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创作日常化才是最好的“套路”

        作者:俞越2021-04-12 07:03:14 来源:美术报

          资料图片,与文章无关

          艺术圈有个小习惯,下半年是各大展览、赛事的集中期,上半年则是各大赛事发布公告,开始征集阶段。书法家们也开始积极准备作品,希望通过比赛获得名次,崭露头角。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套路,这不,朋友圈又开始流行起了所谓的“参赛套路”的推文。

          当然,有些文章虽说是教大家如何“套路”,但读起来字里行间也是充满了反讽的意味,揭示了现在书法评比、展览中存在的“畸形”现象。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近些年时有发生的“代笔”行为,这何尝不是参赛套路之一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其中一篇推文中有一段话糙理不糙的表达,赤裸裸地揭示了“真相”:你投稿国展的目的是啥?不就是想入展、获奖、加入书协、出名、卖字赚钱嘛?!你千万别和我说:我是为了继承国粹,我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你要这么说,我就觉得你太虚伪了!

          确实,一些权威书画展事活动,有些甚至是全国性书画展事,作品入选可以作为加入美协、书协等专业组织的资格,或是职称职务考量、评定甚至是某些专业机构入职录取条件之一,同时对于艺术家作品的市场推广也有重要意义。一旦成为这些专业组织的会员或者进入到专业的书画创作、科研、教学单位,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名气上,都是不小的提升。近些年,“代笔”这种大套路在各大比赛设立面试环节、查到严处后逐渐减少,但跟风投稿、模仿往届获奖作品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是当下书坛急功近利、风气浮躁的一个现实表现。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套路之所以能成为套路,在于它是通往“成功”的便捷之径,却未必是条正路子。

          书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掌握书写技巧就完事儿,唐张怀瑾《书议》有言: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对于书法家而言,掌握书写技巧和强化书法功力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苏轼说:笔成家,成池,不及義之即献之;笔干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靖。然而苏轼却又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话,却正好道出了书法艺术“书内功”与“书外功”两个方面相辅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只追求书法形式,而忽视书法内容,未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导致作品内容浅薄,品位低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长此下去,路就会越走越窄。要想书内功书外功兼修,这是一辈子的事。当然,有些人天资高、学习路径对,可比他人更快“成才”,看到成果,这是他在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但这种“套路”并非适合任何人。

          创作是更为高层次的书法艺术活动,是将作者的传统手上功夫、文化底蕴、个人的独特见解和创造性等多种素养综合展现出来的途径。古人常言:书无意于佳乃佳。书写具有不可复制性,特别是要创作出一张好的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下所有能力聚合的偶然爆发,多一笔少一笔,笔墨浓淡枯湿,都是在那一刹那间产生、决定的。古人们正是因为他们笔不离手,对于书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肌肉记忆”,试想流传至今的文人墨迹,那些信札、便条如《肚痛帖》、《奉橘帖》、《苦笋帖》等,这些作品独特之处在于将书法内容、表达形式、情感状态进行了高度的统一,没有追求工拙成分,更不在意作品的处置方式,不拘小节而却显得趣味横生。

          参加比赛,当然是想要获奖。但费大力气参赛,只为了单一的拿个奖,不为自我的提升,是否有些事倍功半呢?何不将平日的每一次创作,都视为投稿、是一次比赛,每一次创作都突破自己的上一张作品,让作品等着大赛,是否更为有意义呢?


          都有哪些套路呢?我们大致来了解一下:

          ◆第一种方式:就是尽可能把自己的名字显露出来。在作品的背面、容易被评委看到的地方都写上自己的名字;正文落款要写真名,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情况下写得大一些粗一些。

          ◆第二种方式:谁时尚学谁。学评委的字也行,学当下最流行的书法也行,或者是学“获奖专业户”的书法,总之紧跟潮流就对了。

          ◆第三种方式:投稿作品不要个性太张扬。文章里提到,太过个性张扬的作品,总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那么综合打分就会不高,很容易被刷下去。因此,相对平和的作品会在这样的打分机制中“胜出”。

          ◆第四种方式:就是要广交朋友,结识“大腕”,让越多有“话语权”的人对自己的作品有印象,在评选时越容易被选中。

          当然,这些方式最好是打“组合拳”,这样胜算越大……文中只罗列了一些多数文章中提到的“套路”,在一些文章中,小到印章设计,大到书体安排,整篇的布局都进行了详细介绍,方式之多令人咋舌。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34(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5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