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为人生而艺术——彦涵和赖少其的艺术精神

        作者:李百灵2021-06-16 06:27: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春潮(版画) 1978年 彦涵

            (2/2)百万雄师过大江(版画) 164×91厘米 1979年 赖少其 师松龄 陶天月 林之耀 赖少其艺术馆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百余年来,无数优秀的艺术青年怀抱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彦涵与赖少其就在其中。近期,2021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永远的丰碑·彦涵版画艺术作品展”和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木石精神·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文献作品展”正在举办。这两个展览不仅回顾了彦涵和赖少其的人生历程和艺术成就,更从侧面体现了在党领导下,中国社会在各个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彦涵:要画就画沧海桑田

          “永远的丰碑——彦涵版画艺术作品展”是由连云港市博物馆(彦涵美术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策划组织的一次艺术精品展,本次展览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结合彦涵艺术陈列改陈、推出临时展览、流动图片展、线上线下结合社教活动,通过彦涵版画全方位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在各个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

          彦涵(1916-2011),原名刘宝森,江苏连云港人,我国著名版画家、艺术教育家。他1938年从国立杭州艺专预科毕业后怀着满腔热血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随后参加了鲁迅木刻工作团,随军前往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太行敌后抗日根据地,四年间用刻刀和画笔记录真实的战斗场面和战地生活,成为“解放区木刻”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1938年,彦涵进入“鲁艺”美术系学习。在“鲁艺”学习三个月后,他便参加了由胡一川带队的“鲁艺木刻工作团”,前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深入敌后,转战太行,经历了反“扫荡”的生死锤炼。血与火的战斗生活激活了他的创作灵感,唤起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敌后方木刻》副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插图和装饰木刻作品。1944年,彦涵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连环木刻由美国《时代周刊》以袖珍版本出版,发给在远东战场上的美军。这些作品不仅唤起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热情,同时也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斗志。彦涵的“抗战木刻”不仅具有激越的英雄气概,还具有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怀。

          “不要画风花雪月,而要画沧海桑田”是彦涵一生的艺术信条。196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20周年,彦涵以根据地民兵生活为内容,创作了一组抗日战争组画,《支援前线》就是其中一幅。作品整体画幅不大,描绘了一支在山间行进的支援队伍,队伍奔腾向前,形成迂回的曲线。画面中强烈的黑白对比,夸张的人物动态,潮水般的汹涌气势和群像的冲击力量,在震撼人心的同时又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极具视觉张力与艺术效果。

          彦涵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能跟随时代的脉搏,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形象。在河北涿鹿县贾家村体验“土改”生活时,他捕捉到“豆选”这个题材,创作出了《豆选》《诉苦》《审问》《法网难逃》《向封建壁垒进军》等一系列作品,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和千百万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

          彦涵还曾以记者身份奔赴朝鲜,实地体验战后生活。回国后立即创作出版画《刚刚摘下的苹果》。1957年,他又接受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委托的创作任务,完成了《八路军东渡黄河》《窑洞战》两件油画巨作,之后又以充沛的精力创作了数百幅木刻小品和插图。

          改革开放后,彦涵的艺术创作再一次焕发了青春的活力,进入了又一个新的转型期。从《春潮》《向大海握手》《天山牧歌》到《人面鸟》《礁石》《烧荒》《闪电》等一系列创新之作,从写实转向“象征”“寓意”和“抽象”,他还以惊人的勇气和激情表现“战争与和平”这一重大题材。晚年的彦涵已进入一种自由探索状态,他把内心世界全部倾注在作品中。

          本次展览将展出彦涵一生创作的代表性版画90幅。展览打破传统版画展形式,采用图版和版画实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展出,以20余个时间与事件为重要节点,紧密安排,错落有致,让观众在受到精神洗礼的同时又能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


          赖少其:文艺应代表人民的愿望

          鲁迅先生给赖少其的信中曾指出:“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赖少其始终铭记鲁迅先生教导,并给自己画室起名“木石斋”。赖少其既是著名的艺术家又是坚定的革命者。他作为党的文艺战士,为民族的独立、祖国的建设以及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始终艰苦奋斗,同时坚持文艺创作,在书画艺术上也取得了杰出成就。人们将赖少其奋斗不懈的思想理念、坚持革命的独特经历、艺术创作的丰富内涵和献身事业的崇高品德,誉为“木石精神”。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策划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木石精神·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文献作品展”于5月至10月展出。此精品项目分为“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后”两个专题,展出图文展板60余块,文献史料208件(套),历史照片114张,各类作品223件,突出展现赖少其各个阶段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

          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介绍,赖少其近70年曲折人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和文化一系列的历史重大事件:早期在广东、广西、湖北和陕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中期主要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39年,赖少其在文章中写道:“珍视历史的教训吧!慷慨的贡献你的血罢!革命的艺术家是最勇敢的最诚挚的每一个战斗场面的参加者!以工作的热情与工作的成绩来纪念我们的导师——鲁迅先生!抑制着哭泣罢!抑制着哭泣罢!”这不仅是对鲁迅先生的纪念,也展现出赖少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赖少其把他的人生和艺术扎根在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中。在文章《文艺应该代表人民的愿望》中,赖少其曾说:“文艺应代表人民的愿望。因为人民的愿望,也就是党的愿望。人民性和党性是一致的。”他曾在南京、上海、安徽等地任职、工作,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赖少其博学多才,在版画、国画、书法、篆刻、油画、文学、诗词多个艺术领域都有所作为。他注重传统继承、深入生活、勇于创新,特别是创建“新徽派版画”,弘扬新安画派、黄宾虹山水和皖派邓石如书法艺术,晚年又进行“丙寅变法”,不同时期创作大批历史题材、工业农业题材等具有时代精神的各类作品,并形成自己风格。

          可以看到,时代主题一直贯穿于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生涯,他们用赤诚的信念、战士的热情,一生践行着“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204(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5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