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是一种经过刻版再进行印刷的图画。清代版画,延续了明朝的雕版印刷工艺。初期两代交替之际,明末刻工艺匠大都健在,所以,顺、康时期的版画承袭明朝遗风,多有精品佳作。但是入清之后,总的趋势是没有新的发展进步,且逐渐步入衰落。
武英殿的单色版画印刷
清代前期的统治者,除了重视印刷图书之外,对于版画的刻印也很热衷。大力从各地方延请名工巧匠入京,为宫廷镌刻图书之插图,或其他各类版画。因此形成了独具风格“殿版版画”。其成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清代内府刻书,多为御制、御纂、奉敕编撰的著作,如:初期编纂的天文历象等自然科学书籍的插图《律历渊源》中的《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律吕正义》;《仪象图》、《西清古鉴》、《皇朝礼器图式》等绘图极为精致。
其次,清政府为宣扬其文治武功,粉饰太平,绘刻了大量的专集型的版画图录。如:康熙五十一年由着名画家沈嵛绘图,吴中名匠朱圭、梅裕风雕刻为康熙御制《避暑山庄诗》配画的《避暑山庄三十六图景》。乾隆六年(1741年)又增添乾隆之诗,由朱圭重刻印,比康熙刻本更为精细纤丽。雍正年间刻印的《圆明园四十景诗》,以及乾隆间的《南巡盛典》、《八旬万寿盛典》等盛大典礼图书中的版画插图,画面开阔,内容丰富,绘刻俱精,为殿版版画中的优秀代表作品。
第三是,内府刻印的大型类书、丛书中都附有精美的木版版画图。雍正年间以铜活字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附图为木版雕刻,其中山水、地志、名物图录 ,均请名工雕镌,刻印极为精细,为殿版插图之杰作。又如乾隆时期以木活字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内附雕版插图十六幅,插图形象、逼真,准确地配合文字内容,是一部珍贵的活字版印刷文献。
第四,清代殿版插图中比较突出的一类是内府刻印的官修地理、方志性书籍的大量版画作品。康熙三十一年阮溪水香园刻本《古歙山川图》二十四幅,为靳治荆纂修《歙县县志》时,特请画家吴逸绘山水图别刻成书。连嶂叠秀、笔墨生动,堪称清初徽派版画中杰作。乾隆十六年(1751年)董浩等人奉敕编撰的《皇清职贡图》,这是一部官修地理书。绘刻朝鲜、日本、英、法、荷、俄以及新疆、西藏、陕、甘、闽、蜀等中外各地各民族的男女图像,以及附有插图六百多幅,并附有简短之文字说明,叙述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生产、生活、风俗人情。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共完成九卷。乾隆二十一(1756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的官修方志《皇舆西域图》五十二卷。全书记载新疆的全境以及甘肃嘉峪关以外州景,根据实地考察绘制了《图考》三卷,包括新旧图版三十余幅。乾隆年间,在康熙时期编刻的《皇舆全图》基础之上,重加增修完成新版《皇舆全图》绘刻版画一百多幅。此外,乾隆年间还绘刻有《盛京舆图》、《黄河源图》等大型版画图录书册。均为清代殿版版画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民间的单色版画印刷清代初期,不仅是官方,民间对版画的刻印也十分热衷。其中,有很多是由著名画家提供画稿底本,由镌刻名匠雕版印刷,两方面的优势结合,刻印了一批保持较高水平的版画印刷品。如:顺治年间刻印的《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就是名画家陈洪绶绘画了六幅插图,由武林名匠项南洲镌刻的优秀代表作品,陈氏绘画的《水浒叶子》四十幅,《博古叶子》四十八幅,也是传世极为罕见的清初版画精品。此外,顺治二年(1645年)著名擅长山水、人物绘画的著名画家萧云从绘画的《离骚图》,顺治五年(1648年)萧云从绘画、由旌德名匠刘荣、汤义、汤尚等人镌刻的《太平山水图画》,刊印极精,被誉为历史上的不朽之作。康熙年间河南祥符人,工书法、擅画人物山水的画家刘源绘画、由吴门柱笏堂刻印,由吴中著名工匠朱圭镌刻的《凌烟阁功臣图》,图绘唐代开国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像,末附观音、关羽等绘像共三十幅人物图像,镌刻纤丽工致,为清代人物绘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由吴牎 (chuang)绘画,休宁刘功臣镌刻的《白岳凝烟》,绘图四十幅,镌刻精雅,为清代墨范之典型作品。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丰溪吕世镛怀永堂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由程致远绘画,郑子猷镌刻,也属于精雅作品之列。
清代前期也刻印了一批小说,其中所附插图,也多以人物为主。较著名的有:长洲四雪堂刻印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84年)的《隋唐演义》,其插图由王祥宇、郑子文刻版。全书共一百幅插图,皆细致入微,堪与明代高手并驱。四雪堂刻印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696年)的《封神演义》,也有不少结构奇幻,刀刻有力的插图。四雪堂还刻印过《东西汉演义》、《东西两晋志传》、《西游真铨》、《唐书志通俗演义题评》、《水浒后传》、《玉娇梨》、《平妖传》等附了插图的小说。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刻印的《西游证道奇书》,内附精致的插图十七幅,写孙悟空与天兵天将斗志场面,布置奇丽,极耐人寻味。绘画与刻版技术,都体现了明代的遗风,是清初版画的珍品。
清代还创造了很多名著小说,如《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镜花缘》等,这些小说刻印时都附有插图。道光年间的王希廉评本《红楼梦》插图六十四幅,人物形象,花草禽鸟,笔画比较简洁,神态自然。各地的出版印刷作坊,也大量刻印附有插图的历史小说,使版画印刷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清代的彩色版画
明代末期,胡正言创制的“餖版”、“拱花”彩色套印技术,在清代得到继承,但没有获得新发展,应用也不广泛。虽然清初有人用餖版方法复制了《十竹斋画谱》,但在刻版、着色、用墨纸张各方面都没有达到胡氏原作的水平。直到清代末期,北京荣宝斋的木刻水印技术,才真正继承了胡正言的技术,并有所创新和发展,并将我国这一印刷技术遗产,发扬光大,在现代印刷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木刻水印技术仍然涣发绚丽的光彩。
清代彩色版画印刷代表作品主要有《耕织图》和《芥子园画传》。另外,在清代的初期,年画印刷在很多地方发展起来,形成了一支独具风格的印刷门类。
《耕织图》
《耕织图》的印刷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府刻印本《耕织图》,是一部反映农、桑种植的专作。由著名画家焦秉员绘图,名匠朱圭镌刻。共有图四十六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耕种、插秧、收割、入仓以及浴蚕、采桑、练丝、织布、成衣等生产劳动的过程。全部绘图应用套版彩色印刷。绘画、镌刻、印刷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可谓清代初期继承胡氏餖版套印技术印刷的成功之作。
《芥子园画传》的印刷 明末作家李渔之婿沈因伯于康熙年间用餖版印刷了《芥子园画传》。是由沈因伯聘请王概、王耆、王臬三位画家在他保存的明末画家李流芳原有四十三幅画稿的基础上,继续补绘完成的,共计一百三十三幅。经李渔的帮助,刻印出版,并以李氏在金陵的别墅“芥子园”之名,题为《芥子园画传》。全书共有四集,每集再分若干卷。
由于沈因伯、王概等人对胡正言的餖版技术理论与方法,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体会,掌握了套版彩色印刷关键性的工艺环节,很好地运用绘、刻、印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作到有机的结合,所以使《芥子园画传》刻绘、印刷精美绝妙,达到相当高的境界。是继《十竹斋画谱》之后的又一部彩色套版印刷艺术珍品,代表了清代彩印版画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清代晚期,戏曲、小说等通俗读物中虽然也多有插图,但是刻印水平低下,粗率不精,已不为世人所重视。正是此时,石印、铜版印刷相继传入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更迅速走向衰落。
木版年画的雕版印刷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因在新年时张贴,所以称作年画。印刷术发明之后,年画由绘画发展为雕版印刷,成为版画型印刷品。
年画是随着印刷术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的印刷门类,是主要供应于年节时贴、装饰之用的,所以有它自己的独自特点。其基本艺术特色,表现为喜庆、欢乐、吉祥,画面追求火红、热闹、活泼,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热烈。它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如:仕女、花鸟、风景 、婴儿娃娃,社会风俗人情、历史、文学、故事等,主要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美满、多子多福、丰收有余的向往和宣传敬老爱幼、家庭和睦、勤俭节约等传统道德风尚,并且常以吉祥图案形式表现题材。
杨柳青戴莲增年画铺于清乾隆年间刻印的《琴棋书画十美图》
木版年画的印刷自明代开始繁荣兴盛。明朝末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印刷年画的民间作坊。到清代初期,年画的印刷已在全国很多地区发展起来。因为各地的风俗爱好不同,逐渐形成了几个区域性的年画生产基地。比较著名的主要有:
天津杨柳青:地处天津西郊,是中国北方最早从事雕版印刷年画的集中地之一。主要采用套色木版水印,然后加工填色,人物面部和衣饰多采用敷粉沥金加以煊染,可能是受清政府画院画法的影响。杨柳青的年画作坊,大多以人名作为店铺名字。如初期的戴莲增年画铺、齐健隆年画铺较为著名。在年画印刷最旺盛的时候,这里聚集着数百名的画工和印刷工匠。较大型的作坊,往往雇用几十名工人,不停地在十多张印刷案台上忙碌地工作。每年的秋后,客商云集于此,向各地销售。杨柳青刻印 《仕女戏婴图》
苏州桃花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年画生产基地之一,与杨柳青并驾齐驱,成为南北两大年画印刷中心。主要采用套版印刷,也兼用着色。以红、黄、蓝、绿、黑为基本色调。由于直接受到胡正言“餖版”技术和清初期《芥子园画传》的影响,其印刷年画,在构图、雕版、印刷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年画的特色多以南方风景名胜、民俗风情为主要题材。如《姑苏万年桥》、《玄妙观庙会》、《杭州西湖》等都是桃花坞年画的代表作品。
苏州桃花坞刻印的《福》《寿》图
山东潍县:以杨家埠为代表,年画的印刷稍晚于杨柳青和桃花坞,清代中后期最为兴盛。最初以雕版印刷画面轮廓,再以手工填着淡色。后来发展为套版彩色印刷,以餖版方法进行套印。印出的“门神”、“灶君”等年画颜色艳丽,销路很好。由此年画印刷得到发展,至清中叶,已发展到数十家印刷作坊,年华题材非常广泛,品种齐全、形式 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
河南朱仙镇:起源较早,明末清初发展极盛,具有数百家印刷作坊之规模。以套版印刷为主 ,它的特点是印刷时采用一种透明的水色,印出的年画版面略显木纹。
山西晋南的《戏曲故事》年画
此外,山西晋南,继承金代平阳地区发展的雕版印刷传统,保持独特风格,多为整版墨印之后,再行着色。陕西关中与汉中,所印年画,古朴简练,内容红火,色彩浓烈。
木版年画印刷,发展到清代末期,全国各地拥有较大规模作坊的还有广东佛山、福建泉州、河北武强、湖南邵阳、湖北汉阳、内蒙包头、云南的大理、丽江和台湾的台南等地以及一些 少数民族地区。
清代广西的《寿星》年画 清代南京的《麒麟送子》年画
作为一个新的印刷门类的木版年画,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广大民间群众的喜爱,它对于美化环境,丰富文化生活,以及推动木版水印传统工艺的发展,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