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纸上眼睛生神光──李新安人物画简评

        作者:吴克敬 2014-10-19 11:38:42 来源:中国文化交流网

            (1/5)

            (2/5)

            (3/5)

            (4/5)

            (5/5)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说法有什么道理,我不知道,仅从绘画领域出发,不难发现,各个地域都有他们地域的代表人物,而我们西安亦不例外。然而谁是代表呢?众说纷纭,当世是说不清楚的,只有交给时间,让时间去评说了。我与雷珍民先生往春横穿秦岭,前往汉中采风,同行的还有一位叫李新安的人。在此之前,我多次耳闻他,也看了他许多画作,对他是生着敬意的,不期然的走在了一起,我对他就多用了些心,看他在采风途中写生作画,把我看得眼睛发直,沉浸于他的创作中,恨不得自己作了他的画中人。

             我不敢说李新安是当下西安的绘画代表人物,但时间会记住他,他将在时间中成为一位让人服气的代表人物。

            李新安既画山水,也画花鸟,但我所最欣赏的是他的水墨人物画作。我在动笔来写李新安前,对中国当前的水墨人物画状态与格局,作了自己的分析与归纳,发现全国水墨人物画,多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适度夸张变形,这几乎成了一种趋势,不过,完全写实的那一种风格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便是在“笔墨”技法,以及风格特性上,也作着多元探索。然而不可回避的是, 更多的人物画家没有迎难而上,于更广泛的艺术世界寻找出路,使得人物画造型模式化,“笔墨”语言符号化,使其作品显得空洞乏力,减弱了心性的画意,既如此,或者于现世多多少少还能浪得一点虚名,稍经时间的淘洗,必然会被遗忘而被判出局。

             要知道,我们的水墨人物画欠缺深厚、丰富的传统,学习起来方向散乱。西安一派,孰优孰劣我不敢乱说,但被公认成就卓著的的“京派”、“浙派”画家,可以说他们开创的风貌远还没有成熟。李新安没有这么说过,但我感知他自觉有所体悟,发现京浙两派的人物画风貌虽然难说成熟,但其前景甚为宽广,是当下水墨人物画家最值得学习借鉴的,沿此路走下去,立足传统风采,不费本乡风格,双向学习,借鉴山水、花鸟画笔墨技法,融合中西方的造型、形式、色彩等精华,在以“笔墨”为本体语言的共性技法之中,向以“笔墨”为基本语言的个性技法上追求,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和李新安讨论过中国传统人物画,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等,可以发现这些已然成为国宝的人物画,他们在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上,常会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使画中的人物显得十分“传神”。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著作“绘画发蒙”中,提出一个“十八描”的说法。十八种描法一为行云流水描,二为高古游丝描,三为铁丝描,四为柳叶描,五琴弦描,六为蚂蝗描,七为混描,八为橛头钉描,九为曹衣描,以此类推,就还有钉头鼠尾描、折芦描、减笔描、战笔水纹描、竹叶描、橄榄描、蚯蚓描、枣核描、枯柴描等。然而这十八描并不能包罗前人所有的描法,但又非常繁杂,于是有人又主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为三大类。到了当代,画家董梦梅概而括之,复又提出人物画“十法”,即悬针笔法、抽丝笔法、自由笔法、铁丝笔法、来无影去无踪(双尖笔法)、连接比法、拖拉笔法、擅斗笔法、跳跃笔法、倒插笔法等。这样画法,那样画法,李新安都很好的揣摩过,练习过,所以他在进行人物画创作时,就非常的得法,自然也极应手。在此基础之上,他还特别推崇徐悲鸿师法西洋画技法的奥妙,譬如徐悲鸿师的《泰戈尔像》,李新安就作了深入的研究,反复临习,而终至化入他的血液,成为他进行人物画创作时的精神源泉,及技巧内存。

            我不知何故,对李新安的绘画创作有极强的兴趣,我知道他创作的连环画《周恩来的故事》1977年即入选全国“优秀连环画作品选”;《葡萄熟了》又于1987年参加中国科普美术展;《黔首丰碑》再于1990年入选全国“美哉中华 爱我中华”美展;并曾于 1992年入选“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同年又还荣获“中国银行杯书画大赛”大奖;此后,他仿佛打开了获奖锦囊的袋口,不断荣获各类大奖。进入新世纪,他的绘画更是走出国门,受邀出国举办展览和交流。

            近些日子,我有幸看了李新安的一批小品画作,画幅虽小,其所展现的笔墨技法,以及落款都恰到好处,让我不禁怦然心动,《三羊开泰》的灵巧憨态、《觅诗问鸟》的静穆空灵、《长安一片月》的空灵旷达、《米芾拜石图》的虔诚凝练,以及《读》的巧思妙趣、《清风明月瘦》和《石头记曹先生小像》的神韵焕然,使人在观画之余,不能不捂掌击节。为此我更想起他此前创作完成的《盼》,《母亲河》、《走向阳光》、《民主先驱孙中山》、《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托起明天的太阳》等一系列具有既写实,又充盈着梦幻般诗意的扛鼎之作,那些挺立在时间当中的历史人物,像我们崇敬的周恩来总理,以及革命先驱孙中山、于右任等无不传神伟岸,雄壮慷慨,我牢牢的记下了他们为李新安画在纸上的眼睛,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传达着他们对民族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关爱,闪耀着时间的神光。

              纸上的眼睛会说话,这是李新安的本事,我钦佩和敬服他的这一本事。

            (  作者:吴克敬 西安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30(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84(mb)