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版画知识(二)版画的起源

        作者:核实中..2010-01-21 17:06:33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版画知识(二)版画的起源
          (一)中国版画:   中国版画之起源可追溯到殷商时期鏤刻於龟甲、兽骨、铜器、陶器等的文字、模样,这些表现当时生活状况、思想与记录事跡的甲骨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雕刻文书。

          自古以来中国即有以印章作为凭证之习惯。印章始自秦汉两代,继承甲骨、玉版的鐫刻传统。秦始皇时代以折断竹玉,分执以为凭据的旧习,逐渐演变成印和封泥的形态,於是皇帝之御璽,便由此而生;到了汉代,无论私人或宫廷都已普遍使用印章,特别有一种「肖形印」,所刻画像有禽鸟、龙虎、芝草类等,极为丰富。当时的印章雕刻,技术相当发达且雕工精美,於是逐渐进展到雕版印刷的技术。至隋唐五代之际,雕版印刷因为印章技术的演变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技术,而有进一步地发展,再加上唐朝经济繁荣、疆域辽阔、与西域来往频繁,大量的佛书、佛像便透过雕版印刷技术而广泛流传,如现今存世如现存世间最古的木刻版画、金刚般若经等。

          (二)欧洲版画:   大约在十四、五世纪初期时,开始出现将图片印製在木版上的情形。这种现象的產生与中国造纸术西传并进而普及欧洲有密切的关係。

          初期的木版画可分为三类,

          一为扑克牌,常以木版印製单纯之线条所构成的纹路样式於卡片上,其风格多为朴素古拙;

          二为宗教圣像,这些作为宗教信仰宣传之用的圣母、圣人像,则常见强而有力的直截线刻;

          三为书籍插图,在那些宗教圣像的四周也常同时刻有简单的记述文字,这种画像与文字并排於一张的木版作品,可说是版木本的前身。到了一四四八年德国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圣经与一般书籍(科学、医学、算书、博物、寓言、历书等)之插图开始大量生產,传布於欧洲民间各地。

          年画的出产地,一向分成两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县的寒亭;南方是在苏州桃花坞和广东的佛山。他们的产量和制作,都各有明朗的风格,而且市场的范围也很大。这因为,年画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就是民间所创造、所喜爱的美术作品。虽则年画在宋代已经具有了雏型的规模;但它的真正形成则在明代,资格最老的要算天津杨柳青的产品。
          杨柳青原名古柳口,是在天津正西三十里的一个市镇,地当大清河的下游,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全镇居民经营年画生意者约占五分之二以上,由明末崇祯年间开业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极盛时期是在清光绪十年以前,每年要卖出二千万份以上,行销于华北和东北,远至西北的新疆各地。如齐建隆、戴连增、美利记等字号早年所印的年画,在内地即已成为珍品,在海外更难得一见。

          其次要说到寒亭年画,寒亭镇是山东潍县城东北约四十里的一块地方;但年画的制作并不在寒亭镇内,而是在寒亭附近的几个小村庄里,其中以西杨家埠最为著名,差不多有一百余家经营年画,多半只是家庭的副业,专门以此为业的不过几家,其中以“同顺堂”一家为最大,资本雄厚,出品除行销于山东境内各县外,南至大江流域,北自东北各省,西则直到郑州一带,不可谓之不广。寒亭的年画一共可分为六类:第一类是神马像,门神、财神、灶王、八仙等是。第二类是庄稼生活,像春耕图、秋收图,过新年图等是。第三类是吉祥画像,富贵满堂、福禄寿喜。连生贵子等是。第四类是怡情画像,渔樵耕读、春夏秋冬等是。第五类是故事画像,廿四孝、梁山伯祝英台等是。第六类是戏剧画像,唐僧取经、桃园结义等是。画中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有恰如其份的刻划。 寒亭戏剧画,多取材于舞台上的扮相,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按照舞台上的形态而画;另一种则是把舞台上的形态加以点缀,例如:战士便都有骑马,战场上则配搭山水树木,室内也能加上门窗和陈设。但是人物的服装,仍是模仿舞台上的装束,尤其是花脸,也都依照演剧的方式来勾抹的。据说寒亭的戏剧画是得到天津名画师王寿田不少新的稿本,因此遂一跃而与杨柳青齐名。

          上述六类年画中,以第一类面世为最早;但门神、灶王还不能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要求,于是第二类乃至第三类便陆续出笼了。不过寒亭一带所出的戏画,看来和杨柳青的出品很相近,只是在色彩上略有变化而已。

          再次是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其开业年代约在太平天国以后,当时与天津杨柳青、广东佛山,是鼎足而三的年画名产地。除了苏州各地是它的销场中心以外,更远及湖南、湖北和云、贵、闽、赣诸地,若干年来始终如一。此中还出了一位名画家王铁珊,他的字体很秀逸,富书卷气,尤其用山水画的现实笔法,写西湖风景,称为一绝。桃花坞的年画,最时兴的除了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外,还有滑稽年画和常识年画。前者如:“老鼠娶亲”、“五鬼闹判”、“六童闹弥陀”、“怕老婆”等,皆寓有讽刺意味。后者如:“十二生肖”、“百鸟图”、“五伦图”、“西湖十八景”、“岁寒三友”等,皆足供人查考和欣赏的。它也侧重戏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秋江、贾宝玉与林黛玉等,都出自名画家手笔,绝非俗不可耐。

          最后便是广东佛山的年画了。佛山原是南海县一个大镇,其年画销路的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切之间,以农村为主要销场,包括广东、广西全境,和福建、湖南、贵州一部分地区,并远至南洋群岛。但至我国对日抗战以前,即逐渐衰落,这原因有四:一是佛山的商业地位被广州取而代之;二是石印代替了传统的棕刷木版拂印的古老方法;三是民智渐开、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神像画,不能适应大众需要;四是农村经济衰退,购买力薄弱了。
          除了上述南北两大年画中心之外,四川的绵竹市也产年画;但只行销于四川内和西南若干地区。绵竹年画的历史远在明末时便已开始了,它发展得最蓬勃的时期是在清朝乾嘉年间,当时绵竹经营年画的成行成市,最兴旺时有二三百家年画店,拥有成万名的年画制作工匠。有两种原因可能是绵竹年画发达的原动力:其一是绵竹曾经出现过大量民间画工, 他们应聘到四川各地从事建筑的装饰、 彩绘和寺院的 雕塑、 壁画等工作。这些画工有一定的绘画造诣,当他们回到故乡闲居的时候,偶而技痒,便成了年画的制作家。二是绵竹的造纸业, 自古以来就很发达, 年画印刷就地取材, 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轻, 该县拥有一种特产粉尖纸,可以较长时期保持鲜艳色彩而不褪。

          由于地区关系,杨柳青和桃花坞的年画,比较易于吸收外来形式的影响;但绵竹因为地处西陲,过去交通不便,当地的画工很少受外来影响,因而他们绘制的年画,更有浓厚的民间气息,更富粗扩、古拙的趣味。大抵年画的制作,木版比石印更富情趣,首先是构图的设计,设计图稿要顾到大众的心理,那些木板的吉祥喜庆年画,永远占着行销的首席地位。
          图稿设计的第二个要点,便是画工的精拙,凡是线条细致,调色适宜的,必受大众欢迎。但图稿设计,各家有各家的版样,互不相同,即使同一画稿,也必设法做出一些差异来,或是姿式部位稍变,或是线条颜色稍改,总以能表现出工整细致的为上品。
          木版年画虽为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但因木版不易保存太久,用过几年必需翻刻,翻一次不免失去一部分神采。最初是用木刻套色,之后改用了五彩石印,虽其纸质和颜色都很拙劣,却代表了民间艺术的朴实形式,而且取价低廉,所以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爱好。
          因为印刷技术的突飞猛进, 年画也跟着出现了新貌。 它利用旧形式, 注入新内容, 所选取的题材, 也多至数百种。用七彩橡皮版影印,彩色艳丽,形象鲜明,抗战前后的新年画,叫做月份牌,曾经喧宾夺主了一段时期,便是由杨柳青与挑花坞的木刻画蜕变而来。那时画人物的推周慕兴为巨擘,次为徐咏青的风景画、谢之光的时装美人画,郑曼陀、杭挥英的仕女画,都富有时代的气息,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手。
          正统的年画,多数是对开、三开、四开的条屏,而且是采用道林纸彩色印刷,堪与流行的美女月份牌争雄,于是石印胶版代替了木刻艺术,以后更有了柯式影印术,原有的农村手工副业就不免转而为城市的轻工业,成为可以大量复印的彩色印刷品。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茶”、“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66(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