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宁波韩岭村

            (1/2)

            (2/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如今,画家已逝,而韩岭古村依然静卧在东钱湖南岸,村外青山环抱,村内小溪环绕,古朴的民居伫立,古桥、古井、石板小路、椽、廊、曲、枋、天井……韩岭古村的山水风情、文化韵味及民俗风情,成就了它独特的美。

            韩岭因早年有韩姓居民居住而得名,唐天宝三年(744年)东钱湖疏竣时这里已有居民。作为宁波市区连接象山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水陆转运中心,韩岭以“市”得名已有千载。1048年王安石治鄞时重建湖界时,韩岭已形成逢五、逢十的定期集市。1140年,南宋丞相史浩路过此地赋诗一首:“四明山水天下异,东湖景物尤佳致……中有村墟号韩岭,渔歌樵斧声相参”,当年的热闹可见一斑。

            据村中老人告知,上世纪30年代,这里大小商店就有110余家。每逢农历初五、初十凌晨,有数百条船停靠在开阔的河埠头,挑着满担鱼货的渔民,抬着满车竹、木、炭的山民,满心期待的商人挤满河埠头,一直延续到下午3时,热闹的集市才逐渐散去。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附近集镇道路的修通,韩岭水运中转站的作用逐渐消失,此地归于寂寞。如今站在废弃的航船埠头旧址,眺望创办于1921年的韩岭烟草厂的旧迹,仍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

             步入韩岭村,号称“浙东第一古街”的老街便映入眼帘,老街分前街后街,贯穿全村,如今仍然保持着几百年前的风貌:100多个店铺组成的古街虽已被岁月的风霜侵染得有些陈旧,但两旁一间连着一间的二层楼房,灰瓦白墙,红漆门面,绵延向前;那口不大的小沙井还在那儿;当年集市留下来的地名,如“竹棚根”、“柴场”等依然保持着。

            从前街走进后街,可见一进进大宅深院,高高的围墙,精致的雕梁画栋,诉说着当年的繁华。明代重臣金忠及其兄金华所住的楼群就在中街,金忠曾辅佐明燕王朱棣夺取政权,官拜兵部尚书,他的父亲也做过尚书。“金氏门楼”四个金字仍然清晰可见,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金氏祠堂气派非凡,天井的戏台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戏台两旁的厢房也别具一格。村中老人回忆着当年一干戏剧名角来此献艺的情景,感慨万分。

            金姓是韩岭村的大姓,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就出于韩岭,她的故居是村中“三盛六房”中的“照房”。而孙、郑、史等族也是门庭显赫,尤其是史姓,其上代有“一门三宰相、四世二封主”之称。甬上烟厂创始人金吟笙也出于韩岭,此外,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沙耆先生寓居处则是一独门小院,远门上书“竹苞松茂”四字,画家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晚年时光。

            村东北掩映在群山树海之间的南坡庙沟后石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今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观石牌坊,两柱坚挺,四角檐顶飞翘,整座牌坊古朴优美,这座按照宋代营造法式建造的仿木结构石牌坊,已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实物。

            据悉,按照保护规划,韩岭村将建设成为山水乡村与历史文化交融,民俗风情与旅游休闲综合的浙东名村。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61(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