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笔展春风挥不尽——观李志国花鸟画

        作者:张小敏2021-03-23 06:27:41 来源:中国艺术报

          秋声(纸本水墨) 李志国

            唐代张璪在绘画论著中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明确告诉我们:艺术来源于对自然之境的师法领悟,师法自然,并非单纯的再现,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情与境的交融。清人王国维《人间词话》亦有“词以境界为最上”之论,可见中国之艺术皆是对物象深层次的延伸和拓展,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和再生。

            笔者近年在做一些国内青年画家相关的美术展览工作时,也开始发现一些令人喜悦的学术迹象,即当下的一些青年画家的画风开始有向传统意境回归的趋势,他们对传统绘画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笔墨技法、表现手段亦日趋成熟,我想不用几年传统中国画在美术界必成复兴之势,在这股复兴传统文脉的大势中,中国美院国画专业无疑是极具影响力的一脉,在大师潘天寿掌舵学院和国画系以来,中国美院奠定了它在传统方面的高度和优势。这些年来全国美术界一批优秀的青年画家都出自该院,李志国正是毕业于中国美院花鸟画专业的一位优秀青年画家。

            李志国花鸟画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作品中那股自然外发的纯正文心之境,我喜欢他厚实中寓放逸的笔墨功力,无论是逾丈的巨幅还是斗方小品,他皆能融笔墨于一体,溢清韵于毫端。诗情画意统摄于毫端,表现了他内心的虚静自然、清俊有致。李志国与别的画家不一样或者说他的优势之处,在于他不把绘画纯粹当作一种技术,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人格的塑建,当作一种范式去布置,当作一种美学去造境,所以李志国的作品能感染人、打动人的心灵、触碰人的内心美域。

            我惊讶于李志国作品中所体现的厚实的文化构建。除了他受过最完备的学院教育外,还与其成长环境有关。其祖父是闻名乡里的儒者书家,其幼年即随祖父研习书法,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左邻右舍书写春联,在当时,学画没有专业老师和学习资料,他就照着教科书上的那些历史名人插图来摹习,甚至默画他喜欢的电视剧中的人物。高中时他开始真正地接触到国画,如卢坤锋的兰竹、于希宁的梅花、陆俨少的山水、何水法的牡丹,这些作者都是当代国画界大家,李志国之于国画入门基础是正宗无误的,而接下来他对于齐白石的着迷或许让他对于国画的深刻理解更有意义——在齐白石那里,他懂得了艺术的真率自然和以书入画,因此他临摹出来的齐白石作品让当时的美术老师大为吃惊。他心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进入中国画的著名学府中国美院学习,并最终如愿以偿。在中国美院的学习和研究中,李志国如饥似渴,他潜心宋元,摹习经典,又深入徐渭、八大,以致南田、新罗、吴昌硕、潘天寿,其笔墨功夫得到了极大提高,对国画的理解又有了更深邃的认识,更幸运的是,在这里他结识到了卢坤锋、何水法、张立辰等国画名家,工作后又多师于陈传席、刘万鸣、刘海勇等先生,得到他们的鼓励和赞扬,这些美好、珍贵的经历一直影响着他。

            李志国作品的画面中散发出的来自古典的幽静之意,源于他对传统文化较好的理解和厚实的古文底子,他小学时就迷恋于《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小说,家中祖父丰富而又高质量的藏书给他提供了最好的养料,高中时又系统地读了诸子百家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使他的古文功力更加丰厚。这也为他在中国美院的学习奠定了优势,较好的文化底子使他有更多的精力用在专业的研习上,在美院,系统临摹历代大师的经典作品是学院的课程,同时他的文学修养使他更加倾心于徐熙、崔白、赵孟頫等大家的境界比较深远的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引发了他心灵的共鸣,也开阔了他的眼界、滋养了他的美学心境。

            李志国始终相信天道酬勤,他将中国画的创作视为毕生的事业,他用他的灵性之手孜孜不倦地钻研探求花鸟画笔墨之道。显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尤善于抓住所画事物的形态,刻画出其精细的特点,传递艺术家的敏锐感情,也传递出大自然的微妙生态,通过对花木禽鸟等细节和特点的观察、概括、再现,大自然的独特信息、奥秘灵异都诉诸于画者笔端。所以读李志国的花鸟画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其笔墨之灵便、线条之敦厚、经营之有度、品格之隽雅、法度之整完、物态之丰满。所以他笔下物象澄净如梅、萧散如竹、娴雅如兰,无不在素朴敦厚中通透着一种隽秀静雅。李志国落笔有法,得开合之势,一幅之中可极工亦可极写,工中寓写,写中蕴工;宋元婉约,明清放逸,皆能成竹在胸而诗韵外溢。他对落款的讲究,对钤印的考究,对画面经营的研究,有自己特有的学问,这些学问也是他对古人包括当代优秀画家研究的结晶,非临时抱佛脚可为也,他的画作给人一种天然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之感也就自然而然了,我想这就是他学养和修养的外在流露。李志国从学院中走来,出于古贤和造化中,停留在自己的心田上,发乎于腕下毫端,融汇于雪纸白宣的静谧里,所以他能梦见中国画的艺术真谛,于是宋元的笔墨道法及造化真义与其心性悄然契合,乘此契机开启了他内心的情感之翼并不断地往返和逼近他艺术表现的神圣领地,并在那里描绘这终古常见、与古尤新的诗境家园。艺术之真在于感悟本心,在李志国的作品中发现他似乎清晰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正如画家刘国辉所言,“读画是读心、读人。画家描绘这大千世界,但在这背后真正被描绘的是画家自己,那么真实、那么写实”。

            李志国的才华以及他对艺术的真诚和虔诚,让他在绘画上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个人面貌,他对艺术有至高的要求,从不掺杂半点虚假,这是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可贵所在。相信在李志国画艺的孤旅中,他读书、写字、画画,享受其里,乐在其中;在这份福报中,其心灵得以洗浊尘、去凡虑、涤荡心胸。时而约上三五知己,古琴一曲,清茶一杯,青灯数盏,唯斯而已。画家有了这种生命状态,其作品更加与文脉衔接,他是向着花鸟画高标的朝圣者,也是他绘画之艺美学造境的开拓者。清代画家李方膺有诗云“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李志国前行在笔墨造境的进一步探索中。

            (作者系东莞市可园博物馆馆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31(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