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黄宾虹书画交游成佳话

        作者:姚悦2021-01-12 08:01:42 来源:收藏快报

            (1/3)图1 黄宾虹《池阳湖舍图》

            (2/3)图2 黄宾虹《西泠桥上图》成扇

            (3/3)图3 黄宾虹《大篆金文》立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绘画“衰年变法”成功的黄宾虹,对“通画理,精笔墨”的深切感悟,确非常人可比。

          宾老曾说:“画者欲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理法之外不可。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早年宾老也多临摹的是宋元名迹,画中笔墨亦在古人“理法之间”。以为初涉仿拟古人之笔,亦少自家面目。六七十岁宾老,渐入画笔大胆变革。写画真山真水,亦可直入画中真境。如画真山真水太过僵直拘泥,亦不可称为一代好手;而画者能于“不似之似为真似”,当入画境神韵,亦能自成一家。而天地万物之灵,需刚柔相济。山川乃自然天造之物,而画图乃人工所为。宾老认为:“山川入画,应无人工造作之气,此画图艺术之要求。故画中山川要比真实山川为妙。画中山川,经画家创造,为天所不能胜者。”

          那么宾老所言,乃告诫画人必须深入生活,也就是遵循大涤子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

          在绘画中,宾老又说,“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舍、取’不由人,‘舍、取’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挥毫。”写生中,由于每个人对“对景写画”的认识不同,常常是该“舍”而不“舍”,该“取”而不“取”,于“取、舍”之笔亦少领悟。今宾老箴言,画人亦当铭记。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一字予向,安徽歙县人,生于浙江金华。诗书画印皆善,尤精山水,最喜写黄山,绘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早年治印,多以秦汉古玺出之,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画宗宋元,因家藏历代名画甚丰,一般多以古人真迹直接临摹。亦对明清流派画家研究颇深。故而,对古人用笔、用墨、敷色及构图等,皆有超乎常人的艺术感受。

          宾老喜壮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于古稀之年,游天台、雁荡、武夷、阳朔、匡庐、嘉陵、峨嵋等,得写生画稿盈箱满筐,当在万帧之上。老人勤奋作画之精神,乃后人学习之楷模。

          宾老《池阳湖舍图》(图1),水墨纸本,尺寸75×39.5厘米,畏斋藏。画图清润静幽,古气逼人。画是送给池阳湖舍“畏斋”主人的,“畏斋”主人谓谁,乃清季大名鼎鼎的藏书大家刘世珩公子刘之泗。

          刘之泗(1900—1937),字公鲁,号畏斋,又号寅白,安徽贵池人。工诗,亦善书画。承继父业,庋藏大量宋元善本,可喻富甲江南。除藏古籍善本外,亦有古玺数十方,多为世间珍罕少见之品。

          宾老此幅墨笔山水,是应畏斋主人之请,而精心创作的。宾老一生作画无计,亦有不少草草信笔之作。而知刘公子将卜新居,作为挚友,亦当作画恭贺。这回为报友人恳请诚邀,宾老认真对待,下足了功夫,构思良久,入笔不敷色,全以水墨润染,顿使画面清新扑鼻。处处见笔见墨见精神,画闇喻“君子之交淡于水”。曾云:“山有脉,水有源,道路有交通,云烟出没,林木扶疏,法备气至。若断若续,曲折盘旋,举平远、高远、深远之各殊,无不入于自然,而无容其造作之迹,此其上乘!”那么,宾老为畏斋主人所制山水,笔墨发馈于自然,毫无造作俗障之气,纵观笔墨,当品列上乘。宾老自己也感觉画得满意,乃题诗曰:“信宿湖乡十载频,时艰蒿目未忧贫。移家久拟安农亩,异地还思作主人。古井辞山泉活泼,荒村压屋树轮囷。溪翁牧子寻常见,小有吾庐可率真。池阳湖舍将卜新居,偶成写奉畏斋先生博笑,黄宾虹。”

          宾老与刘公子早就相识,因都是安徽老乡,加之共同的爱好,都痴迷秦汉古玺,两人过往甚密,时聚一起探讨交流,研究学问。宾老博学精深,常以精鉴古物而融入书画学问之中,认为作画“忌俗、忌尖、忌滑、忌涂鸦。”以为“作画必须合乎矩规之中,又应超出矩规之外。一任自然,少描摹修饰,不为理法所束缚。”又说“画以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亦当画中大境。

          邑处清末画人郑雪瑚(珊) ,曾客居扬州鬻画,年轻时的黄宾虹闻郑画名,前往拜访,行过弟子礼。讨问绘画秘诀,郑兴而授曰“实处易,虚处难”,虽只六字,亦为宾虹先生一生追求之座右铭。在1953年题山水小品曰:“岩岫杳冥,一炬之光,如眼有点,通体皆虚,虚中有实,可悟化境。”又言“中国画讲究大空小空,即古人所谓‘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容针’,也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宾老道出了绘画“虚、实”真谛,是颇引人深思的。

          宾老这件《西泠桥上图》成扇(图2),纸本设色,尺寸51×19厘米,抗日名将陶广家收藏。宾老虽是安徽人,但生于浙江,对浙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非常有感情的。宾老身为一介文化大儒,然平生也善舞剑打太极,是个学问精深的尚武之人。那年代,倭寇横行霸道,宾老见之,切齿痛恨。故对抗日名将十分崇敬。

          陶广(1887—1951),号思安,湖南人,抗日名将,曾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陶将军虽军人出身,然平素雅好收藏。与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交厚。

          宾老是早期西泠印社社员,“孤山”的旧忆美景,时时刻于老人脑中。这是宾老去世五年前(1950年)所画的晚年力作,此时老人的白内障已很严重,但一想到能为老友画画写字,心中感到无比的兴奋,全忘了自己已是八十又七的耄耋老人。宾老无论水墨,还是设色,无论盈尺,还是巨幛,皆能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画盈尺扇面,一般胸无丘壑,气少云烟者,则无从下手。而宾老所画此扇,饱含的是笔墨写出的真情。“画面点苔如高山坠石,走线似如锥划沙,色墨融合而清润,墨分五彩见精神。”看似构图盈满,实则虚实相间。山林云烟浮动,处处“实中见虚,虚中见实”,一片雨霁云销之意境。画中之境有了立锥之地,何忧笔墨让人窒息!宾老云:“景无有不可画,在于如何画得妙。三笔两笔是为简,千笔万笔也是简。画得多是丰富,画得少也可以丰富,一以当十是为妙!”又云“看画,不但要看画之实处,还要看画之空白处。”论中所用的“繁、简、虚、实”,看似用意简单,然皆为画境笔墨之要旨。

          宾老早年就喜搜罗古文字,加之其识见广博,能将三代吉金文字,巧妙地灵活运用,写出自家风采,且能化古为新,又不失金石气。大篆金文,如不闇其自然遒拙内含,写出后,满身的“湖海气”而令人生厌。宾老学习古文字,是为了研究其博大幽幽的金石古韵,而不是肤浅光鲜乏味的形式美。

          上世纪90年代初,余曾经在皖南一藏家手中,有幸得以鉴赏宾老金文七言对,其作写得清润古拙,极富金石书卷气。

          是幅宾老金文立轴(图3),笔墨纸本,尺寸86.5×37厘米。宾老书写金文,比较突出的风格就是“瘦长清劲”,艺术笔墨独特。看得出,老人作书如作画,讲究的就是一个内涵笔墨“通会”。作书临摹起始,学的是形似,有的人一味求形,将形写窄写僵了,再回过头寻“神”似,几乎不可能了。古人云“取法乎上”,就是这个道理。宾老学书画凭的就是感悟和理解,勤奋刻苦是必须走的途径,而广博多见、潜心探究,才是丰富笔墨内涵的真正良剂。宾老这幅金文释文:“鹿疑樵子南华梦,龙宿郊民北苑图。”落款三行行楷,与疏淡古韵的金文,正好形成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74(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