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非遗:创新运用场景 创造使用需求

        作者:徐涟2021-01-26 07:59: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观念深入人心,非遗重返现代生活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非遗传承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竭力跟上创新的步伐;不少企业看好非遗前景,用文创的方式将资源盘活,寄望于获得市场也获得利润。如果说非遗是曾经辉煌过的产业,那么,要真正实现重返现代生活的愿望,将先辈们精心创造的智慧结晶一代一代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创新运用场景、创造使用需求。

          就以年画为例。曾经的四大年画产地,哪一家有名的商号每到年底腊月不是供不应求?家家户户不挂年画简直不敢想象。即使是杨白劳买不起花给女儿戴,也还要买上一对儿门神,让喜儿贴上:“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了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西北的窑洞,南方的围屋,北方的四合院,江南的“四水归堂”,要贴对联和年画的地方不是一处两处,连猪圈都得贴上几张。到如今,城市的高楼大厦,就是给你几张年画,你能往哪儿贴?就更别说,一些逐渐式微的非遗项目,因为失去了存在的物质条件而濒危或者已经名存实亡:曾经多么雄壮激昂的黄河号子,没有了拉船的纤夫,就唱不了船工号子;梭嘎族身居深山,水源匮乏,要走长长的山路下山背水,可如今贫困村民搬出了村寨,背水路上的古老习俗又怎么能保留?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浓缩,每个农夫得深谙此道,才能依时而作,获得丰收。可如今,对于城市里的居民,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远离田园,不知稼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年轻人不知节气为何物!只在这些年大力宣传下才有所了解。2016年,二十四节气也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但人类上万年的农耕文明成果,在今天又需要怎样保护传承?

          创造新的运用场景,创造新的使用需求,才能让逐渐失去活力的非遗重回现代生活。山东正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抓住中国人吉祥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把五牛送福、福寿双全、独占鳌头、招财进宝这些传统吉祥寓意的年画图案,重新设计、刻版、印刷,让它回到年节礼俗的需求中来。山东高密扑灰年画非遗传承人吕虹霞把年画贴上了年轻人的手账本、帆布袋,把扑灰年画延伸到茶杯、扇面,从年画材料的变化实现了运用场景的变化。山东谦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则请插画师来设计年画,推出了几款爆款T恤,把年画穿在了身上;还把年画的创作变成了DIY,别出心裁地做成了非遗“材料包”,让孩子们来描线、上色,成为手工课的绝佳材料,既跟上了学校手工课的需要,也跟上了手作的热潮,把潮流青年吸引到非遗的手工作坊,在“玩”中建立与非遗的情感与认知。而在山东工艺美院数年前的项目中,已经利用学校设计团队的力量,把年画用到了装修材料当中,融入家居生活的环境里,把审美需求与实用需求紧密结合,创造出更为广泛的运用场景。

          如今,船工号子成为景区演出的一大招牌,也成为综艺节目中的常客,从生产场景转变成演艺消费场景;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成为一个参观旅游的场景,成为当地文旅的一张名片;而聪明的酒店商家,按照二十四节气推出了时令菜单,与中国人养生观念紧密结合,二十四节气变成了与美食相关的时令菜肴,让节气与现代生活,重新变得息息相关!

          非遗本就在生活当中。让非遗变成今天生活的必要内容,非遗才能真正一代代传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40(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