非易事。因为学科建设并非个人行为,需专业同仁共同努力,而且要得到学校领导的理解、重视与支持,否则即便不是一事无成也将收效甚微。就我本人而言,感到欣慰的是,我的研究及在版画学学科建设方面的努力一直得到单位的支持。我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学校为了推动版画研究,专门成立了版画研究室,这在当时全国的院校中并不多见。另外,尽管学校教学任务繁重,但为了收集版画史料,我却可以几周、最长时达几个月时间奔走在各版画省区与版画家之间。1998年调入深圳大学后,学校支持我把全国仅存的一种版画期刊由北京移来深圳。应该说,《中国版画》易地改版之后,作为版画的一个平台与窗口,为中国版画的发展包括版画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深圳大学最令我开心的还是版画学学科建设上的进展。版画史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的开辟,填补了我国版画史论教学的空白,目前在读的学生已有十名,他们既学习中外版画史、版画理论,又学习凸凹平孔等版画技法。我不奢望他们将来都能从事版画史论的研究与教学,但是每届毕业生只要有二分之一能固守专业,那么经过几年、十几年的滚雪球,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版画史论队伍便会生成。到那时,再谈版画学学科建设,估计已不会被学术梯队的问题所困扰了。

            近几年,我除学院的行政工作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我要求学生从本科生的学习模式中走出,而我也极力摆脱本科生的教学模式,我们力图在讨论和探究中进行创造型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有的课程结合我的研究课题,如版画学导论是我版画学建设构想中史论评三维推进的基础理论部分,在这门课中,我们对版画的特质论、形态学、创作论、发生学、接受论、市场学,以及版画教育学、社会学等进行专题研讨,各个击破,如果顺利的话,近几年这一成果将会与读者见面。

            回顾自己在版画史论评方面的探索过程,于版画史上用功最多,1994年出版的《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史》,前后用去了我将进十年的时间(中间出国两年),作为国家教委的社科规划项目与我国当时最完整的一部现当代版画史著,虽社会效益可观,学术影响颇佳,但这十年磨一剑的甘苦只有作者自知。随后我转向专题研究与个案评析,试图从理论的高度对版画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对版画家及流派进行评述、论析,以此深化对20世纪中国版画的认识。于是才有了今天这部书稿。当然,书中许多文章是应编辑与版画家之邀撰写的,有的是全国版画展作品集序文,有的是画家版画集序文,但在内容上基本与我的研究计划吻合,而且在写法上,我大都按严肃的学术文章撰写,务求客观准确,力避浮华与溢美之辞。在角度上侧重版画艺术本体的索解,也有的从风格学或心理学角度透析,如“力群的文化心理结构及艺术追求”一文,便是由其文化心理、智能结构系统、探讨画家观念演化及风格变异的内因。从批评形态的角度看,我的版画批评是从社会学批评向本体批评的一种过渡。再有,我较注重论与评的结合,习惯于把对象放在历史的坐标点上,在纵横比较中为其定位,这与我长期从事美术史教学与研究有关。我反对那种褒贬随意、或指鹿为马、或庸俗吹捧式的评论,我欣赏那些思维敏捷、语出惊人的批评家那有穿透力、有独创性的批评。但因自己的素质与才能有限却成不了这样的批评家,只能为读者献上这些平庸的文字,以请方家指教。

            最后借此书出版之际,再次感谢长期关心、支持我的版画界与理论界的朋友们,感谢宋源文先生不辞辛苦为本书作序,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领导、责编、审校为本书付梓付出了许多精力与劳动,在此谨表谢忱!


          二00六年三月六日
          齐凤阁

          来源:网络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46(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